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经济学:我们为什么不再生孩子了?
我们一直在说全球生育率正在下降,但有人也许会问:下降又怎么样?谁在乎未来几十年后的世界会怎么样?它对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是:它意味着一切。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达雷尔·布里克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ID: jjchangshi)
此刻,今天,无论你的年龄多大,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力量,都在以你很难注意的方式牵扯着你。
这些力量,正是当今的青少年不如父母一代人性活跃的原因,是在许多国家女性生头胎的年龄达到30岁,以及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家长只生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原因。
从现在开始,过不了多久,这些力量将迫使人们推迟退休;迫使他们付出远超预料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的父母。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力量会让人孤零零地辞别人世,伤心欲绝地想念着人到中年却死在自己之前的孩子。
也许不用等上几十年,你就能看到一个越来越小、越来越老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只要看看自己就行了。因为整个故事,全都跟你有关。
01
如果怕两人世界太过寂寞
养条狗就好
让我们从最重要的决定开始:要不要生孩子,以及什么时候生孩子。
在这方面,有一条重大新闻。我们知道,韩国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是30岁,跟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这些国家或地区没有什么不同。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区也都差不多。
全世界妇女推迟生育的趋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孩子是上天给予的奇迹。他们为父母带去欢乐,为自己的社区带去活力。他们是生命的延续,是灵感的源泉,是人生的奖励。再没有哪一种爱,能超过家长对孩子的爱,绝对没有。
这种爱,不折不扣地写进了我们的DNA。
但,且慢,孩子们还很贵重。现在,托儿费高过了大学学费。对一个有着5岁以下孩子的普通美国家庭来说,这个孩子的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
一开始,孩子需要食物,需要衣服,而且衣服还要随着他的逐渐长大不断更新,总归一句话,这个秋天的衣服跟上个秋天的衣服完全不同。
据估计,从出生到满19岁,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是25万美元。接下来是大学。这就难怪,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生一两个孩子已经足够了。
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孩子。他们宁愿保持单身,或是跟伴侣商定,跟养育孩子相比,不如把那些花费用于出门旅行。如果怕两人世界太过寂寞,养条狗就好。
就算姑且不去考虑养孩子是多么昂贵的问题,也仍然有许多充分的理由支持不养孩子。
对于青少年来说,不小心为人父母有可能是件毁灭性的事情。年纪轻轻就生孩子,说不定会危及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少女妈妈所生的孩子的体重,大多低于平均水平。
在情感上,少年父母都没有能力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很多时候,当爹的直接消失不见了。生了孩子之后,孩子的妈妈就很难继续上学。
如果孩子的妈妈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她能选择的岗位恐怕都是非熟练工种,收入不高,却总是让人筋疲力尽。
她所赚到的收入兴许不够养育孩子,这逼得她不得不依靠福利为生。靠福利为生的单亲母亲养大的孩子,跟父母都有稳定工作的家庭养大的孩子比起来,有着巨大的劣势。
最恶劣的影响恐怕是对孩子的期许下降:母亲、其他家庭成员、老师、朋友甚至孩子自己,都对孩子没有太大的指望,于是,孩子也就在生活中一次次地辜负这些指望。
这样一来,恶性循环开始。在拥有庞大社会安全网的德国,超过1/3的单亲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而对父母具在、养育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数字是8%。
02
不把这笔债务控制好
谁敢生孩子?
好消息是,和大众的感知相反,少女怀孕率竟然在猛跌。
1990年,在美国,每1000名少女,就有62人生了孩子;今天,这个数字是22,下降了近2/3。其他地方的跌幅更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的少女怀孕率下降了80%,瑞典、捷克、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阿曼、蒙古、马尔代夫、巴巴多斯,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地区和一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也是这般情形。
在其他地方,比如牙买加、罗马尼亚、南苏丹或南非,这种下降大约是一半,要不就是2/3左右。
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归功于性教育的进步,以及避孕和堕胎变得更容易了。
最近出现的非处方紧急避孕药(也即事后避孕药)和堕胎药也有帮助。虽然一些社会或宗教保守团体试图予以否认,但证据很清楚。如果你想减少少女怀孕,关键是要教孩子们性知识,让避孕手段便宜且容易获得。
少女怀孕率降低的社会后果是完全正面的:因为太早生孩子而陷入贫困的年轻女性变少了。
政府减少了福利等社会项目的支出,可以把钱用到别的地方。犯罪率下降,警察和监狱费用也减少了。但由于女性年龄渐长却仍然选择不生孩子,后果就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女性仍然远未实现完全平等,但她们正在缩小差距,并使劲捶打玻璃天花板。
1973年,也就是美国最高法院“罗诉韦德案”中支持女性堕胎权利的那一年,一名典型的妇女收入仅相当于男性收入的57%。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达到80%。差距仍然很大,但整体趋势令人鼓舞。
大学里的女生人数超过了男生:72%的女孩高中毕业后就直接上了大学,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61%。英国医学院的学生中,55%是女性。
在美国,约40%的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以及30%的环境科学家和地球科学家,均为女性。固然尚未达到完全的平等,但差距正在缩小。
当女性拥有一份有趣的高薪工作时,她怀孕的概率就下降了。
分娩可以成为职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就算给出了最开明的育儿假政策,就算办起了最好的托儿服务,离开工作去生孩子,也将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职业生涯。
良好的工作需要多年的学习提升,通常包括第二学位或文凭。这种教育很贵:在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背负着债务,平均在29000美元。
不把这笔债务控制好,谁敢生孩子?大学学费涨价带来的又一个意外副作用,就是降低了生育率。
03
40岁以上
首次分娩的女性更多?
等还清了债务,找到“对的人”的问题又出现了。较之以往,人们对待这一至关重要的挑战的态度更加认真谨慎。
婴儿潮一代许多人年纪轻轻就结婚,这意味着,他们中许多人的婚姻质量不怎么样。
在前几代人中,人们可以容忍没有爱的家庭,但到了1969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第一个可提出无过错离婚的州,使得结束婚姻变得更容易了。
1960年,在美国,离婚尚是丑闻,每年的离婚率是1000桩婚姻里有9桩,而到了1980年,离婚率达到了最高值:23‰。
但随后,这个数字开始下跌,到了今天,它大概是每千桩婚姻里出现16桩。
离婚对儿童来说是创伤;许多经历过、见证过它的人,似乎都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下一代再碰到这样的事。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根本不结婚:结婚率自1970年以来下降了50%。
另一种是等到双方年纪都更大、更成熟、财务上更安全才结婚。
1960年,典型的美国女性的结婚年龄是20岁,今天,是26岁。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女性生育头胎的年纪比从前晚。之前,我们说过,在许多国家,女性生头胎的典型年纪是30岁。
现在,40岁以上首次分娩的女性的人数超过了20岁以下首次分娩的女性。
令人惊讶的是,还有极少数女性选择在50多岁时生育,而且她们的人数还在迅速增加:2015年是754人,前一年为643人,1997年仅为144人。
由于女性30岁之后的生育能力开始下降,她们生头胎的岁数越晚,可能生下的孩子数量也就越少。
但女性是知道这一点的。等到年纪较大时才生头胎的决定,是跟伴侣一起做出来的,而且他们还可能共同做出了另一个更大的决定:只生一个或两个孩子。
04
低生育率陷阱一旦降临
就不可逆转
各种因素相结合,就形成了你看到的情况:对避孕以及太早生孩子(孩子没有可靠的父亲)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代价有了更好的认识,再加上紧急避孕及堕胎措施更便于获得,使得少女产子的人数减少。
接受良好教育的时间很长,成本很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不会在20岁刚出头时就生孩子。
对事业的渴望、偿还学生贷款的需求以及希望自己的生活里遇到“对的人”的愿望,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推迟生育,基本都到快要30岁时才生孩子。
在各种压力下,等万事俱备,想要孩子也养得起孩子的时候,许多女性已经30岁甚至40岁了。这样的女性大多倾向于建立小规模的家庭。
照我们想来,无论你年龄多大,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眼下主要着眼于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些,就是你正在努力做或者已经做过的选择。
艰难地偿还贷款,挣扎着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寻找恰当的伴侣来共度人生,权衡是不是到了最终要生孩子的时候,想知道你们俩能不能养活得起二胎,能不能承受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你的故事就是如此。
你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你的生活,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因为,事实证明,个人选择乘以数百万人的选择,其后果将影响到所有人。
从方方面面来看,小家庭很美好。父母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抚养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以辛勤工作的父亲和母亲为榜样。
这样的家庭反映出所在社会的男女平等(或接近平等):女性和男性同在职场竞争,也同为家庭而付出。婴儿太少导致劳动力大军缩水,女性就业有助于缓解相应的劳动力短缺。
说小家庭是开明先进社会的代名词,并不算过誉。
但是小家庭对经济不太好。
如我们所见,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由于小家庭而变少,可用于资助社会项目的纳税人数量减少了,富有创造力的年轻思想减少了。
日本的老龄化社会是导致其30年来经济停滞的因素之一,欧洲的老龄化同样是许多欧洲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的幕后推手,这不是巧合。
孩子的多少,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府项目,如慷慨的育儿假和子女津贴,可以鼓励家长生育更多的孩子。但它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这些项目非常昂贵,政府难以维持。
不管怎么说,小家庭也跟自我赋权有关,人们放弃了生育的社会责任,转而到Facebook上讲述一套个人的叙事化生活。低生育率陷阱一旦降临,就不可逆转。
05
欢迎来到人口下降的当下
人口下降还会带来其他后果(社会的、政治的、环境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经济上看,缺乏婴儿是个极大的问题。
它背后隐藏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有趣却最少得到报道的一个现象:“婴儿潮复兴”。
一位分析师写道:“虽然媒体仍然站在千禧一代这边,但这个国家70%的可支配收入,都控制在婴儿潮一代的手里。”
这还不算,婴儿潮一代正因为父母的逝世继承着总价值高达15万亿美元的财产,广告商和营销人员正在研究如何从这些财富中赚到钱,并为此火力全开:
从简单易懂的供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教程,到在油漆桶上印刷更大的字样(方便老人阅读)。
今天的年轻人正忙着投资于昂贵的教育,因为这是获得良好工作的唯一途径。
等他们一毕业,就有高昂的学生贷款要还。他们的饭碗不怎么稳当,只好推迟大宗购物行为。
但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不是仅靠营销手段就能满足的。儿童和老年人都是依赖人口:尤其在发达国家,他们消耗了政府提供的大部分服务。但两者所依赖的是不同的东西。
孩子们需要托儿所和学校,而老年人需要养老金和临终关怀。
有一项统计数据很好地归纳了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它叫作“老年人供养率”,指的是每一名退休人士有多少适龄职工赡养。
如今,每名退休人士有6.3名适龄职工赡养。这是一个合理的比率,如果它能维持下去,世界将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
但我们已经知道它坚持不了多久。
联合国告诉我们,到205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供养率将达到3.4比1,到2100年,它将进一步下滑至2.4比1。
也就是说,到21世纪末,在世界范围而言,对每一名退休人士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只能由两名适龄职工为其买单。
所以,老年人供养率达到2比1的那一天,可能会比想象中早得多。
尽管税基缩水,消费者减少,经济疲软,政府仍然必须提供老年服务,这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挑战。
对一些人来说,这还可能带来沉重的私人痛苦。中国社会学家王丰(音译)写道:“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家长无法依靠孩子养老。
许多父母将面临最为不幸的现实:活得比自己的孩子更久,孤零零地去世。”
从死亡率表可看出,一名85岁的女士比自己55岁的儿子(后者有可能因为生病或事故去世)长寿的概率是17%。
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老年人还可能会感到丢脸。看到自己的孩子挣扎着应对婚姻、养育子女和工作上的挑战,有多少父母会为要开口向他们求助而感到羞耻?
我们正在做、即将做或是已经做的人际关系和家庭选择,定义了我们的当下和将来。
它们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并将更加深刻地塑造我们未来的社会。
它们把我们的社会项目、私营企业和研究技术的着眼点,从年轻人转移到老年人身上—尽管并不彻底,因为让年轻人对你的产品上瘾仍然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但至少部分如此。
每一年,这些变化都会愈发强劲。你所在的市镇议会将讨论把空置校舍转为老年中心的议题。
针对那些成年子女先走一步的长者,会出现哀伤谘商服务。我们可能会看到大家庭的回归: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欢迎走向人口下降的将来。不,欢迎来到人口下降的当下。
关于作者:达雷尔•布里克,益普索社会研究与企业声誉公司CEO。早年毕业于Carleton University,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同校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担任博士研究员。
来源: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延伸阅读】
《空荡荡的地球》
推荐语:这是一本关于无数个人体验的书,更能比枯燥的数据打动我们,让我们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华为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团队管理
职场沟通 | 领导力 | 自我修炼
市场营销 | 书单 | 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强大力量 7904461
- 2 枪击事件后第三天 印巴直接交火了 7808148
- 3 女子手机失控冲进派出所民警让砸掉 7714149
- 4 美国关税“后坐力”显现 7619023
- 5 中方拆穿美假消息 CNN直播吵起来了 7520767
- 6 《无忧渡》女演员夏依丹被曝去世 7429068
- 7 男子为亡妻殉情希望合葬 岳母发声 7331978
- 8 全面取消“仅退款”意味着什么 7231400
- 9 一家三口被撞后 老人发现儿子秘密 7141423
- 10 外籍女歌手唐伯虎被指拖欠劳务费 704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