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这是我听过最扎心的回答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Fine
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还有两天就到中秋,知乎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专题:
#我怀念小时候,中秋和父母一起过的日子#
“工作一切正常吧?”“挺好的。” “我转你的文章看了吗?不能再熬夜了。”“知道了。” “什么时候找男朋友?”“快了。”
专题的浏览量,竟达到了8位数。
小时候,我们和父母无话不说;长大后,却变得无话可说。
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他们去往异乡时,还自信满满地认为,有了火车、飞机、视频通话,身体上的远离根本不算什么。
但有天却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心,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忘了问,一个不敢说”开始…
和同事去外地出差,刚上车,他收到几条母亲发来的语音,叮嘱他最近变天,注意增减衣物。
同事点开几秒,听了个模糊大概就关掉,回复道:
“妈我在高铁上,手机快没电了,没事的话就先不说了啊。”
我问:“怎么不跟你妈多聊会儿?”
同事对我笑笑:“我妈这语音都是四五十秒,听个开头知道意思就得啦,我得赶紧跟我对象汇报下行程呢。”
说完,打开跟女朋友的视频通话,聊了足有半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道别。
这是多少年轻人的常态:忙。
忙到工作、友情、爱情通通需要应付,唯独父母可以想都不想地忽略;
忙到从不吝啬对身边的人花时间,却连妈妈的一条语音都挤不出时间听完。
原来父母,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备胎。
你忘了问,他们不敢说,亲情便越来越沉默。
慢慢地,父母都变成了最“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
去年中秋,一张手绘“家宴图”刷爆了朋友圈。
75岁的高奶奶,原本打算趁中秋和家人吃顿饭,但没想两个儿子都得加班,根本回不来。
于是高奶奶给自己画了张家宴图,当作中秋的“团圆饭”。
有记者采访高奶奶,她笑眯眯地说:“子女不用牵挂我的,安心工作就好啦。”
一句话,让我鼻子一酸。
孩子没空回家,母亲就“懂事”地把儿孙绕膝的团圆愿望咽进肚子,不给孩子添麻烦。
不打扰,是父母给我们最心酸的温柔。
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
去年她妈生病,住院半个月了她才知道。
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当她下了飞机赶到医院时,母亲的样子。
没有惊喜,没有开心,而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
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没有多严重,还一个劲儿地催她早点回去:
“对不起啊乖乖,耽误你工作了。”
那一瞬间,朋友再也忍不住眼泪,在心里骂了自己一万遍。
我们有空跟小姐妹聊最近的八卦,却想不起来问问爸妈近来可好;
我们有空问同事新发型是在哪做的,却想不起来问问妈妈最近头疼有没有再犯;
我们有空听男朋友讲根本听不懂的游戏,却想不起来问爸爸最近又去哪钓了鱼。
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
02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追不上,一个等不及”开始…
《奇葩说》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马薇薇说,她的爸爸是海归,还是理工科博士,可谓不折不扣的高知分子。
但他却有一个“恐惧”:不敢用女儿的电脑,生怕用坏了。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整个世界都走得太快,只有老人步履蹒跚,艰难地跟上节奏。
但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看过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来求职,他谈吐不凡,一听就知道是知识分子。
但他来求的,不是什么管理层,而是一个最基层的实习生位子。
他去营业厅帮女儿缴费,却发现账单已经通过网络自动扣费了。
因此,他才决定重新进入社会,跟上这个急匆匆的时代,看懂女儿的世界,做回女儿眼中的“超人爸爸”。
是啊,我们的父母都过时了。
他们不懂网红,不懂电商,不懂段子和流行梗,不能理解我们的世界,无法与我们有共同语言。
而我们呢?
我们忙着涌进时代潮流的那扇门,却等不及给父母留一扇窗。
我们嫌弃父母老土、古板,却忽略了,他们其实一直在追赶我们的步伐,拼尽全力。
清华才女刘慧凝,曾做过人工智能的课题,需要高效处理大量信息,特别讨厌别人啰嗦。
但她的母亲呢,特别喜欢发长语音。
有次她实在受不了,就说:“妈,你能不能别发语音,特别慢,耽误我时间。”
在演讲《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中,她动情地说: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发语音,是因为她眼睛没有以前好了,打字,眼睛会很不舒服;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发语音,不是因为她要给你传达什么指令,只是你许久没回家,想跟你说说话;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每次我像一个高精尖机器快速处理信息的时候,其实都在拉宽和母亲之间的距离。”
你等不及,他们追不上,彼此的距离便越来越长。
但还记得吗,当你很小的时候,不太会走路,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爸爸妈妈,等等我。”
后来你一天天长大,脚步越来越快,父母被远远甩在身后,他们对你说,“等等我们”。
但你却说:你太慢了,我等不及。
我们,真的有那么急吗?
03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总在催,一个总嫌烦”开始…
今年春节前夕,网上有一个征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回家了?
其中大半的回答,如出一辙写着同一个意思:“实在受不了爸妈总在催催催。”
不仅催婚、催生,就连吃饭、睡觉,都要催。
“为了躲催婚,决定不回家过年,不然会被我妈拎着四处相亲!”
“在外一个人,周末都是睡到中午才起来,可在家还没到9点老妈就开始唠叨。”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家熬夜打游戏都得偷着躲着的?”
到了一定年纪,父母好像都会自动开启“唠叨”模式。
我的爸妈也是。
每次长假呆在家的最后一天,就是他们密集式催促的日子。
“这些做好的菜都带上,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
“工作再忙也别熬夜,专家都说了,精神会差,会肝受损。”
“下次回家,争取带个女朋友回来啊。”
“趁年轻,赶紧生个孩子,爸妈也能帮你带带。”
而我,总是像已到了“容忍”的临界点,下意识地反感犟嘴道:“太重了啊!”“都能买到的!”“知道了知道了!”“你好啰嗦啊!”
以往每次,父母都会劈头盖脸骂我不知好歹,而这几年,他们竟不再强求,默默地转身离开。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混蛋。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已经明白,自己催促再多也没用,换来的只是我们一口一个“好烦”,一句一句把他们推开。
对我们而言,成长就是能证明自己不再需要父母。
而对父母而言,衰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高亚麟曾说过一番话,扎了无数人的心。
在综艺《我家那闺女》里,高亚麟被焦俊艳邀请来做客。
吃饭时,两人聊起婚姻话题。
作为一个年轻女孩,焦俊艳抱怨起她不明白爸妈为什么总在催她结婚。
高亚麟一句话道出真相:“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之间。
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为什么老人会催你,各种唠唠叨叨的,因为他们开始直面死神了,开始焦虑了,就想着做那些你没完成的。”
听完高亚麟的话,焦俊艳沉默了。
今天说我们“用完东西不知道放回原位”,明天唠叨我们“怎么连做饭都不会”。
可他们每一声催促,都是一句担心:担心你安稳下来的速度,赶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所以他们催自己守护你的时间再多一点,催你把自己照顾得再好一点。
而这份温柔的心,我们拒绝起来毫不留情。
他们习惯了催,你习惯了生厌,越逃越远。
以往有多少为了躲避父母作出令人费解事情的年轻人?
04
但这些,从来不该是你疏远父母的借口。
我们为什么离父母越来越远?
那是因为我们给予父母的,实在太少太少。
成年人奔走于生活,忘了时光最初的模样,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是我们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
只怕到那时,所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
日本有一本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书名残酷,封面上印着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设你的父母现在是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次相处时间大概11小时。
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x6天x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55天。”
这55天,就是我们所谓的“来日方长”。
时间太瘦,指间太宽。
总有些事,在你推脱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做的机会;
总有些时光,你还来不及珍惜,它便将你推向了未来。
这个中秋,陪爸妈好好说说话吧。
别吝啬你的时间,别给自己太多的任性。
这份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别空留了遗憾。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7957240
- 2 保时捷断臂求生 7938178
- 3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861635
- 4 “冷资源”里的“热经济” 7709758
- 5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680805
- 6 赖床其实是在保护心脏 7597981
- 7 #胡锡进称大学生要先工作不应啃老# 7445015
- 8 喝水后有4种表现提示肾有问题 7383239
- 9 14岁女孩在长沙橘子洲景区坠江身亡 7212645
- 10 恒大地产1.2亿元债权将1元起拍 719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