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读者从这个作品(《三体》)中感受到十分强烈的那种灭顶之灾的恐惧。”
“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感。”
—— 刘慈欣
大刘刚抵达日本,“超强”台风“海贝斯”也即将登陆东京。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对于张艺谋、莫言的“隔空示爱”,大刘有怎样的回复?
日本媒体、读者的“关注程度确实是比我预想的要高得多”。L:首先,我感觉日本的媒体,包括他们的读者都很关注日文版的《三体》,关注程度确实是比我预想的要高得多。这几天,接触的采访都是日本一流的很重要的媒体。另外,我到各个书店去转了,发现《三体》这本书它都摆在很显要的位置,这说明读者还是很关注这本书的。这也是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另外就是,早川书房这个出版社对《三体》的出版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的,也很有成效。
L:这次我觉得,对我这本书,还有对中国科幻的关注度,其实比欧洲是要高的。包括媒体采访的规格啊,他们的关注啊都比欧洲更高一些层次。Q:日本媒体的关注点和国内、其他国家媒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吗?L:关注的点倒是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对科幻小说的关注点,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其实它的共同之处远大于它的差异。因为科幻这个文学,它本来就是一个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产生共鸣的这样一种文学,比起别的文学体裁来,更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鸣,而大家所关心的,比如那些很终极的问题,像人和宇宙的关系啊、人类未来的命运啊等等的,这个显然不分文化、不分地区,大家都是共同关心的。所以,关注点还是有更多的共同之处。Q:新海诚、小岛秀夫等日本大咖在社交网络上推荐《三体》,您后来和他们有过沟通吗?L:我们这次来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加上一天的台风,哪里也去不了,所以还没有时间见到他们。希望以后吧,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但是他们对《三体》的推荐,我是很感激的。
Q:您在日本媒体的采访中对日本读者说,在中国和美国,《三体》第一册收到热烈欢迎,但第二册的热度下降,但第三册却再度掀起更大的热潮。是想调整一下大家的心理预期吗?L:第二部很关键,你要是第二部下滑得太厉害了,那就……这个以前也发生过,所以意思就是让读者多少有点耐心。另外就是第二部读起来可能进展比较缓慢,让读者能有点耐心,对第三部有一个期待。Q:您在采访中提到喜欢宫崎骏,他的作品中的科幻元素有什么吸引您的特质?L:包括宫崎骏在内的整个日本动漫其实是日本科幻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并不是表现在科幻小说上面,并不是像我们这样。同时日本动漫所表现出来的日本科幻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中国科幻。你看看现在对美国的影响力有多大,美国的大片有好几部就是来自日本的动漫。当然日本的动漫内容很广泛,但是这中间相当大的比例就是科幻。而且科幻的表现方式还是不一样的。像宫崎骏表现科幻的方式,是一种很文学、很浪漫的表现方式。像大友克洋的表现方式比较接近于我们传统的科幻小说的那种方式。另外你像《新世纪福音战士》《宇宙战舰大和号》,甚至《变形金刚》啊,它的表现就更通俗一些。海报依次为:《哈尔的移动城堡》《大都会》《新世纪福音战士》《宇宙战舰大和号》“好像有一些人留下一些印象,觉得我的创意无穷无尽的。不是这么回事,很艰难,这对谁都是很艰难。”L:我希望读者从这个作品中感受到十分强烈的那种灭顶之灾的恐惧,这个做得不太成功。然后就是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感,特别是对于那种在力量的各方面远大于我们的未知的恐惧感。然后的话,我希望让读者感觉到那种新的思维方式,能够思考一些我们好像觉得司空见惯的已经定型了的那种问题,不要用直线思维去思考那些问题。你比如,对于道德啊,对于人性啊,把它放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可能你得需要一种和以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它,而不能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惯常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它。这也是我希望读者能够感觉到的这些东西。但我说的是感觉到,不是我告诉你。“感觉到”要通过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传达出某种感觉,而不是通过理性的某些东西去告诉人家。总的来说,作家写小说,特别是像这种科幻文学这种类型,最大的希望就是读者喜欢你这个故事嘛,这个故事能吸引他,震撼了他。如果一个故事能把人吸引住,他自然会从中想很多东西,你要他不想都不行。而自然,也会从中解读出很多他自己的东西来。L:其实我写到作品里的东西都是我自己觉得很妙的东西,很震撼的、很兴奋的东西。但是话又说回来,得到这些东西相当的艰难。好像有一些人留下一些印象,觉得我的创意无穷无尽的,跟母鸡下蛋一样,你想要多少就要多少。不是这么回事,很艰难,这对谁都是很艰难。而且这个艰难在哪儿,就是我付出努力,不管多么巨大的努力,最后能达到的目标,那不叫难。创意难就难在,它和你的努力是不成正比的。不是说我努力了,甚至做出巨大的努力了,我就能得到那种让自己兴奋的创意。那不一定。难就难在这儿。Q:在三体社区的粉丝评选中,罗辑、维德和章北海是最受欢迎的三个角色。您有偏爱的角色吗?L:坦率地说,我对我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倒不是那种喜欢和不喜欢的感情,只有他对这个故事重要不重要。真正你要说喜欢的话,我并不想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只塑造一个对故事很重要的角色。你说这里边我喜欢谁,很难说得清楚。说句很坦率的话,我找不出一个真正谈得上你喜欢的那种感情的角色,没有。因为这些角色都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较简单。他不是那种主流文学里拥有丰富的层次,拥有丰富的性格的那种角色。Q:在女性角色的评选中,叶文洁则票数领先。您怎么看?L:其实《三体》这本书对角色本身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感情经历描写的都很少。读者对这些角色的感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代入的。这其中带入的东西,我以前是不是想过,这个也很难说。毕竟这本书它的重点不是在这些方面。所以,女性角色的问题我也不太好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边的女性,你要从我自己来说,都不是我喜欢的那种。Q:《流浪地球》大获成功,您对《三体》电影有什么期待?L:《三体》这个电影,首先它的原作和《流浪地球》是很不一样的。首先它的规模上比《流浪地球》原著要长得多。事实证明,越长的小说,拍电影改编越困难,越短越好做。你加一些东西比去一些东西就要容易很多。另外这个三体,因为它的篇幅、故事背景问题,它所反映的很多东西吧,比《流浪地球》要复杂得多。特别它的第二部、第三部,都有很多比较复杂的东西。这个都会对我们的电影拍摄造成更大的挑战。按理说,《流浪地球》成功了,打开了一条通道,让我们觉得科幻电影至少它的可操作性,它的难度降低了很多。对我来说恰恰相反,正是《流浪地球》让我知道拍一部高成本的科幻片有多难。(《三体》)我真的觉得更难了。真的很难。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起步的环境下,每一部高成本的科幻电影,你要想把它拍得对得起良心的话,就是十分困难的。L:电影的创作者主要是导演、制片人、编剧,我们原著作者在里边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现在中国的科幻电影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的经验比较少,各方面都没有经验。所以,特别在科幻方面,我们科幻作者可以做的就是在作品的科幻创意方面、剧本里的科幻创意方面、特别后期特效概念设计,能起到一些作用。张艺谋导演“他的那个审美取向确实跟我很相近”,“很希望他能拍科幻片”。L:关注,肯定会关注的。但是关注的同时,我也明白。作品是一回事,作家写作品时想的是一回事,解读是另一回事。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跟你最初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吧。但这个我觉得也很正常。一部好的作品,会让人们用多的角度去解读的,这我觉得很正常。Q:莫言在近日的访谈中说:“如果要讲文学的未来的话,应该让刘慈欣来,他就是解决未来问题的(作家)。”“中国文学未来肯定是形形色色,各种东西都会有。但是科幻(作品),未来的某一刻会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您怎么看?L:科幻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同意。但是,莫言的现实主义文学,它也是必不可少,也是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况且我觉得,目前科幻界很缺的,就是莫言这种主流文学家的厚重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敏锐的、深刻的感觉,这个在科幻作家群中是最缺的一样东西。因为,科幻作家首先都比较年轻对吧,生活资历你跟他们是没法比的。第二的话,科幻作家群的学历是全国所有作家群里最高的,就是象牙塔里进去,象牙塔里出来,毕竟接触的社会面很有限,很狭窄对吧。你即便让我们这些岁数大的人(去比较),我们的经历和主流文学家也是不一样的,要窄得多。所以说,我认为从莫言这样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中,我们科幻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学的正是我们最关键的、最缺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多地了解一些主流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目前的发展状况,学习其中最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Q:最近张艺谋导演在采访中提到您的作品很棒,很多人说张艺谋导演的大型人列表演和三体中的人列计算机很像,他有给过您什么灵感吗?L:说到张艺谋导演,有一点倒是很有意思。首先他的作品和科幻的距离肯定是比较远的。他自己对科幻的涉足了解我想也不会太多,但是他的那个审美取向确实跟我很相近。你看他那些色彩,大块大块的强烈的色彩对比,并不在意细节,这很像我的科幻小说中的那种表现方式。特别是他拍过的一些成本比较高的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面表现大开大合的那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确实跟我自己的科幻小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斯皮尔伯格见到张艺谋就跟他说,很希望他能拍科幻片。我也是希望看到张艺谋能够拍科幻片。不光他的电影,包括他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那里边有很多的科幻元素。所以,我还是期望他拍科幻片。“保持自己对未知世界的那种好奇心、想象力,这是科幻创作最重要的一点。”L:新生的科幻写作力量现在增长很快。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科幻创作中来,因为现在国内科幻作家群体数量毕竟太小了。在这么小的基数下,很难产生有影响力的作品。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是建立在大量的作品之上的。你不可能就这么点作品就出来什么经典之作对吧。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个科幻创作中来。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吸收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想象力,保持自己对未知世界的那种好奇心、想象力,这是科幻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就是现在投身进来的显然都是正在上高中的呀、上大学的,但是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一般人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创造新世界的愿望都会很快地消散掉了。你要想在科幻创作上,这条路走下去有成绩的话,一定要保持自己这种强烈的很活跃的思想,很旺盛的形象力。这个并不容易。比如在高中(面对)的高考这段艰难的时间,你上了大学以后,毕业以后,面对的生活的挫折,这一切都会把对科幻最重要的那个想象力也好,思想的活跃度也好,都很快把它磨砺掉。所以说,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对科幻创作理念,要保持这些。L:我倒没有刻意去想过什么方法,我就这么样一个人,关键相对来说我的经历比起现在年轻人的经历还是要平静一些,工作经历压力要小一些。毕竟我毕业以后一直在一个稳定的、收入也还不错的这种中央企业,电力系统工作。但是你新的年轻人,一是你在高中遇到高考的巨大的压力,然后你大学毕业还会遇到工作上巨大的压力,这方方面面的这种压力,这种挫折,可能比我们这一代人要多得多。所以说,对科幻保持那种初心来说,可能比我们要难得多。Q:如果您想到的点子已经被人用过,需要推翻重来吗?L: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就是说很没意义的。就说你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你完全可以写啊,故事是不一样的。那你说外太空有智慧生命这个点子被写过多少次了,这不照样还能出来很不错的作品。这就是作者的一个感觉问题,就是我想到了,我就很兴奋。这是我的一个创意。发现别人有了,这种兴奋感马上就没有了。虽然你知道你还能写,甚至你还能写出一个很优秀的作品来,但是那种激情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在这种状况下再去写,就比较费劲了。其实我作为资深科幻迷吧,看过大量的科幻作品,中文的、英文的都有,我心里清楚,你再自以为你的这个创意别人没有,肯定它有了,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但在这种不知道的状态下,赶快把小说写出来吧。写出来了,你知道也无所谓。我现在可以肯定,我想过的所有的科幻创意,肯定都有。只不过我没看到而已。
【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