这个钱学森支持的“少年团”,20岁了
科技日报记者 高博
王思远记得,他曾问过黄力老师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研究古菌?”
“古菌生活在那么极端的环境,能把我的想象力带向极端。”黄力回答。这位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员,就喜欢古菌这一原始物种。王思远说,他记得黄老师回答的时候,两眼放光。
当年的北京四中学生王思远,如今是耶鲁大学遗传学系的助理教授,开发多种生物成像和染色技术,被评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位年轻创新者”之一。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让王思远这样的少年走近科学,从事科研。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发起人,是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活动家,今年96岁的王绶琯院士。1949年,20多岁的王绶琯在英国学习造船。他怀着童年时对天文的好奇,给伦敦大学天文台长格里高利写信,讨论天体物理。没想到,格里高利第二年邀请王绶琯一起工作,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
王绶琯认为,自己年轻时遇到科学家帮扶,才有幸走进科学殿堂。那么他能为喜爱科学的小娃娃做些什么?
1998年,王绶琯倡议创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这得到包括钱学森在内的61名科学家支持,他们联名发出《关于开展首都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
王绶琯曾研究过诺奖得主的生平。他发现,一个科学家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往往是30岁以前。早期经历对科学家成长是很关键的。因此,他的想法是,俱乐部要“为明日杰出科学家创造机遇”;他指出,要把高级科普延伸成“个性化的特长教育”。
1999年6月1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正式成立,中科院、科技部、中国科协和自然基金委员会等多个单位赞助支持。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成立仪式上为中学生做了报告。
20年来,俱乐部依托科研院所和大学,建立了124个学术指导中心。如今有721位院士和专家教授担任科研导师,31个基地学校的2300多名会员参加了俱乐部的科研实践。
俱乐部利用中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跨度1年的科研实践,走进科研院所,或者野外考察,搞“真刀真枪”的科研,还有联谊活动和学术沙龙,让中学生感受科研是怎么一回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杨远,2001年曾作为俱乐部会员,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开始科研实践。温刚研究员手把手教他如何阅读文献和处理数据。
“温老师指导非常认真,经常周末和我们讨论问题。我和温老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杨远说,科技俱乐部让他比同龄人更早了解科研是什么,科学是什么,而且有幸接触了一批学术精湛、人格高尚的科学家,坚定了他对科学道路的选择。杨远大二时就加入了实验室研究纳米材料,并很快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科学俱乐部的活动可以说是我科学研究道路的开始。”
丛欢的电脑里,仍保留着19年前参加俱乐部活动的照片。在锡林郭勒草原的8天里,中科院植物所和动物所的研究员悉心指导中学生考察动植物。科学家亲手挖了一米深的大坑,站在里面用小铲把不同深度的土取出来。“当年的草原科考仍然历历在目,那短短几天的经历,在一个少年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丛欢说,“深深感恩王绶琯老先生的远见卓识,感恩各位老师的培养。”
现在,丛欢是中科院理化所的研究员,他仍参与俱乐部的活动,把“大手拉小手”的传统延续下去。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科技日报记者 高博 摄
编辑:岳靓
审核:朱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7940099
- 2 黑神话悟空输给了宇宙机器人 7934568
- 3 -42.1℃!这地刷新入冬全国最低温 7818716
- 4 英雄从未远去 7738005
- 5 国足原主帅李铁获刑20年 7608091
- 6 3块5泡面档口刺痛了谁的良心 7594930
- 7 #李铁被判有期徒刑二十年轻了吗# 7456818
- 8 57岁郑伊健状态 7330750
- 9 南京15岁市民冒死保存日军屠城血证 7226449
- 10 美国一聊天机器人暗示孩子杀死父母 71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