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蒲扇摇摇、电影院蹭冷气……上海人老早底这样乘风凉!
这两天天天高温,你是不是在家“孵空调”?在以前的上海,很多人家里没有空调。每当酷暑难耐之夜,居民们走出屋外,乘风而凉。那个时候人们大多都在自家的阳台、花园和弄堂内乘风凉。那时候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的人行道上出现了乘风凉的人群,吃饭的、打牌的、讲故事的,林林总总构成了一道夏日夜晚的风景线。
上世纪七十年代夏季的夜晚,弄堂里、人行道上乘风凉的人越聚越多,当时躺椅几乎成了家家户户乘凉的必备用品,当然还有竹榻、门板、小板凳和帆布床。
乘风凉最开心的莫过于放暑假的小朋友们,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唱的童谣:“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乘风凉,是上海人曾经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当初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
以前去邻居家或者同学家做客,映入眼帘的是桌子上的一套凉水壶,这是一种过去上海人家夏天喝凉水最最普通的茶具,一边忙着为我们倒水,一边又端出一盆西瓜,盛情难却。
以前,到了夏天,在南昌大楼和锦江饭店下乘风凉的人很多,因为是大楼房子,有穿堂风,脑海里闪现出孩童时代,父亲牵着自己的手,带着小凳子也经常到这两个地方乘凉,依稀记得当初和父亲没有太多的耳语,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
国际饭店楼下的黄河路是当时乘风凉的热门之地
乘风凉,是上海人生活的一段记忆,犹如夏日里的晚风总是暖洋洋的。
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夏日乘凉人数达到了高潮,弄堂里、高楼下、人行道上、苏州河边、黄浦江畔到处都有纳凉消暑的人群。
当年的上海盛夏,三五成群乘凉的小圈子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有说有笑,在那个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年代,夏日乘凉成了许多上海人消暑的唯一选择,但随着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特别是空调进入千家万户,马路上、弄堂里乘风凉的人群开始减少,但乘风凉留给上海人的记忆却犹如夏日里的晚风,带来舒爽,驱走疲惫。
乘风凉是上海人过去消暑纳凉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当我们用镜头去记录这段往事时,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躺椅是当年乘风凉的必备品
躺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属于紧俏物品,很难买到,当年要上山挑毛竹、削毛竹,从千里之外把毛竹带回上海,做成躺椅。说到乘风凉的往事,以前住在大上海电影院附近的人,小时候都会在电影放映场次间,到电影院蹭一会儿冷气。
夏日的夜晚,在路灯的映照下,人们载歌载舞,如影随形,围观的人群,欢声雀跃,手中的扇子摇曳出绚烂的光晕。
每到夏天,周边居民会自发组织的纳凉晚会,大家很乐意像过去乘风凉一样聚在一起,是啊,开心就好,何必在乎天气热不热。
记忆里的乘风凉似乎离我们很近,而现实里的乘风凉又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无论生活如何改变,当年夏日乘风凉的那一段温暖的记忆是永远忘不了的。
资料:上海音像资料馆官方微信@STV上海故事栏目
编辑:陈晨、周宝平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 7981624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97667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45639
- 4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度” 7774539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48361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42434
- 7 县委原书记大搞“刷白墙”被通报 7496647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90412
- 9 马龙刘诗雯穿正装打混双 7266647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4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