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裸捐1857万,一年后再捐1711万,她是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
互联网热点
|科技的力量你想象不到|
公众号:互联网热点
来源:环球旅行(Viphuanqiu) 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大家被各种扑面而来的娱乐八卦霸占住双眼时,一条#95岁叶嘉莹先生再捐1711万#的消息悄悄出现在了热搜榜上。
之所以是“再捐”,是因为早在去年6月,94岁的叶嘉莹就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那一年,她把自己位于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还把自己的版税、稿酬也捐赠给南开,用于支持传统文化研究。
而今年,叶嘉莹先生今年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加上2018年捐赠的1857万元,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比起何猷君、比起奚梦瑶、比起任素汐,叶嘉莹的名字让人感到无比陌生,但却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更值得铭记,不仅是因为她无私的捐赠,更在于她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所做的贡献。
▪ 壹 ▪
一生漂泊、半世艰辛,她始终优雅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西城察院胡同一所老四合院里,是个典型的书香世家。
叶嘉莹的童年没有玩伴,只有诗词,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关在门里面长大的,女孩子喜欢的跳皮筋、踢毽子都不会,但我喜欢诗词。”
也正是因此,她3岁懵懂背诗,《论语》开智,四书启蒙,15岁就能写出“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的诗句。
初中时,日军占据北平,父亲随国民政府南下,从此杳无音讯。偏偏祸不单行,17岁时母亲腹中长了一颗肿瘤,要去天津开刀,因为血液感染,在回北京的火车上不幸离世。
《哭母诗》其二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母亲的离世后让年幼的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世事的无常、死生的隔离,悲痛欲绝的叶嘉莹写下了8首《哭母诗》,这便是其中之一,每每读来都为之悲痛。
从小到大,叶嘉莹都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严厉的“好学生”。
“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婚后,她随丈夫迁到了台湾,并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此时,正值台湾当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她也受到了牵连,警察查看她的简历,也没什么问题,再加上孤儿寡母的,也就把她们母女释放了。
可是,原来的生活基础全没有了,她只能带着女儿四处奔波,一边教学求生,一边打探着丈夫的消息。
三年后,丈夫终于出狱了,但也性情大变,动不动乱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叶嘉莹默默地承受这一切,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她依然满怀希望,依然在诗词中汲取力量。
1954年的秋天,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到台湾大学教诗词曲,做专职教授。
她把对古诗词的那种挚爱,沁透在每一堂课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有了名气。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又聘请她为兼职教授。再后来,她成为第一个在台湾电视上讲古诗词的人。
“可能我这人天生就是个教诗的,听过我课的学生都对中国诗词产生了兴趣。”
上世纪60年代,叶嘉莹赴北美讲学,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将中国诗词之美介绍给世界。
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职。但世事无常,52岁那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一次出游时出了车祸,两个人同时不在了。
年逾半百,痛失爱女,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叶嘉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下了10首《哭女诗》哀悼女儿、女婿,首首催泪,句句断肠。
生于战乱,执鞭杏坛、渡海赴台、远赴北美,半生颠沛流离,饱经人生离乱,她说,“经过一次次大的悲痛苦难之后,我明白,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的终极追求。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回国教书,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
人生的别离,除了死生不能相见,还有故土不能相还,虽然流离多年,叶嘉莹却始终坚守着对中国文化的自修,也始终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古诗词半步。
▪ 贰 ▪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41年前,54岁的叶嘉莹正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在学校订阅的《人民日报》上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的消息,她立即给中国政府写信申请自费回国讲学,不要任何报酬。
次年得到批准,此后,两地奔波授课,她开始了长达30余年“候鸟”般的人生旅程。
其实,做这一决定并非突然,早在1974年,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不久,叶嘉莹就迫不及待地回国探亲,并写下一首长达1800多字的长诗《祖国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歌行体第一长诗。
“我不是要故意写那么长,只是因为离开祖国20多年,回来探亲,非常兴奋,就情不自禁把一切见闻都写了下来。”
回到祖国的叶嘉莹受到了热烈欢迎,初回到南开,她讲课时台阶上、窗户上都坐着学生,她得从教室门口曲曲折折地绕,才能走上讲台。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往往听到不肯下课,直到熄灯号响起才依依不舍得离开。
期间,她还受邀到全国的各个名校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新疆大学、南开大学……
得知叶嘉莹回国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南开大学校方联系,出资为她在南开盖了“迦陵学舍”,名字取自她的号“迦陵”。
但叶嘉莹却说,“我不要私人的住房,但我要一个讲学的地方,就像古代的书院,可以在里面讲学、开会、研究。”
她还把自己所有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中都运了回来,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协助爱好诗词的学生、朋友们把这些录音、录像的资料整理出来。
如今,她穷毕生之力播撒下的诗词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 叁 ▪
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叶老在晚年写过一首诗,“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大意就是,我平生的离乱都微不足道,只要年轻人能够把我吐出的丝织成一片云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够留下去。
在家中的小客厅里,她每周给学生上一次课,逐字逐句地帮学生批改论文。她听力不如往昔,上课时学生发言,需要坐得离她近一点,声音大一些。
曾有学生曾问道:“您讲的诗词很好听,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嘉莹先生这样回答:
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
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一生忧患不断却依然乐观处世,成就斐然却仍旧心思纯净,如今鲐背之年,叶嘉莹依然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坚定的传播者和传承人。
她是诗词的女儿,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标和灯塔。
她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90岁生日时,总理亲自写诗为她祝贺,称赞她“心灵纯洁,志向高尚,诗作给人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她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却才情纵横,虽然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她的一句“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心生敬佩。
如今,95岁高龄的叶先生,至今依然致力于古诗词的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这么好的东西不讲,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青年。”
也许有一天,叶先生会如她所说,自己的生命的结束在讲台上,但现在,她整个人的力量都融在了诗词里:不老不死,生生不息。
与那些娱乐明星相比,像叶嘉莹先生这样有大爱的人,才是真正偶像般的存在,值得被更多的人铭记!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叶嘉莹:“除了诗词,我别无所长”
中青报:95岁,她再捐17110000元!
爱奇旅:94岁裸捐1857万,她是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却从未上热搜,少人问津…
互联网热点
互联网重大事件!每天为你深度报道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73470
- 2 女子遭老板性侵后被公司开除 7945810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64407
- 4 2024 向上的中国 7773082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86462
- 6 男子钓上一条自带“赎金”的鱼 7548284
- 7 胡锡进与你聊聊2024 7492951
- 8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304877
- 9 80岁顶级富豪再婚娶33岁华裔妻子 7294035
- 10 美国女子在地铁上被男子点燃身亡 713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