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提醒您:健康责任人,你是第一人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7月9日,国务院近日成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健康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牵头的方面给出权威指引。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最早提出"中国人健康悖论"的学者王小宁教授对发布文件中的这一点格外认同,他解释,世卫组织早已给出结论,国民健康促进和维护中,医疗的贡献不足10%,主要取决于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王小宁说:原来把“抓手”的着力点放在10%的部分,现在是要把“抓手”放在90%的部分。只有抛弃原来的健康“悖论”,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把重点真正转到减少生病的人和延缓已有病程上来,确保“健康中国”目标落地。
如果说“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要做的是,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醉酒驾驶等很明确的规矩,那么“健康责任人,你是第一人”该怎么做呢?
“奇葩”但不“坑爹”
国际做法了解一下
2008年,日本厚生省发布法规,规定企事业单位40岁以上的员工每年必须强制性地测量腰围,男性不得超过85cm,女性不得超过90cm。超过者必须接受为期3至6个月的强制性教育和减肥,否则将面临解聘的风险。
“这营造了一个督促民众自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日本人均期望寿命连续几年居世界榜首。”王小宁说,"强制性"的制度牵引是不可少的。尤其在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背景下,在早年“吃了吗,您呐”的社交氛围中,人们把满足快乐与“好吃好喝”对等起来,这使得高糖饮料,高脂、高盐的“麻辣烫类”食物风靡。
有数据显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较,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提高数十倍。相关研究显示,2015年18—64岁人群的日脂肪摄入量接近83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
与这一国际做法相关联的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目标为: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但对于这一要求,目前为“倡导性”级别,并非"强制",目标落地及其困难。
在我国,对于特殊群体的健康促进是有强制性举措的。王小宁说,我国军队施行了军人体重与体能强制性达标与职务晋升挂钩的制度后,官兵自觉改变饮食习惯, 加强锻炼和健康咨询的觉醒意识明显增强,整体体能素质即刻大幅提高。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制度牵引必不可少。王小宁说,公务员和企事业中也可尝试推广体能与晋升,绩效挂钩的"强制性"健康促进举措,比投多少钱效率都高。
可见,作为健康责任第一人的你,“控制体重”首当其冲。
1克盐掀起的健康“巨变”
2012年,我国食盐人均平均用量为每日10.5克,这个数字在世卫组织的健康“字典”里是5克。我国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用量是每人每天6克。
吃多少盐,吃1克盐还是2克盐,究竟对健康产生多大的作用呢?
王小宁道出了一个使得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文感叹的实践。2003年,英国非政府组织“盐与健康共同行动组织”(CASH)联合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起“减少盐,促健康”行动。在企业界的配合下,英国超市的即食食品盐的含量减少了45%,民众的盐摄入量由2000年的9.5克减少至2011年的8.5克。对应的10年间,英国的高血压患病数下降明显,心肌梗死人数减少了40%,中风死亡人数下降42%,总体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减轻医疗负担15亿英镑。
“如果能够获得的即时性食品里,食盐添加量不被控制,民众更易摄入大量的盐。”王小宁说,这意味着食品行业标准要加入进来。
“要完成一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教授杨进刚持同样观点,饭馆的饭加很多盐,谁来管控;如果某一个饭馆提倡少盐,又可能没有食客,这些都需要团体式的解决方案。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供必要的环境下才能够完成全社会的减盐。
“盐”“油”“糖”堪称食品健康的“三剑客”,对于它们的摄入“减法”将事半功倍。美国CDC的 Thomas R. Frieden在“预防医学的明天”一文中感叹,如果美国人在未来10年间能把钠的摄入量再减少三分之一,将会导致50万人免于死亡,节省医疗费用1000亿美元。由政府决策的行动计划所产生的效益简直惊人。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对于个人摄入的倡导性指标为,每人每日摄入5克食盐、摄入25-30克油、摄入少于25克糖。平常人要做的,是更关注食品标签中盐、糖、油的含量,用脚投票,拒绝含量高居不下的食品。
可见,“少油少盐少糖”是健康责任第一人的必备“健康技能”之一。
拥抱健康
爱国卫生运动可借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健康中国目标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目标定为从2015年的18.5降低到2022年不高于15.9。
“仅凭医生是不够的。”杨进刚道出很多医生的困惑,中国脑卒中是第一位死亡,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13.8%,而美国2014年就达到54%。
“这得益于美国强调人群管理,比如提高血压测量率等。”杨进刚说。
“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可以考虑以社区为切口。”杨进刚建议,应通过创新社会组织形式,发动更群众,让居民的血压能被“追着去测”,改变现在“农村没人管、城里没人问”的状况,“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
王小宁持相同见解:慢病治疗,单靠卫生部门远不能解决。要创新模式,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他表示,全民健康促进与疾病救治最大不同,前者关注和考核的是群体,族群,后者关注的是个体,所以要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目标高效落地,一定要推行“健康GDP”,即将疾病防控指标与地区领导人的绩效和责任挂钩,才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刘义阳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会见记者 7904317
- 2 中方调整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7809134
- 3 北京冰雹比鸭蛋还大 7714002
- 4 中拉去年贸易额超5184亿美元 7619116
- 5 中国巴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 7524337
- 6 特朗普突然提到“统一” 台当局急了 7427978
- 7 65款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遭通报 7332980
- 8 京东美团等外卖平台被五部门约谈 7236857
- 9 10名干部学习期间违规吃喝 1人死亡 7140910
- 10 DeepSeek回应“崩了” 704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