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遇严冬,是“拐点”更是“起点”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8月30日至9月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顶级盛会,该论坛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15届。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论坛上,“下降”“压力”“严冬”“寒流”“煎熬”成为汽车业内专家口中的关键词。
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严峻形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在连续28年保持增长,连续10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的形势下,去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论坛上介绍。
今年汽车市场的形势依然堪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凯表示,2019年1月至7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4%,预计8月的数据仍不乐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则预计,今年汽车行业可能出现7.5%左右的负增长。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分析,除了行业一般性数据下降以外,还有3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汽车企业的利润在下降、库存在增加;二是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有的经销商已经出现严重资金问题;三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面临较大挑战。
“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不小,并且未来可能还会加剧。” 徐留平说。
或经历4—5年的调整期
对于面临的挑战,徐留平表示,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形势。
张夕勇总结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代已告结束,正在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在该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几个特征:进入发展的成熟期,竞争趋于白热化;进入全面开放期,价格下压仍将继续,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进入增长的波动期,调整之下风险加大;进入技术的突破期,新技术整装待发。
“从国外企业的发展来看,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销量首次负增长到销量恢复用了4—5年的时间,而且逐步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张夕勇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也将经历4—5年的平台期,调整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和风险都会明显增大。
以技术创新应对严冬时刻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调整,可能不仅是个拐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徐留平坚信,中国汽车产业的容量是全球最大的,它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迎来可以预期的光明前景。同时,由技术革命所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也为中国汽车厂家乃至全球汽车厂家迎来一个换道、变道的发展新机遇。
如何迎接汽车产业的严冬时刻?与会专家们给出的多个建议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技术创新。
徐留平提出,最好的“棉被”就是专注: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去专注,聚焦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张夕勇认为,品质性能、驾驶操控、设计美学等等,每一个打动消费者的特征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身,打造产品新动能,关键还是技术提升。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小柒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长江的美丽变奏 7903124
- 2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7976134
- 3 联想电脑坏了售后让去美国修 7891228
- 4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7790419
- 5 骗子盯上了你的手机NFC功能 7600650
- 6 弟弟偷用姐姐化妆品 小表情绝了 7508113
- 7 医生被质疑后发现DeepSeek才是对的 7407805
- 8 女子晒自家墓景房楼下就是考古工地 7369344
- 9 孕妇火车上分娩 众人举窗帘帮接生 7281391
- 10 考研查分 713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