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件大事,才该刷爆朋友圈
今天凌晨,有一件大事。
emmm,估计很多机友,都会以为是,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流量战争。
然而,并不是。而是另一个,没多少人参与的话题:
是的,1969 年 7 月 21 日,阿波罗 11 号正式登上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也是人类第一次踏足外星。
机哥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都曾有过当太空人的梦。
也曾天真地以为:不就是登月吗,穿上造价两亿的宇航服,我也能行。
但随着长大,我才渐渐意识到……
把一艘重达几十吨的飞船,送到 38.44 万千米之外的星球,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难以复现的奇迹。
未知的环境,难以预知的危险,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让人船灰飞烟灭。
所以,第一批登月的宇航员们: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定是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至于机哥?登山都费劲,还登月……
机哥现在只能打开 Switch,在马里奥奥德赛的月之国蹦一蹦。
掐指一算,人类的那次壮举,距离今天,恰好 50 周年。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机哥想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件事。
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
人类对月亮的向往,已经存在了不下千年。
中国神话有嫦娥,希腊神话也有月神,古诗里,无数诗人都吟诵过“月”的意象。
登月,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但它真正被提上日程,还是源于大国竞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日渐白热化,其中太空探索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
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下美国彻底坐不住了,同年 5 月 25 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宣布美国将在 1960 年代结束前完成登月。
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阿波罗计划”。
放话一时爽,但真要实现起来面临的问题相当多。
机哥精简了一下,列出了几个核心难点:
去哪儿?
怎么去怎么回?
去了干嘛?
一个一个说。
去哪儿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智障,当然是去月球啊!
仔细想想其实不是。
咱们旅个游还得做攻略呢,去月球这样荒无人烟的真空之地,当然要做足功课。
何时去,落地点在哪儿,月球表面的环境如何,需要宇航员和登月舱做怎样的准备?
这需要做足前期勘探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SA 在 1961 年 - 1968 年先后执行了多个辅助计划,包括:
徘徊者号探测器;
勘测者号探测器;
月球轨道环行器;
双子星座号飞船。
分别完成在月球轨道上拍摄月表照片、尝试软着陆、勘测月球土壤、测试对接和舱外活动等工作。
最终选定了一块相对平整,适宜登陆的地点,后来被命名为——静海基地。
这些事儿,都为最后的登月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怎么去怎么回
现在看来,用火箭飞到月球轨道,然后仅让登月舱着陆的方式似乎是理所应当。
但在当年那个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对登月方案有很多争论。
当时提出的方案主要有四种:
第一套方案是用火箭直接飞去月表,然后飞回来。
瞎鸡儿画的,不严谨,勿当真
可是全程用主火箭,消耗的燃料实在太多,火箭也得造得特别特别大。
要知道,造巨型火箭是个难点。
这套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
第二套方案是把火箭和航天器送上地球轨道,然后拼装,再执行后续的任务(飞去月球,再飞回地球)。
瞎鸡儿画的,不严谨,勿当真
这个也很难实现,因为当年在地球轨道对接拼装经验不足。
第三套方案是先把返航用的火箭发到月球表面上去,因为不用带航天器,所以火箭可以减轻很多负担。
瞎鸡儿画的,不严谨,勿当真
然后再发第二支载着人的火箭去月球,返航的时候用一开始发的那只火箭回来。
这套方案……你仔细想想,其实也挺蠢的。
第四套方案是:用火箭把航天器送到月球轨道,然后放小巧的登月舱去着陆。
登月舱执行完任务后,回到月球轨道和指挥舱汇合,然后返航。
这套方案就像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到你楼下,然后只身给你送上楼,送完骑着电动车走人。
成为了最后通过的方案。
而执行运载任务的火箭,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 5 号。
50 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
去了干嘛
经过多年的筹备,阿波罗 11 号正式登上月球。
这次登月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向全球直播了这场登月活动。
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收看过,但很多细节大家都耳熟能详。
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他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月表活动的两个多小时里,他们还拍下了很多张经典照片。
比如这张出舱照片:
很多人都把这张照片中的宇航员,认作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事实上大家都错了……
你们就没想过,如果他是第一个出舱的人,那拍照的人是谁呢?
其实照片里的是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
阿姆斯特朗正忙着拍照呢。。
还有这张:
这下总该是阿姆斯特朗了吧。
很抱歉,他还是奥尔德林。
阿姆斯特朗在这儿呢:
噢对,还有那个著名的脚印。
它同样是奥尔德林留下的。。
不得不说,这位世界知名的“老二”,还是很会搞事的。
当然咯,好不容易登一次月,不能只搞这些花活。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表活动的两个半小时里,还是做了很多科学方面的工作。
采集了 22 公斤的月表岩石标本,还用钻探拿到了月芯标本。
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这场全世界六亿人同时观看的登月活动,有一种阴谋论流传甚广。
他们认为,登月都是假的!
这一切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月表活动,其实都是在摄影棚里拍的。
这种说法最早源于美国作者比尔·凯辛的一本书《我们从未去过月球:美国的三百亿美元骗局》。
支撑这一说法的证据主要有三个。
首先,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所以宇航员插上美国国旗应该是静止不动的。
可直播中的国旗居然像在地球上那般,有种随风飘扬的感觉。
其次,还记得上面那张出舱照片吗,背景居然是一片漆黑。
照理来说没有大气层、云朵,应该有满天星星吧。
还有,某张照片里,物体的影子居然不平行,很明显是近处的聚光灯打出来的效果。。
在以上证据的支撑下,“登月阴谋论”如病毒一般席卷了世界。
然而这些所谓的“石锤”早就被各路人马澄清过。
国旗的波动是因为惯性,认真看过视频,你肯定不会觉得那是地球上的状态。
星空问题,其实是因为月球表面实际上很亮,星星确实很难拍到。
至于不平行的阴影,那就纯粹是角度和不平坦表面导致的。
……
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服你,那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此次登月之后,直到 1972 年底,美国相继发射了六艘载人航天器,进行登月活动,其中五次成功。
一直到阿波罗计划结束,共有 12 名宇航员成功踏上过月球表面。
参与阿波罗计划的部分宇航员
先后共有两万家企业、200 多所大学和 80 多个研究机构约 30 多万人参加其中。
30 万人啊朋友们,想骗住这么多人,得撒多少谎,布多大的局呀。
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肯定会有更多有力的证据曝出……然而没有。
或许,他们在意的不是真相,他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登月是属于人类的伟大壮举,我们应该报以敬畏。
50 年后的今天,美国想要重启登月计划,咱们国家的嫦娥工程也在稳扎稳打中前行。
有生之年,如果能亲眼看到人类对月球,甚至对太空的探索有更进一步的成果。
那,大概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吧。跟浩瀚的星空相比,人间不过是一场苟且。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古城老街蕴文脉 7992006
- 2 从春晚配角到主角他熬了20年 7950465
- 3 小孩引爆沼气家长付天价赔偿系谣言 7828135
- 4 来看N种过年新玩法 7729356
- 5 NBA重磅交易!东契奇浓眉互换东家 7682058
- 6 岳云鹏回老家过年 弟弟罕见露面 7560024
- 7 正月初五为啥又叫破五 7461038
- 8 有电影院一天排了88场《哪吒2》 7369029
- 9 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时光机” 7238611
- 10 行在路上奔团圆 非遗民俗贺新春 716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