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卑依然伴随着你,那我会推荐你看这部片子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19-10-09 08:42:41


女同事说:

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00后,玩着沙包跳大绳长大的90后,喝着橘子汽水做着眼保健操长大的80后……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其中,也大多少不了一段贯穿十几年的学习时光。

家庭里,学校中,似乎身边每个人都能对你的人生指点一番。


文章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作者:公开课知酱


记者周轶君,走访了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中国这六个国家,探索不同环境的教育。


拍下了豆瓣9.2分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它给我们一个机会,窥见那些真正不可思议的教育方式中,值得反复思考和学习的部分。


/01/

日本:集体和个性并行


日本孩子的童年,母亲的陪伴无处不在。      


她们一定会亲手给孩子做一些玩具,否则会感到难为情。


太和田真之子有个3岁的儿子,孩子长大前,她没考虑过出去工作。

不只她一个人,整个日本社会的看法都几近相同。


但这种现状也在遭受挑战,工作的妈妈越来越多,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也在困扰着她们。


一些妈妈们索性坚守传统,安心在家照顾孩子。


在妈妈呵护下长大的日本孩子,并不被溺爱。

日本人从小重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4岁的小花在上幼儿园,正是学习怎么生活的年纪。


妈妈不会极尽周到,她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这么小的孩子,也常常有些不想做的事。


但妈妈有一个妙招:做游戏。 小花逃避时,妈妈不会强迫她,而是会带着她用“做游戏”的方式去完成。


“妈妈帮你做这个,那另外那件你和妈妈一起比赛做。”


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要让孩子学会努力做到最好。


所以,小花不仅不抵触上学,还特别喜欢学习,喜欢幼儿园,就连休息日也想去。

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


集体和规则,是这里非常重要的词语。


莲花幼儿园把小朋友们聚集在训练场里练习剑道。


孩子们需要在这里鞠躬、行礼、大声应答。


老师不要求靠嗓门大喊,而是保持良好的体态,气沉丹田,用挺拔的身体发出声音。


声音洪亮,也是把自我情绪和意思传递出来。


校长希望通过这种训练,让孩子们主动体会到集体意识,而不是被迫遵守规则。


但同时,校长更注意培养孩子的个性,让每个人能够顺应自身的性格。


集体不意味着抹杀个性,相反,学生们在其中更突显独有的特点。


不同性格的孩子传递自己的声音,相互回响,在集体中发出“共振”。


孩子们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运动,自由地运动。


在藤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大树支撑的网洞中爬来爬去。


孩子们的探索或许会让自己受些小伤,但校方会在安全范围之内做最大的尝试。


小朋友们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己为身体健康负责,去选择是否挑战和冒险。


除了环形的天台和树网之外,连院子中的地面都凹凸不平。


这是学校做的另一项“特别设置”。


“给孩子带来不方便更好,面对不方便人们才会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们不需要操心。”


各种各样的障碍和不规则,平衡着孩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体验。


学校的果子都是带着泥土的,完全不是洗好了端到孩子餐桌上的模样。


孩子们把泥土往嘴里塞的事情也是有的。


这样的设置,让这些孩子在很小就开始自己“品尝”和“触摸”世界。


最让校长感动的时刻是孩子剥开洋葱的那一瞬间。


他们眼睛闪着亮光,看着原来洋葱脏脏的外表下,透出洁白柔软。


与室外的不规则截然相反,在幼儿园室内,一切东西都被摆放地整齐有秩序。


门口设置有拖鞋形状的图案,学生们需要按规则将鞋子整齐地摆放进去。


教室的自动门也被重新设计,故意弄得不能完全自动闭合。


这也是幼儿园集体教育的一部分:


如果最后进来的小朋友没有关门,坐在门边的其他人就会受冷。


孩子们很早就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别人。


就这样,小朋友们就学会了随手关门,凡事做到最后一步,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样的巧思无处不在,校园水龙头的下方,特意取消了接水槽。


流下的水会溅到脚,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及时关掉水龙头。


节约用水的理念就在不经意之间,印在了心里。


教育的目的,就这样顺水推舟地达成。


/02/

芬兰:好的教育来自充分的自由


芬兰是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却能号称“教育强国”。

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独到之处?
老师拉妮天还没亮就出了门。
她早早到了学校,准备今天的教学主题:“时间、年龄、我”。


学校给了她完全的自主性,可以打通任何科目,联合授课。


这不是大学高等课程,实际上,她的学生才三年级。


然而今天这一堂课上,已经涉及了艺术、数学、生物、芬兰语言文学等好几门学科。


早上8点钟,学生走进学校听到的不是刺耳的上课铃,而是欢快的音乐。

孩子们在背景音乐中跳舞,翻跟头……


学校的氛围,更多是轻松。


为了避免竞争,这里直到四年级都没有考试。

比起成绩,学校更想培养他们学习的方式。


这棵贴在墙上的大树写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好性格,他们认为,衡量一个人有无数个维度。


一个孩子即使不擅长数学也不擅长艺术,他仍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


拉妮老师走上前用手一个个指着念,每个词汇在她心中都有对应的孩子。


师范学院的学生们也被教导,未来成为教师后,不标签人,不贬低人。


如果学生真的讨厌、不擅长,老师们第一时间会思考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学生。


芬兰学校坚持实施积极教育,这里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更没有背景之分。


没有贵族学校,老师不知道家长们的职业,更不会询问他们的收入。


让每个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事。


芬兰的教学氛围非常放松,像在家中一样,孩子们随意趴着躺着。

伴随电子产品长大的一代,什么都变得更快。


老师的任务,就是让他们慢下来。


学校之外,森林中还有另一个课堂。


今天孩子们的任务是找出跟色卡上一模一样的植物出来。


很快他们就有了大大小小的收获。


老师还在纸上写了一连串形容词,让孩子们寻找符合词语的样本。


他们从不向学生施加压力,要求学生正确说出植物的名字。


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


就连“恶心的”这个形容词,也有孩子会主动选择。


教育,就像是芬兰的缩影。


没有喧嚣浮华,回归本来面目。


整个芬兰安静又朴素,没有那么多竞争和攀比。


比起财富奢侈品,芬兰人更希望被评价是有品位、有教养的。

一个典型芬兰人的特征,就是低调安静,重视私人空间。

芬兰人等公交车,彼此至少相距1米远


即使亲密如父母和孩子,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你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你是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存的人”。


边界在那里,为什么要有边界,芬兰父母更希望和孩子一起探讨,而不是直接下达命令。


孩子需要自我思考,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下面这位,是一位芬兰富商,小时候便白手起家,一点点得到今天的财富。


自食其力,也是他对儿子的要求。


十四岁那年,儿子想买一双鞋。


代价是要自己出去打工送报纸,一次十五欧元,前后要花费五个小时。

孩子体验到辛苦,也更会知道赚钱不容易。


晚上,拉妮老师回到家里,开始了母亲的角色。


和日本妈妈不同,芬兰女性很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拉妮在孩子1岁时就回归学校,取得文学教师资格、大学里学中文、改进自己的教学研究计划……


对于这一切,拉妮说,“我为我自己学习。”


采访结束,记者周轶君分享了自己对芬兰教育的感受。


或许我们不能一时学好其中所有的优点,但至少我们可以先从尊重孩子做起,让他们对世界保持好奇。


未来从来不止有一个样子。


/03/

印度:为什么并不富裕的国度可以盛产CEO


走在印度的街头,会常觉得混乱。


车辆随意并线、逆行。


印度人有个很有趣的思维,叫做“jugaad”,也就是“代替方案”的意思。

比如没有莲蓬头,就用一个铁桶扎上洞,照样可以漏水洗澡。


印度各种社会资源相对匮乏,也导致正确方案行不通的时候,就必须要变通,寻找替代方案。


这里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思维灵活的人,学生们总有办法解决问题。


《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


盛产CEO,正是因为这些人善于在混乱中制造秩序。


而“jugaad”的思维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学生基本不接受正确答案。


和同学辩论,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上课举手发言,也不需要完美的结构和逻辑。


敢开口,敢举手,在一阵激烈的辩论之后,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挑战老师的权威更是印度学生的传统,老师也乐于看到自己被质疑。


老师甚至用哈利·波特中出现过的出庭场面去分析背后的法律依据。


因为这个,学校还收到了JK·罗琳经纪公司的一封沟通信,请他们注意版权。


自信是印度孩子最不缺的东西。


男孩Jolly在印度上学前成绩不够好,也有些多动。


学校的老师希望他服药,Jolly回家最常问妈妈的话就是“我是不是世界上最差的小孩。”。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配留在这个世界上”。


搬到印度之后,Jolly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的创意被鼓励,老师会夸他可爱,自信教育让曾经遭受过严重质疑的孩子也不再自卑。


在印度,学习永远是成群结队的,没有人会被落下,没有人偷溜。


学习就是他们跟小伙伴在一起的最好活动。


在鼓励和灵活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们期待着各种各样的人生方向。


每一种选择,都会得到尊重。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在其中,总会有一些相同的词汇反复出现:尊重、鼓励、平等、沟通、创造……


教育从不止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它是传达知识的方式和接受知识的环境。


让孩子从更全面的角度上,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


日本莲花幼儿园的墙壁上,悬挂着校长每个星期手书的条幅。


相框里的这句话,意思是“孩子是大人的父母。”


如校长的解释:“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是支配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同时获得了成长。”


教育是个宏大的命题,但法则其实很简单。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真正厉害的人,背地里都很会放弃

新东方版《我和我的祖国》,献礼阿中哥哥!

中国高校迷惑行为大展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