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不知道,比高情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19-07-19 09:46:54

作者:居潇潇| 编辑:北楼八层女同事



生活中,人们对“高情商”极为推崇,尤其是那些能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为人八面玲珑,处事滴水不漏的人,更会被所有人赞不绝口。


其实,在职场上,有一种能力,比情商的高低更能反映核心竞争力,它就是“共情力”。


不同于生活和社交,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效率最优解的商业世界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把力气花在打造“好人缘”上,不如让自己学会共情。


有人说,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高情商是指,你面对奇葩面不改色、谈笑风生,那共情力就是让你学会从奇葩的角度看问题。


前者只是被动接受和忍耐,而后者,则是化被动为主动,借力打力,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两者一对比,显然“共情力”更适合用在职场修炼上。



那么,共情力究竟是指什么呢?我们不妨先从生活中看起。


记得在前一段时间的《向往的生活》里,刚经历丧母之痛的谭松韵,作为嘉宾前来做客。


出人意料的是,黄磊为谭松韵准备了一桌家乡菜,而何炅则是打破僵局,问起了谭松韵在母亲逝世之后“有没有梦到她”。


这两种做法,恰恰是“共情能力强”的典型代表,前者用味觉来唤起美好回忆,后者则给了对方一个倾诉心事的出口。


真正的共情力,不是单方面的能言善辩,而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深入内心去体会对方的情绪或感受。


最关键的,是与对方产生共鸣。 


落实到职场上,当你和领导、同事乃至客户打交道时,能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进而经由对方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表达的意思,这就是共情力的最高境界。


曾经听当秘书的朋友说起自己在公司的经历,虽然她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背后反映的共情能力,却是让人佩服不已。


那天,她接到了一个老客户公司总经理的电话,对方一上来就很着急地要求,要和顶头上司孙总通话,说自己公司的货被压在港口,之前好几次和业务部沟通都没结果。


事实是,对方公司的货由于天气原因迟迟不能出港,哪怕是和老总直接沟通,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时,这样一个电话,该不该转接,什么时候转接,都有大学问。


换作不了解情况的秘书,可能直接就转给了领导,那就相当于把着急的客户这个“烫手山芋”直接扔给上司,这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朋友先安抚道:“我们孙总刚刚散会,我马上就去找他,请您别挂电话,稍等片刻。”


然后,马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上司。上司听了也很为难,他和这个经理有多年交情,一旦开口自己肯定很难拒绝,但老天爷不赏脸,谁也没办法。


于是,上司示意朋友婉言回绝,自己就不接电话了。


朋友赶忙又回复对方:“刚刚跑了好几个部门,我们孙总都不在,所以没办法接您的电话,等这边他回到办公室,我一定第一时间和他汇报。”


焦虑的客户被安抚了,客套了几句“请一定帮忙”,随即挂了电话。


而上司这边也立即安排人手专门跟进这批货,着重安抚老客户的情绪。


最后,不用上司直接出面,这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就圆满化解了。


在我这个朋友的应对里,最厉害的就是两次沟通,一次是将上司的动态表述为“刚刚散会”,还有一次是给出理由“散会后孙总不在”。


她的说法,既为领导的不在场和不回应给足了理由,又让客户的焦虑和期待有了寄托,不仅体现了共情力,还是“两全其美”的共情力。



如果说,共情力意味着“从对方角度想问题”和“达成共鸣”,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职场上需要顾及所有人的情绪呢?


这个想法当然不成立。


培养职场上的“共情力”并不等于要让你做老好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我们要学会把共情能力放在最值得的目标身上。


还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女主角在公司被称为“便利贴女孩”,因为人人都可以差遣她做事,大到帮忙值班,小到订下午茶的口味,所有人对她的付出已经习以为常。


有时甚至话都不多说,直接在便利贴上写下需要她做的事,交代完就走,连一句感谢都欠奉。


这样的做法,看似急人所急,为所有人提供了帮助,但却忘记了一点,


培养职场共情力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更好地完成工作。从结果导向来看,这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促进,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者付出。


“便利贴女孩”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不过是一个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不好本职工作的糊涂员工罢了,她照顾了琐碎的需求,却没有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这样一个成天打杂、不务正业的职员,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好的共情力,是有选择的,有层次的。


职场中人要时刻记住,并不是所有人的情绪都值得你照单全收,重点客户、上司或是存在利益竞争的同事,这些才是发挥共情力的理想对象。



心理学家罗杰斯在提出“共情”这一概念时,其实是用来指代“我们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现实表明,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提升,长期训练和经验积累,对增强共情能力有显著作用。


在职场上,如果能坚持做到以下三点,假以时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拥有超强共情力的工作达人。


首先,要有更广阔的世界观,学会包容不同。


共情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放下“我”这个角色,一个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和行为的。


当你学会包容不同,求同存异,尝试着对别人感兴趣,想象着对方不一样的选择和立场以及背后的原因,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原本饱受抱怨的工作计划,从后勤部门的角度来考虑,就成了当下复杂情况的最优解;

原本对上司工作决定的质疑,换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长远利益相当可观;

原本在心里埋怨客户对策划太过挑剔,但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最终的呈现方式的确是最合适的。


你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包容力,才能从根本上奠定“共情能力”的基础。


其次,要认识不同的情绪,学会觉察和接纳。


在包容的基础上,敏锐地觉察不同职场角色的需求和情绪,这是共情力的第二个关键点。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有共情力,在我们的孩提时期,总是会对父母的情绪异常敏感,随着理性思维的加强,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能力反而在减弱。


罗杰斯说,别人的情绪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


体察他人的情绪,需要我们先放下“我”的执念,多从对方角度想问题,学会倾听,了解对方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这样才能在职场沟通中更好地接纳不同的情绪。


最后,要学会传递和输出情绪,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在包容和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对方的情绪,还要有能力做出应对,这才是共情力的终极目标。同时,这种传递和输出一定不是单一维度的,一个人要掌握好共情,就要全方位地考虑所有关键角色的感受。


工作中,当一个人开展业务时,他不仅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和感受,也要兼顾同事、上级和老板的情绪,多方位兼顾得当,让工作又好又快地得意完成,才是发挥共情力的最佳状态。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职场共情力的时候,表面上,我们共的是人,实际上,最终共的还是工作中桩桩件件的事。


职场共情力,让你变得包容、敏锐的同时,也能帮助你跳脱出纠结的状态,专注工作,实现真正的突破。


给文章点赞转发是最大的肯定与支持。


▂▂▂▂▂

The End


还有好看的:

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朋友圈,别人根本看不到

真狮版《狮子王》大火:当你看懂了童话的残酷,也就意味着长大


惯习为成读阅让

让灵魂拥有温度

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