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经过两次创造,缺一不可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19-09-01 04:05:05


地球某处

Sun.Sept.01


文章来源:奇点不奇(ID:zenglin776)

作者:奇点不奇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


你的人生,就是你两次创造的结果。


在头脑中,你勾勒出未来愿景,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完成第一次创造。


在现实世界里,你按照头脑中的计划行动,不断调整,最终实现目标,完成第二次创造。


也就是说,你用未来愿景安排了当下行动,促使你逐渐走向了目标。


这可能是人与人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造者。


很多人没有完成第一次创造,他们要么把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别人,比如家庭、公司或环境,要么只停留在幻想层面,没有制定目标与计划。


还有很多人完成了第一次创造,但没有完成第二次创造,他们制定了目标与计划,因为害怕变化,害怕失败,没有去行动,或者行动后遭遇了挫折,轻易就放弃了。

Photo by Sergey Zhesterev on Unsplash


如果你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创造者,两次创造,缺一不可。


曾看到过一个脑筋急转弯。


问: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


答:三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如何实现第二步?


继续分解目标,直到在现实世界里可操作为止。


当时不懂,以为这只是个脑筋急转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你实现任何目标的方法。


国际象棋天才卡斯帕罗夫说:


战略家总是先设立一个远期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然后返回头制定具体措施。TA会先设立实现远期目标所必须的一些中期目标。


特级大师下棋时,依靠的不是对成千上万种应对方案进行单纯的筛选,而是先确定一个TA想在10-15步棋后希望达到的局面。


TA会评估所有可能性,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


人生只有一次,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01/

人生不是从开始到结束

而是从结束的地方开始


1990年,乔布斯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做演讲,而劳伦·鲍威尔恰巧被同学拉去了现场。


由于迟到,没了位置,劳伦和她同学就走到了第一排,坐在了两个预留嘉宾的位置。


乔布斯刚好坐在劳伦旁边,他被劳伦吸引了,两人简单聊了几句。


乔布斯回忆说:“现场我的思路一直被打断,有种小鹿乱撞的感觉。”


演讲结束后,乔布斯本来要赶往下一场商业会议,但他却停了下来。


他回忆说:“我到了停车场,把钥匙插在了车上,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我跑回去问劳伦是否愿意与我共进晚餐,她说好。自此我们一生携手。”


1991年,36岁的乔布斯和27岁的劳伦举行了婚礼,后来人们说,劳伦给了世界一个更好的乔布斯。


这个故事里,乔布斯其实在停车场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他把自己的余生压缩为一天,以此来判断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他通过制造时间紧迫感,来判断事物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遇到相同情况,你会和乔布斯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你应该经常能听到类似的遗憾:


我喜欢一个人,因为害怕被拒绝,没有表白,后来没了机会。


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害怕失败,一直没有行动,后来年纪大了,更不敢折腾。


比起失败后的心碎,什么都不做,可能更能让人接受。


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不争取一次,又怎么会知道答案?


乔布斯可能被拒绝吗?


有可能。


但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由劳伦决定,乔布斯决定不了,乔布斯只能决定是否向劳伦发出邀请。


我们害怕失败,竟然有了“不去做就不会失败”的想法,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率”


从短期看,你获得了的安全感,没有失败就没有伤害,但从长期看,你失去了太多可能的机会,这是更大层面的伤害。


短期可感知,长期不可感知,所以我们常常放大了短期感受,而忽略了长期伤害。


如何克服这种困难?


每当我面临选择时,我会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


这件事如果不去做,以后我会后悔吗?


这件事如果去做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最坏的结果,我能接受吗?


答案经常是肯定的,我就这样“骗”了自己。


这会明显增加失败的次数,但好处是,你不仅能把握更多的机会,你还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查理·芒格说,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人生只有一次,别留下太多的遗憾。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你要去参加一位亲人的葬礼。


你开车来到葬礼现场,亲朋好友已齐聚一堂,他们每个人都很沮丧。


道路两旁放满了鲜花,远处飘着音乐。


你走到了道路的尽头。


你抬头,看了看亲人的遗像。


你大吃一惊。


上面挂的居然是你的照片。


原来你参加的是自己的葬礼。


你的亲朋好友,会逐个上台,追述你的一生。


你也要作为发言人,与自己来一次灵魂对话。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你最想听到亲朋好友怎样的评价,而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你的人格如何?

你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是否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


当轮到你发言时,你看着棺木里的自己,略带遗憾的说:“如果还能重活一次,我会……我不会……”


省略号部分,需要你认真思考。


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这种以终为始的方式,能够让你知道,哪些事对你很重要,但却常常被你忽略。

Photo by Nicolas J Leclercq on Unsplash


有人专门对即将逝去的病人进行了调查,整理了人的一生中最常见的五大憾事,它们分别是:


1、我希望能够有勇气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别人的期望生活。


2、我希望自己工作别那么努力。


3、我希望能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4、我希望我能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5、我希望能让自己更快乐。


并不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都不同,但足以让你思考。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而会因为没做过什么而后悔。


你会因为错过孩子的成长而后悔,你会因为错过表白的机会而后悔,你会因为放弃了梦想而后悔。


每个人都有梦想,即使你嘴上不说,但它也一直藏在你的心底。


可惜很多人只停留在幻想层面,并没有制定目标与计划来实现它。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走,当年纪大了,我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说服自己放弃。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我们喜欢给自己设计一条放弃之路,一直拖,一直拖,直到拖到放弃为止。


当你的愿望并没有那么强烈时,所有的阻碍都会成为你放弃的理由。


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你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的困难,可能根本不是困难,而被你忽略不计的事,可能会成为大麻烦。


不去做就不会知道。


你不可能一次就能找到答案,但这个过程,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世界。


上面的三个思想实验,可以帮助你思考。


你需要与自己来一次对话。


当你找到答案后,你需要在头脑中完成第一次创造,然后通过行动,在现实世界里完成第二次创造。


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成长,不断调整。


/02/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


脑袋可以想象未来,但身体只能专注当下。长期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你要从当下的点滴做起。


任何长期目标,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中期目标,任何中期目标,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短期目标。


无论什么目标,你都要找到能够实现该目标的最重要的那件事。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很多不同的系统中,你需要找到当前系统在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那件事。


怎么找?


你需要不断问自己:哪件事做了后,能够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甚至无关紧要。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你要找到那个能撬动地球的支点。


举个例子。


你为了拓展客户,要去参加一个行业会议,需要准备一份演讲的PPT。
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PPT设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PPT内容,相比设计,客户更关心内容。


还有比内容更重要的吗?


有的,现场演讲。


如果演讲足够精彩,即使你的PPT只有凌乱的几句话,也能实现你的目标。


也就是说,“现场演讲”让“PPT设计”、“PPT内容”变得无关紧要了。


并不是说PPT设计不重要,只是相比较而言,它不是最重要的。


你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即现场演讲。


PPT设计,你可以购买模板或交给专业人士来完成。


但很遗憾,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类似“PPT设计”这样次重要的事上,而最重要的那件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


一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你做了这件事,就意味着你不能做另外一件事。


所以你要不断问自己:什么事更重要?


问的过程,是你不断思考的过程,问到最后,一定会指向那件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而不是好几件。


如果你找到三五件最重要的事,那你并没有找到当前系统在当前阶段的最优解,你挖的还不够深,还得继续挖。


对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产品。


并不是说运营、市场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都很重要。


但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你需要找到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那件事。


所以你要不断问自己:哪件事做了后,能够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甚至无关紧要?


或者问:所有的事,只能做一件,你会做哪一件?


很多公司喜欢给自己定一堆重要的事,结果就是最重要的那件事经常完不成。


人会默认排序,先完成第三重要的事,再完成第二重要的事,最后才轮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这是人的本能。


还有人喜欢给自己的工作列一个清单,然后按照清单来执行,但很多用清单的人,效率都很低。


最重要的那件事往往也是最难的事,你列了清单后,你就“理所当然”的从最简单的做起。


但时间往往不受你控制,你做最重要的那件事时,时间不够了,怎么办?


降低完成的质量。


所以你很忙,但结果却并不好。


清单是个很好的工具,但你要在第一时间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


你把那件最重要的事做完后,第二重要的事会自动变为最重要的事,你依然要在第一时间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


扎克伯格每天都问自己:


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只有在获得了肯定的答案后,我才会感到舒服,感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没有白费。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你要不断问自己:


当前阶段,所在系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为什么这件事能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甚至无关紧要?


我有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03/

问题的另一面是机会


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固然好,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你的时间并不完全属于你,你还要处理很多其他事务。


但你依然可以去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它不再是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个叫做“重要不紧急”的原则。


第四代时间管理,把所有事务分为了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重要、紧急。


第二类:重要、不紧急。


第三类:不重要、紧急。


第四类:不重要、不紧急。


第三类事务与第四类事务不必多说,重点在第一类事务与第二类事务。


很多人的重心在第一类事务,这是大坑。


一直处理重要紧急的事,你会处于救火状态,被牵着鼻子走,它会让你筋疲力尽,压力巨大。

不仅如此,你没顾上的第二类事务,它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变为第一类事务,给你火上浇油。


如果你的重心在第一类事务,你会感到身心疲惫。


你的重心,要放在第二类事务。


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相当于防火,你做的是预防型工作,防患于未然。


即使偶尔有紧急事件,你也能泰然处之。


很多人对“重要不紧急”的理解并不完全。


我们经常说的重要不紧急的事,包括学习、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制定计划、预防措施等。


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所有事务,都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杠杆率,把它变为重要不紧急的事。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举两个例子。


你经常给客户介绍公司产品,每一次介绍,对你来说都是重要紧急的事,会占用你大量时间。

Photo by Johnny Cohen on Unsplash


但你可以花一周甚至几周时间专门培养下属,使得下属能够直接面对客户。


你自己介绍产品,虽然每次只花一个小时,但每次都需要你亲自讲解,属于重要紧急的事。


培养下属,虽然前期会花大量时间,但以后就不再需要你亲自讲解,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


再比如。


公司很多会议需要你参加,但会议效率很低。
普遍的做法,即使对会议效率不满,明知道会浪费很多时间,但你选择了忍受。


另一种做法,你重新制定了会议流程,要求参会人员必须提前准备,明确会议目标,并引入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工具,提高会议效率。


参加低效率会议,浪费大量时间,属于重要紧急的事,重新制定会议流程,虽然前期会花大量时间,但提高了会议效率,为以后节约了时间,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


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很好说明“重要不紧急”的思维方式。


无论是培养下属,还是重新制定会议流程,前期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但一旦完成,就能为以后节约大量时间,属于一次投入,终身受益。


所以你要学会“算总账”。


每一个问题的旁边,都隐藏着一个机会。


普通人看到问题,而高手看到机会。


/04/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

最重要的那件事


对你来说,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大到人生方向,小到工作琐事,你都可以不断问自己。


当你知道你为什么而做,你就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惑。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你做了这件事,就意味着你不能做另外一件事。


所以你要学会放弃。


拥有的另一面是放弃,这是一体的两面。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


为了登上珠峰,你不仅要制定计划,你还要用脚去丈量世界。


在行动过程中,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看法会不断变化,过去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很可能在未来被证明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时候你要有勇气否定过去的判断,并重新选择最重要的那件事。


你的现在,由过去的选择决定,你的未来,由现在的选择决定。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Reference: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2、《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作者加里·凯勒 / 杰伊·帕帕森

3、《财富自由之路》,作者李笑来

4、《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5、《棋与人生》,作者卡斯帕罗夫

6、《永远去做你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孤独大脑,作者老喻


给文章点“在看”和转发是最大的肯定与支持哦~


▂▂▂▂▂

The End

文章来源:奇点不奇(ID:zenglin776),作者:奇点不奇 。宇宙有奇点,人也有奇点。


还有好看的:

曾国藩的 35 条人生建议,所有想成就事业的人都该看看

《小欢喜》大结局揭露扎心真相:每个孩子的归宿,都是原生家庭

有些人年纪轻轻,电视剧却只看十年前的


惯习为成读阅让

让灵魂拥有温度

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