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关注,不加好友!这个“自进化”的社交app,想让信息自己去最需要的地方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曹培信
不能关注,不能加好友。
你很难想象,会存在一款如此“任性”的社交软件,相信信息能够自己流到最被需要的地方。
诞生于2018年,「Ta在」目前还是社交圈的一个新生事物,这个融合了知识图谱技术,能够自学习的APP,试图用自进化、去中心的理念,来重新定义未来的网络社交。
近日,文摘菌对「Ta在」的创始团队专访,这个多半成员都是资深技术人的团队称:“我们希望给社交网络带来一次革命。”
“取消关注,让信息自己流到需要的人那里”
“取消关注,让信息自己流到需要的人那里”
一款优秀的社交软件该是什么样子呢?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大不相同。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催化了用户和平台之间随时随地的交互,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信息在不同平台之间可以横向传播,这就要求知识的搜索不再是传统的线性,更要走向智能化。
但是,目前主流社交软件普遍存在过于“中心化”的问题,「Ta在」团队告诉我们:“基于熟人的社交,大家疲于维护自己的人设;而基于关注的平台则不可避免形成大V中心,草根的声音被埋没,而且只要关注,就必须全盘接受所有信息。”
有偏向的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可怕。而大量基于“KOL”关注和所谓“精准推荐”,正将我们带入一个看似丰富,入口却越来越窄的信息通道。
早在8年前,「Ta在」团队的创始人就隐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网络社交的推荐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基于演化的去中心化思想解决。
“我们是做算法的,所以一开始就先想出了一个算法和解决方案:取消关注,取消人与人的关注,让信息智能地流动!”
让信息自己知道要流向哪里,而不需要依靠人的主动获取,这就是算法的威力。
「Ta在」团队也把这个思想和业内人士进行了论证,“当时我们在国外和Facebook、Google的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讨论后的结果使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有智商”的社交网络如何炼成?
一个“有智商”的社交网络如何炼成?
「Ta在」创始团队将这个“有智商”的社交网络的底层思想,融合进了一篇名叫《基于演化群智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型,算法与应用》的论文中。
论文引入一种知识网络系统(Knowledge Network System,KNS),并针对性的提出用于KNS的智能体(人)——机器交互学习算法,即演化群智算法(Evolutional Collective Intelligence,ECI),以期解决现有知识系统、搜索引擎、推荐系统、以及社交网络系统等工具存在的瓶颈问题。
先观看视频了解一下?
以知识为节点,以内容为基础
以知识为节点,以内容为基础
论文引入了三个基础概念:知识文件(Knowledge file)、知识项(Item)和智能体(Agent)。
区别于传统人工标记文件信息的手法不同,在KNS系统中,每一个知识项v,收集知识文件的过程是来自于智能体的投票。
比如用户上传了一张周杰伦的图片f,这张图片会被随机推送给20个用户,如果大于50%的人对这张图有点赞评论之类的反馈,那么这张f和这10个投票的a就可以成为一个v的创始成员。
之后,其他和周杰伦相关的f,这10个a很可能都会投票,让f加入到这个v周中,这样,v里会聚集越来越多关于周杰伦的内容。
也就是说,v是相关内容发f(v)和相关用户a(v)的集合。
而基于f(v)的知识项v之间还可以计算有向图边的权重值:
两个节点之间的每一条有向加权边不仅度量节点间相似性,同时也度量其层次关系。
基于用户投票而产生知识项的KNS,突破了人工标识的信息文件的线性关系,弥补了搜索不具有发散性的缺陷,本质上是大量的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了一个智能的知识库。
高质量推送背后的算法
高质量推送背后的算法
一个新的文件如何被精准地推送给相关用户呢?这个技术背后是专门用于构建KNS的演化群智算法(ECI)。
简单来说,整个系统的基本流程是:新文件以一定的规则发布给用户,即初始传播(initial spread),更重要的是根据KNS建立的知识系统,将该文件发送给f(v)的相关用户a(v),根据投票评估该文件是加入该知识项v,还是建立新的知识项。
经过投票机制和多轮传播机制,知识文件相当于经过了许多用户的筛选,可以很快收敛从而实现精准地推荐,团队成员给我们举了一个实验中很有意思的例子:“在一次实验中,我们上传了一首博尔赫斯的诗,然后在群组中进行演进,然后系统就推荐了一幅油画,这幅油画跟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相近,表现出了一种类人脑的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KNS是无标签系统,所有内容和人都在各个节点间自由进出,不会形成茧房和气泡。并且,不同节点里内容和人又有着重叠(冗余性),使知识节点间因为相似性和层级关系结构化地关联,这样实现了一种类人脑的能力——联想或发散,因此KNS不仅不会造成封闭,相反,为拓展知识提供了智能高效的方案。
并且ECI算法会根据多次动作反复确认才做出判断,不会因为你买了一双鞋,就反复推送各种鞋;不小心点了一个车祸视频,就满屏车祸。
你的每一次动态和点赞,都在“喂养”一只有智商的机器人
「Ta在」最有趣的一个部分是,用户可以实时看到后台一个叫CIQ的数字,被称为系统智商。
「Ta在」团队告诉我们:“CIQ其实跟我们理解的智商不同,它是一个结构化知识的总量,用户上传的各种文件,经过AI的筛选和内聚,利用用户的投票进行不断的沉淀,最终形成一个人类知识的结构化汇总。”
也就是说,用户在这里的每一次动态、点赞、浏览,都会沉淀,让平台的智能系统更加有效。
截至到现在,「Ta在」的CIQ还只有20.8,可以说,是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创始成员透露:“CIQ这个数值是无法评估的,因为没人能说清楚人类知识的总量有多大,可能到知乎那样的用户量和内容之后,它会涨到100,到谷歌那个程度是1000,但是这个数值是没有上限的。”
资深技术人的产品情怀:让社交网络回归它该有的样子
资深技术人的产品情怀:让社交网络回归它该有的样子
介绍自己时,「Ta在」创始团队表示:“我们偏理科思维,相信技术推动商业模式,于是看到了问题,先想到解决问题的算法,再考虑做产品。可能这样的软件不产生大V,很难做流量,但是我们坚信这就是未来社交网络该有的样子。”
“普通用户里有很多有真知灼见的,像知乎刚开始那些草根回答者的很多回答非常精彩,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V出现了,你的关注决定了会接收到的回答,而其他人的回答则不被推荐,长此以往大家的观念都被大V左右,但是互联网本来应该是自由的,只要内容是准确而且优质的,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传播。”
所以才有了「Ta在」不设置关注、不能加好友、不产生大V,也不会被熟人点开主页看看你说过什么的设置,看似任性,但这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交网络该有的样子。
一场打造“超级大脑”的社会实验
但是,这样的底层设定也决定了「Ta在」需要大量的用户参与,产生足够多的内容才能实现智能推送、形成圈层,最终造就一个集合人类知识的超强大脑。
“我们把这当作一个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社会实验。”
每个人上传内容,算法根据内容和用户点赞、评论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正如CIQ的定义一样,你发布的每一个内容的质量和互动的数量都影响着CIQ。
许多网友也是抱着“养肥”一个更懂自己的CIQ加入了「Ta在」:
舍弃虚伪的人设,看自己想看的东西,期待未知的知识,和同好进入一个圈子讨论。这些都是社交最原始的内容,也是未来社交软件该有的样子。
「Ta在」目前的CIQ还只有20.8,也许更多人加入进来将CIQ养肥之后,我们也期待更聪明的「Ta在」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 7973120
- 2 女子考研失败后到北大当保安 7991199
- 3 李子柒穿了自己缝的螺钿披风 7836566
- 4 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稳中有升 7714676
- 5 “上海之恋”火了 半个韩娱都在跳 7641622
- 6 2名中国游客在日本被列车撞死 7567737
- 7 肖战今天穿得好像新郎 7436656
- 8 武汉7岁小学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 7309110
- 9 杨紫穿国色芳华戏服走红毯 7260668
- 10 火车车厢门在哈尔滨被冻住了 711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