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封面特别报道:人类登月50年

百家 作者:人工智能学家 2019-07-20 08:36:22


来源:学术经纬


50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踏足地球以外的世界:阿波罗11号登月舱着陆月球表面。


▲阿波罗11号的三位宇航员:踏足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左)、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右)和留守指令舱的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中间)(Credit: NASA)


本周,最新一期《科学》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带来登月特刊。学术经纬在这里和读者分享其中的内容,向在这项人类太空探险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致敬。


▲本期《科学》封面是50年前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身影(Credit: NASA)


在特别报道中,作者Keith Smith指出,尽管人们向这座里程碑出发的最初动机与地缘政治有关,但阿波罗11号以及此后5次着陆月球的成员,无疑为全世界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机组人员带上月球的考察设备包括地震仪、磁力仪和用于激光测距的复归反射器。而他们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和土壤可以说具有更珍贵的科学价值。这一期《科学》上同时刊登了一篇有关月球样本分析的综述。



被带回地球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一共382克。对这些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月球、地球和其他行星如何形成的认识。而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星科学的发展,科学家至今仍然在研究这些样品。



▲阿波罗11号带回的首个月岩样品(Credit: NASA/NOVAPIX)


由于月球探测的资金很快告罄,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人类第六次登月任务完成后,再没有一个人离开低地球轨道。甚至,在1976年到1990年之间,连机器人登月任务也中断了。


进入21世纪,离地球最近的这个邻居再度引起人类的探索兴趣。某种程度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航天机构以及私营企业具备了到月球去的能力。


未来十年,人类会重返月球表面吗?


参考资料:

[1] Keith T. Smith (2019) Shooting For The Mo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y6006



张亚勤、刘慈欣、周鸿祎、王飞跃、约翰.翰兹联合推荐


这是一部力图破解21世纪前沿科技大爆发背后的规律与秘密,深度解读数十亿群体智能与数百亿机器智能如何经过50年形成互联网大脑模型,详细阐述互联网大脑为代表的超级智能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产业与科技未来的最新著作。


《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2019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锋著。了解该著作详情请点击:【新书】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