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分手疑云 “买数据”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百家 作者:C114通信网 2019-07-25 11:03:31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旷视科技涉嫌购买营收数据,联想阿里集体退出旷视科技股东席位。对此,旷视科技官方微信23日发表声明称:“公司工商信息变动为正常调整,集团层面没有股东退出。


变更石锤落地,原因成谜


今年5月8日,旷视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D轮总融资额约7.5亿美元。据腾讯新闻消息,此次融资对旷视的估值超40亿美元。

融资消息发布一周后,5月16日,天眼查数据显示,旷视科技公司信息变更,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皆退出投资。

其中,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是创新工场旗下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由蚂蚁金服100%控股的投资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与天津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联想系”公司。也就是说,联想、蚂蚁金服、创新工场皆退出了旷视科技的股东席位。此外,除了三位创始人之外的旷视科技高层也全部退出。李开复、杨沐、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莺退出公司监事席位。

此前,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以51.37%的持股比例为第一大股东;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持有25%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联想控股全资持有的联想之星与旷视联合创始人杨沐、唐文斌均持有旷视科技7.5%的股份。工商变更后,印奇持股75%,唐文斌和杨沐各持股12.5%。

对于部分股东集体退出的原因,有媒体猜测可能是旷视科技在为香港上市进行VIE拆分,或是投资方不看好AI行业及CV四小龙的落地变现能力。日前,财视传媒抛出重磅消息:“接到业内人士爆料,人工智能领域有独角兽企业涉嫌购买营收数据,联系到旷视科技公司在5月份企业信息的变更情况,该公司很有可能就是旷视科技。

对此,旷视科技官方微信23日发表声明称“个别媒体针对旷世工商变更做恶意炒作”,“工商信息变动为正常调整,集团层面没有股东退出”。


CV独角兽的融资晋级之路


业内将旷视科技与云从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CV(Computer?Vision,计算机视觉)四小龙”。旷视科技成立8年,先后融资12亿+美元:

2012年8月,天使轮,由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参与,融资数百万元;

2013年7月,A轮,由创新工场参与,融资数百万美元;

2015年1月,B轮,由创新工场、启明创投参与,4700万美元;

2017年10月,C轮,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联合领投,中俄战略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集团、SK集团等参投,融资4.6亿美元;

2019年5月,D轮,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参与,融资7.5亿美元。

从最初的融资情况可以看出,联想和创新工场对旷世有“知遇之恩”,在旷世尚且没有建立明确的商业化方向之时即决意投资。2015年之后,旷世逐渐找到商业化落地的路径,与蚂蚁金服合作刷脸支付,而后蚂蚁金服进一步由合作伙伴转化为投资者。

据悉,旷视D轮第一阶段融资是在去年完成的,但直到今年5月才进行官宣,在CV圈独角兽们攻城略地的对决中,融资金额和公司估值具有向外界证明自身实力的战术意义。而旷视在2018年度的融资,到2019年才拿出来宣传,着实有些令人费解。对此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回应称,是有意控制节奏,“AI公司把高频发布融资消息当成企业核心进展不是正确的风向标”。


谋求上市Vs盈利乏力说


早在2017年,印奇曾透露:“上市这是会发生的,我们希望我们会是第一个。”2018年12月经济观察网报道,中关村示范区已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的名单,其中包含旷视科技。2019年1月彭博社报道,旷视科技会去中国香港上市,承销商为高盛和摩根大通。

本周一,万众瞩目科创板开市,不见旷视身影。因而有媒体猜测旷视科技的股权结构调整可能意在谋求香港上市,搭建VIE架构。VIE架构下,境内公司的股份和董事信息实际参考意义不大,未必能代表真实情况。据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旷视IPO初步日期定在7月份。也有媒体爆料,旷视正筹备于今年之内赴香港上市,“目前距离上市已非常接近”。

资本市场一向看重技术和投资回报率,过去几年,基于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旷视将触角伸向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场景落地的目标是盈利,好在2017年,旷视科技就已宣布实现盈利,其收入来自于智能安防、FaceID(在线刷脸验证服务)、Face++(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智能地产四大板块。

然而,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却显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超过500亿人民币融资,但其中商业落地前100强公司累计产生收入却不足100亿人民币。在整个产业链中,90%以上的AI企业依然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大概只有两个命运:一个是被大公司收购,一个是倒闭。即使像科大讯飞这样的大企业,其市值约700亿元,净利润不到1.7亿元,市盈率已经超过300倍,所以如何提高净利润是AI公司的一大困扰。”由此可见,旷视盈利乏力之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行业通病。


涉嫌购买营收数据?


事实上,网络上关于旷世营收数据的报道寥寥无几,仅有的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旷视的收入为9000万美金并实现了盈利,预计在2018年收入达到2.65亿美元并获得5000万美元以上的利润,预计2019年收入达5亿美元并实现1亿美元以上的利润。

所谓“购买营收数据”,并没有证据表明与上述数字有关,但旷视科技整体营收情况不乐观却是不争的事实:个人设备大脑是旷视的开端,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与手机企业的SDK合作中,CV企业的营收非常有限,甚至免费使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智能安防是旷视的营收主流,2018年旷视智能安防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4%,但是高度依赖机器视觉的智能安防,落地前首先要经历一波CV公司的内部厮杀,再与传统安防企业一决高下,利润率可想而知不会太高;在金融行业,实体银行的AI建设项目多半被“国家队”云从收入囊中,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显然是其中两股惹眼的力量。

内忧、外患,合作伙伴也是貌合神离:创新工场在2018年3月成立了AI商业化公司“创新奇智”;蚂蚁金服更是早在引入旷视之前,就已经开启了包括指纹、声纹、人脸等一系列生物识别技术的探索。

旷视印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是持续盈利、持续成长。可是遭遇以上种种,营收的故事真的很难讲好,取悦市场和投资者的下下策也许就是“买数据”,这也成了压断投资关系的最后那根稻草……

写到这里,似乎一种悲观的情绪蔓延至整个屏幕……笔者还是更愿意相信此次变更是旷视为谋求香港上市做准备。人工智能不相信眼泪,独角兽更适合高傲前行。


如果觉得本文有意思,欢迎点击右下角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