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破解;人工树叶造出首批药物丨科技早新闻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19-09-09 22:59:48



【今日封面】


8日,重庆汉海海洋公园打造的“银河水母馆”内,海月水母、太平洋海刺水母、黑星海刺水母、倒立水母等来自全球各地的10余种水母“精灵”游弋在水母缸体内,灯光照射下散发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纯科技


●9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观测研究组副组长、高级工程师逯登荣表示,“银河画卷”巡天观测八年,目前已完成计划天区的71.4%,预计全部完成还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图为观测站内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它是中国唯一工作在毫米波段的大型射电天文观测设备,目前主要用于“银河画卷”观测计划。



几十年来,制造人工树叶一直是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方向,而在一项新的突破中,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的研究人员对他们的人工树叶设计进行了微调并首次将其用于药物生产中。目前,这种人工树叶能够成功产生两种不同的药物:对疟疾有效的artimensinin和对某些寄生虫有效的ascaridole。


新发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刘洋与国内合作者合作,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关研究成果9月5日(北京时间)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类星体无法持续发光。一直以来,它如何不断获得物质的机理尚不明确。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吸积燃料”的过程,完成了对这一现象的解密


看天下


●7日,在匈牙利Szekesfehervar,第四届“挖坟大赛”举行。比赛现场各个掘墓人使出浑身解数,大展身手。根据比赛规则,参赛者两人一组,要挖出一个长2米、宽0.8米、深1.6米的墓穴。报道称,举办此次比赛旨在为掘墓人在就业市场上“扬名”,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一职业。



●9日凌晨,今年第15号台风“法茜”在日本千叶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3级,瞬间最大风速达每秒57.5米。受其影响,千叶县、神奈川县约92万户居民停电。同时,台风还造成日本千叶县至少10人受伤。图为台风带来强风暴雨,羽田机场车库的临时脚手架坍塌。 


大观园


●头戴VR眼镜,便可“穿越”到皮影戏“田忌赛马”中,传统皮影戏里的人物、车马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待体验者将它们放到“幕布”上后,再从自己的上、中、下三匹马中选择一匹,“跃身”上马,便可与历史上的齐威王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比赛了。这是记者在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看到的场景。



●8日,在2019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上,植物工厂吸引许多民众参观。植物工厂是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等)全智慧控制的植物高效生产系统,是现代设施农业、农业栽培技术、材料科学、建筑工程和计算机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李俊霞(实习)

审核:朱丽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