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你的孩子报补习班了吗?
来源:互联网观察(wwwgx2016)
编辑:观察君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到来,孩子们“盼望”许久的假期美梦,又要被密密麻麻的暑期班、夏令营排课表打的稀碎。伴随孩子暑假时间被被动安排着, 家长软硬实力的军备竞赛,也正式拉开序幕。
这场家长、孩子、补习班三方之间的博弈,究竟是一场零和博弈还是正和博弈,似乎只能等假期结束,孩子们究竟有没有取得收获,才能做最后的定夺。难怪有家长感慨:“假期比平时还花钱,家里的娃完全就是‘碎钞机’……”
疯狂的课外培训市场
与大多数80后,抱着西瓜,吹着风扇,看着西游记的暑期生活截然不同,00后孩子们的暑期时光被大多数家长们定义为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假期还没开始,补习班就在各大学校门口“摆摊设点”,抢占生源。发传单,送代金券,转介绍送红包,当场报名参加抽奖……各式眼花缭乱的营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台,其阵势丝毫不亚于互联网巨头的补贴大战。
曾经的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今的培训机构为争三斗米都可以下跪,惨烈的竞争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校外培训市场。
随着国民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在孩子教育的投入成本也越来越高,据相关报道称,东北三省家长在补习费上的开销占到可支配收入的10%,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可见一斑。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高达48.3%,其中包括参与学科补习或者兴趣拓展类培训,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一度达到4900多亿元。
普通版,提高班,拔尖班,超常班,目标班,升学班,保过班等“刚需班”;钢琴版,小提琴班,舞蹈班,拉登舞班等“弹性班”;更有夏令营,国外游学等“贵族班”……教育机构无所不用其极,将长尾效应用到了极致,SKU多到令“待宰”的家长选择困难。
对标“别人家的孩子”成为父母阿Q自己掏钱的最大动力,而孩子只得在抱怨中开启自己的“炼狱”暑假,而各大培训机构,则躲在墙角偷乐,感叹新一茬的韭菜比往年更“壮实”……
补习班背后的群体性焦虑
“哥哥夏令营、妹妹小提琴、妹妹舞蹈、哥哥足球、妹妹声乐、哥哥钢琴、哥哥乐理课……”这是一位二娃妈妈在朋友圈晒出的一张两个孩子的暑假安排课程表,堪称史上最混乱的暑假课表。
课表中的哥哥读小学一年级,妹妹幼儿园还没毕业。两个娃,除了八天的旅游时间,其余假期时间全部都要用来学习,不禁让人感叹“孩子们好累啊。”如此低的时间颗粒度,恐怕让很多白领也自愧不如吧。
经常有人感慨,社会发展太快了,90后亿万富豪、20岁财富自由、30岁人生巅峰,各种造富神话让人羡慕不已。大学生毕业送外卖、30岁无车无房无存款、富士康厂工压力大到跳楼,各种“反面教材”同样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曾几何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众多家长的口头禅。看似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实则是为自己的“焦虑”寻找出口。
不希望孩子活成自己,不希望孩子成为反面教材,更不希望孩子将来埋怨自己,理所应当就成了父母们千方百计给孩子补课的理由。
学习不是一撮而就的,很多先天条件谁也不能否认,暑假补习并不是无休止压榨孩子业余时间。但凡事都要衡量一个标准,不能一味牺牲宝贝天性,补习多了也是一种束缚,往往适得其反。
然而父母的要求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提高,慢慢到了苛刻的地步。从“好好学习”到“你要出人头地,就要牺牲自由和快乐”;从“天天向上”到“从小拼不过别人,就一辈子也赶不上”。父母也从“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进化为“孩子的噩梦导师”。
父母们的焦虑,让孩子们苦不堪言,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孩子唯一。
焦虑催生出的培训经济
不仅别人家的孩子让父母羡慕不已,别人家的家长同样让父母们焦虑。人家的爸妈出身名校,谈吐优雅,有足够的学识培养孩子,我等野鸡大学毕业的土鳖家长,怎么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竞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成了这类家长的口头禅,家长们自己的未竞梦想渴望在孩子这里实现。于是嗅觉灵敏的培训机构充分利用了这些家长的情绪,硬生生创造出来一个培训经济。
据统计,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480亿元,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培训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不只是培训机构,近年来境外游学市场同样火爆。境外游学说的就是国外的冬夏令营,主要针对年龄8至18岁的中小学生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人文教育,锻炼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国际交往能力,当然价格也足够震撼。
但培训经济的火爆也不都是家长的错,放眼全球,游学或者补习在很多国家都很流行,只不过没有中国家长极端罢了。说白了,培训经济的真正成因,还是评价体系单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培训经济,是对父母焦虑的整体解决方案,而父母们的焦虑某种意义上,也来自于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生产焦虑,然后贩卖焦虑,一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就此诞生。
家长们的“安慰剂
近年针对孩子学业过重问题,国家教育部提倡给孩子“减负”。刚开始,大家纷纷替孩子们高兴,仿佛压在孩子肩膀负担轻松许多。
不知何时起,某些“破坏规矩”的家长,让孩子“偷偷”上起了补习班,一个暑假过来,成绩突飞猛进。正所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要不要报补习班的问题上,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要强”的父母,将孩子们从“素质教育”的天堂重新拉回“课外辅导”的地狱。
孩子们逐渐沦为父母“寻租”的工具,似乎,校内教育成了真正的“起跑线”,谁能在校外占尽先机,谁就能真正地弯道超车。于是,家长们的隐形较量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层层加码。结果,孩子们在父母的裹挟之下,苦不堪言。
好在,随着社会认知的进步,“佛系”家长越来越多,课外补习班开始向着培养孩子艺术特长的方向开枝散叶,只是不晓得,这样的转向是不是家长们无空间可寻的结果,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算是另一种幸运。
莫泊桑《项链》中的主人公,向邻居借项链参加舞会,非但没有因此实现阶层跃迁,还因此背上了巨额债务。同样,投资理财也要考虑本金安全,但在教育投资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似乎有更多赌的成分。
殊不知,能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有所成就的学生,不是家长舍得花钱上补习班,重要的是,家长们更注重言传身教,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认知。至于情商、组织力、领导力,更不是花钱就能在补习班学到的。
家长们的把自己“不会教育”的锅甩给了补习班,用高昂的“教育投资”换取心理的些许安慰,只是最后肥了机构,苦了孩子。
写在最后
曾经流行一句玩笑话,当初学霸都去给学渣们打工了。固然,学习无用论,有失偏颇,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行业必将走向消亡。但提高情商,掌握学习的能力,却永远不会过时,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条条大路通罗马,恳请家长们,包括整个社会,修改价值的尺度,放过天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将来回首童年,只有无穷无尽的补习班。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人民城市为人民 7903700
- 2 低于这个价格可能买不到真羽绒 7977453
- 3 古剑奇谭到底要塌多少次 7823052
- 4 新一波更大力度的经济政策来了 7712706
- 5 曝张颂文新剧被换角蒋奇明 7656262
- 6 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 7578558
- 7 女生被丢高速后司机账号被永久封禁 7463490
- 8 姜尘称喜欢李明德 7393980
- 9 公安网安|网民造谣制造恐慌被拘留 7261185
- 10 三人行导演发长文回应李明德 713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