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时尚经

百家 作者:毒舌科技 2019-07-11 15:53:1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空白杂志(ID: kong_is)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人民带领全国人民感受“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实际上,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在哪里生活,每天都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势必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境问题


▲ 美国加州公民与一周生活垃圾合影 | 摄影: Gregg Segal


旧衣服就是日常生活垃圾中的一种,并且与之相关的浪费和污染问题不容小视。


众所周知,很多人总会被漂亮的新衣服吸引,在所能承受的前提下,毫不犹豫地“买它”。买得多,意味着丢得多。据统计,全球近 60% 的服装被生产出来后,一年内就会被当作垃圾扔掉,进入焚化炉或者填埋场。


这听起来很浪费、很不环保。按照老一辈人的思维,一件衣服如果没有质量问题,可以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很长时间的国际统计数据,大部分衣服在丢弃之前,会被人拥有 3 年。随着近些年消费速度加快,很多衣服能被用两年就算很久了。


为了促进消费,一些服装公司在宣传口号上会暗示人们快速淘汰衣服,比如越来越多品牌按照季度举办时装秀,新款上架周期从以前的半年加快到三个月,再加快到一个月,为的就是让顾客快速将衣服淘汰。


在时尚领域,除了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生产环节产生的垃圾更加触目惊心。


在时尚单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各式各样,包括边角料、因缝制错误或颜色问题而废弃的半成品、质检不达标的成品等,它们最终的归宿,有些流入街头摊档,有些被拖到垃圾填埋场,大部分被烧掉。


▲ 服装工厂里堆积的废料


据英国《卫报》报道,爱沙尼亚服装工厂附近的砖厂,主要燃料就是服装废料。工厂周围寸草不生,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为生产环节中要使用化学品,而那些纺织用的化学废料基本上都是有毒废物,流入土壤和河流之后,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受到威胁。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时尚名利场,一边是杂乱无章的工厂废料堆,两个反差巨大且看似没有交集的世界,却是同属一个行业两端的命运共同体。主张环保的英国设计师品牌 Stella McCartney 就曾在垃圾填埋场拍摄形象大片,呈现这种反差巨大的当代时尚景观。


▲ Stella McCartney 2017 秋冬系列形象大片 | 摄影:Harley Weir


因此,残酷现实摆在眼前,如何合理回收和再造时尚垃圾,如何杜绝时尚垃圾产生,成为无数时尚界人士的共识。


01

回收再造垃圾的时尚实验


2006 年末,英国 AnOther 杂志邀请多位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垃圾再造行动。设计师和艺术家两两分组,从垃圾堆里捡回衣夹、废纸片、旧轮胎、水洗布、胶合板等废弃物进行改造,创造出轮胎披风大衣、衣夹子拖地长裙、胶合板圆筒礼服等一系列让人脑洞大开的创意服饰。


▲ 摄影:Richard Burbridge


2007 年 2 月,时任 Levi's 欧洲创意总监的设计师 Gary Harvey 在伦敦时装周发布用废旧报纸和牛仔裤制成的礼服,在当时引起轰动。


▲ Gary Harvey 用废旧报纸制成的礼服


美国艺术家 Nick Care 也是改造垃圾的高手,他将树枝、塑料纽扣、珠子、亮片、羽毛等废弃物收集起来,缝制成各种怪异服饰。这些服饰上身之后随意晃动,还能发出声响。


▲ Nick Care 用废弃物制成的奇妙服饰


伦敦设计师 Stefanie Nieuwenhuyse 则将废弃木片打磨成菱形,并借鉴爬行动物身体鳞片的排列方式,制成造型别致的紧身胸衣、晚礼服等服装款式。


▲ Stefanie Nieuwenhuyse 用废弃木片制成的礼服


Alexander McQueen 2009 秋冬秀场,无疑是垃圾变时尚的一次高潮亮相。秀场舞台中央堆满了品牌过去走秀留下来的废品,T 台上铺着布满裂纹的破碎玻璃,有些外套看起来像是用塑料垃圾袋做的,还有无数头饰是塑料包裹的废弃易拉罐。


▲ Alexander McQueen 2009 秋冬秀场造型


02

回收再造垃圾的时尚阳谋


与以上几位高人对垃圾进行实验性改造相比,一些长期坚持用垃圾制造实用单品的品牌更加值得赞赏。


创立于 1993 年的瑞士品牌 Freitag,擅长将报废垃圾做成时髦包袋。每一款包袋都由废弃物制成,包身是废弃篷布,包边是废弃轮胎内胎,背带是汽车安全带。这样的原材料既保证防水,又可以回收再利用。


▲ Freitag 包袋深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喜爱


Freitag 组建了专门团队在欧洲各地收集已经使用 5 年以上的卡车篷布,然后对其进行清洗处理,再根据质感、厚度、图案等进行分类,并去掉多余的配件。处理好的篷布会被送到设计部门进行切割,由专业缝纫师缝合成每一款都独一无二的包袋。


▲ Freitag 包袋精细化的制作过程


芬兰的 Pure Waste 环保面料公司创立于 2013 年,一直致力于用 100% 回收材料生产纺织品。这家公司从服装工厂流水线收集切割废料和纱线废料,按照质量和颜色对废料进行分类,加工过程中不再染色,废料的颜色决定成品的颜色。收集整理好的纺织废料,被机器重新变回纤维状态,再纺成纱线,制成面料,最后制作基本款服饰。


▲ Pure Waste 公司制造服装流程


西班牙时尚品牌 Ecoalf 旗下服饰的原材料更加广泛,废弃的渔网、使用过的塑料瓶、破旧的轮胎、工业棉花等,用来制造外套、卫衣、T恤、泳衣、运动鞋等时尚单品。


▲ Ecoalf 形象大片 


韩国时尚品牌 Re;code 生产服饰的原材料,主要是座椅套、安全气囊、汽车内饰的织物衬里、笔记本电脑包等废弃物。


▲ Re;code 形象大片 


全球知名品牌队伍当中,Nike、Adidas 等品牌已经开始用回收材料制造运动鞋,Uniqlo、H&M、Zara 等快时尚品牌先后在全球推行旧衣回收计划。


2017 年初,英国演员 Emma Waston 在巴黎宣传电影《美女与野兽》时,身上穿的 Louis Vuitton 连衣裙,采用再生纤维和回收塑料制成。2016 的 Met Gala 红毯上,她穿的 Calvin Klein 拖地长裙礼服,制作材料是一种由回收塑料瓶和纺丝加工而成的新型面料。


▲ Emma Waston 身穿回收材料制成的 Louis Vuitton 连衣裙(左)和 Calvin Klein 长裙礼服(右)


意大利时尚品牌 Prada 也在最近加入垃圾回收改造的队伍,推出全新的再生尼龙系列。


▲ Prada 首个再生尼龙系列手袋


Prada 与老牌专业纺纱生产商 Aquafil 合作,收集海洋中的废旧塑料、渔网和纺织纤维废料,然后对回收材料进行提纯生产,得到的再生尼龙材料用于生产可无限回收的时尚单品。


03

消除时尚垃圾的理想作为


虽然各路设计师、艺术家、品牌都在积极地消除垃圾,但要彻底杜绝时尚垃圾,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大家都凭良心做事,循序渐进共谋共建美好未来。


个人层面,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以减少时尚垃圾对自然环境的迫害。简单来说,不外乎三点——消费时理性消费、使用时物尽其用、丢弃时合理回收。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时尚消费习惯。一时消费一时爽,一直消费一直爽,的确没错,但是买完就扔肯定不好。


“少买点,买好点,穿久点。”英国设计师 Vivienne Westwood 多年前就呼吁人们关注衣服的质量,而不是迷恋收集衣服的数量。


为了方便衣服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建议购买那些采用有机棉、有机竹纤维等生态友好型材料制成的时尚单品。


还建议多去光顾二手服装店,虽然那些单品已经旧了,但它们都是经历过时间历练的耐用品,质量绝对可靠,而且价格非常合理。


其次,我们要让每一件衣服都物尽其用,而不是买回家穿一次就把它丢进衣柜里蹉跎岁月,显然对它不公平。


如果确实不喜欢了或者过时了,不妨将衣服放到二手市场转卖给他人,还可以尝试将衣服进行改造或者与新款混搭,让其再次适合入时的穿搭风格。


毕竟 Coco Chanel 有一句经典名言:“流行稍纵即逝,但是风格永存。”要相信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时尚判断。


最后,当你丢弃旧衣服时,请善待每一件“老相好”。以下逻辑图表,可以帮助你判断一件衣服是否真的应该被回收处理。



时尚行业层面,要做的事情更多、更复杂。


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会有 15% 左右的材料被浪费掉,当这件衣服被量产时,巨大的浪费就产生了。因此,如今很多品牌坚持在生产环节不产生废料的零浪费主张,同时保证制作造型经典、质量耐久的款式。


销售环节,品牌们正在陆续淘汰那些涉嫌诱导快速消费、快速丢弃的营销手段,更加注重自身品牌价值和产品价值的推广。


售后环节,建立永续的回收系统,以及相关的分享、租赁、转售、定制等服务机制,成为无数时尚人士的共识。


最为乐见的时尚未来场景里,垃圾可以 100% 回收再利用,旧衣服可以被反复回收做成新衣服,大家共谋共建出了一个合理运行的“循环时尚经济”社会。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