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来自新东方 00:00 29:54
作者:李小墨 | 编辑:北楼八层女同事
前几天,《千与千寻》在国内公映了。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因为它是2001年的电影,今年距离它首次公映已经过去18年了。
我第一次看它的年份,要更晚一些,那时我18岁,上高中。数一数时间,真的蛮恐怖的,竟然已经是十年前了。当时我是下载在我的MP4里看的,现在这东西听起来已经像个古董了。
我半夜一个人看的,当时的观看体验是:妈呀,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是恐怖片啊 !
全片都是由清新明朗的颜色和舒缓治愈的音乐构成,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可是:
爸爸妈妈吃东西吃着吃着就变成猪了,随时可能被人屠宰;
像蜘蛛一样有很多只手的诡异爷爷,光是墙上的倒影就让我紧张,看到之后更是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飘飘荡荡不说话的无脸男跟我想象中的鬼一模一样,我总感觉他就站在我后面;
还有三个绿色的怒目金刚人头跳来跳去,狰狞的老太婆,残忍的巨婴……我和初入这个世界千寻,一样惊恐。
可是啊,我又舍不得关掉,因为我正牢牢地被奇幻的剧情吸引住。
这是我与《千与千寻》的初相遇。
昨晚我又重温了一遍《千与千寻》,竟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观感。这一次我哭得稀里哗啦。当年那个对生活一无所知的小丫头看不懂的东西,趟过成长这条大河的我突然都看懂了。原来那些困惑不解之处,是需要生活阅历来做注脚的。
社会就是油屋,我们都是千寻,那条必须走的路叫做“成长”。
这是我与《千与千寻》的再相逢。
这就是宫崎骏的伟大之处吧,孩子们被奇妙的故事吸引,故事的外壳看起来单纯和奇幻之极。可是内里又有那么丰富的层次和细节,那么深刻的洞察和隐喻,以至于20岁、30岁、40岁……的人,都可以看见不同的东西。
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我觉得那对父母很蠢很贪婪,活该变成猪,现在看并不觉得父母做错了什么。
开长途车饥肠辘辘,看到开门做生意的饭店,想吃东西很正常。在没有老板的饭店进食,并不是想吃免费的食物,只是成年人的笃定。
当千寻害怕的时候,爸爸说:“没关系,有爸爸在”“没关系啊,等老板来了再付账,不管信用卡和现金都可以”。
这就像一个人非常渴,走进超市直接就拿了一瓶饮料咕噜咕噜喝完了,然后淡定地拿着空瓶子去收银台结账,是有一点点不符合常规做法,但这是成年人经济独立、有支付能力的笃定,并没有任何占便宜的意思。
父母变成猪的设定,只是逼着千寻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一切。
所谓成长,就是意识到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无人会赶来相救开始的。
刚离开父母的千寻,和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的我们多么像啊。
千寻到油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找工作,因为如果得不到工作的话,她就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这是生存之战。
可是找工作又四处碰壁,锅炉爷爷说自己人手够了,不需要新的人手。汤婆婆说,你又瘦弱又爱哭,能干什么呀。好不容易进去了,也是狗弃人厌,谁也不想跟她一起工作,只想看她笑话,势力的青蛙还故意不给药浴牌子。
我们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找工作,但凡有点自尊心的年轻人都不会再向父母伸手了,很多就算向朋友借钱或者硬撑,也不愿意向父母要钱。
可是离开学校,一年才几百块、一千多块住宿费的宿舍就没有了,便宜的食堂也没有了,我们要学着养活自己,这也是生存之战。
可是找工作,除了那些手握很多offer的名校毕业的学生,普通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真的挺难的。
我在一个不好不坏的一本学校毕业,这让我挺自卑的,因为名企都不会来我们学校开宣讲会,同学们总是约着去别人的学校参加宣讲会,可是从来没有获得一个面试机会。其实我们心里隐隐是清楚的,我们的简历很快就会被丢进垃圾桶。
那种一锅炖的校园招聘会,招聘的企业则良莠不齐。我现在回想起校园招聘会,还觉得是噩梦,密密麻麻浩浩荡荡全都是人,稍微像样点的公司前面都是长队。站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人海里,就像一滴水流进了海里,感觉自己好渺小好卑微。
每天盲目地投着简历,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好了工作,焦虑地在被窝里痛哭。还会偷偷羡慕和嫉妒那些家里有资源可以依仗,有父母为他们兜底,有退路的同龄人。
我是没有退路,只能一个人硬着头皮往前走,无人会赶来相救的千寻啊。
不过现在想想,哪怕是父母找好工作的人,也只不过像得到白龙和锅炉爷爷照顾和指引的千寻,有些路也注定要一个人走的,毕竟父母不能替你工作,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
而那些值得争取的工作,竞争者又很多,在面试官面前,我感觉自己像砧板的一块肉任人挑肥拣瘦。不仅是人家怀疑我们的能力,我们自己一边壮着胆子自我推销,一边也是怀疑自己实力不足的。
我第一份工作的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出来以后腿还在微微地发抖。
所以看到小玲夸千寻很厉害,竟然从汤婆婆那里得到工作机会那个桥段,听到千寻面无表情地说:“我的腿还在发抖”,我就笑了。那就是曾经的我呀,很害怕很紧张,可是还是豁出去,用尽每个细胞的力气为自己争取,结束之后有种脱力的感觉。
千寻去锅炉爷爷那里,鼓了很多次勇气才敢进门,又鼓了很多次勇气才敢问话。
我觉得可爱死了,想起我自己刚刚进报社,从实习生做起,我是个路痴,还是个看不懂地图的路痴,所以我经常需要问路,可是我胆子很小,每次问路,我都要深呼吸,鼓起巨大的勇气才问的出口。
所谓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怕得要死,还是鼓起勇气迈出那只脚,说出那句话。
看到千寻待人接物不熟练,总是被嫌弃,总是被教做人,像个木头一样后知后觉地听别人的指令做事,我也忍不住想到自己。
千寻的职场领路人小玲嫌弃她:“难道你不会说声谢谢吗?真迟钝”“提着鞋子干嘛,袜子也脱掉啊”“你不懂向锅炉爷爷道谢吗?他这么关照你”。
汤婆婆的门铃说她:“都不敲一下门吗?真没礼貌”。
千寻哆哆嗦嗦,笨拙的样子,就是初入职场的我呀,我并不是笨蛋,也不是没教养,只是新生活迎面走过来,我还没做好准备,我还在慌乱的适应,所有有点紧张有点害怕,所以表面看起来像个不开窍的木头。
胆小爱哭的千寻,哆哆嗦嗦的千寻,明明很恐惧也硬着头皮往前走的千寻,明明很害怕还是大声为自己争取的千寻,明明很辛苦依然咬牙坚持的千寻,刚刚跟朋友放声大哭之后又回去努力工作的千寻,总是摔跟头但马上就爬起来的千寻,就是刚开始独立的我啊。
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后来被人类污染的河神来洗澡,我们千寻不怕辛苦、不怕肮脏,给他放水洗澡,细心地发现他身上的木桩,最后获得了河神的馈赠;
千寻因为善意放了无脸男进油屋,结果无脸男大闹浴场,汤婆婆兴师问罪,但我们千寻勇敢地去处理自己闯下的祸;
白龙被金婆婆派来的纸片人打成重伤,差点死掉,我们千寻给他喂了饭团子,还踏上未知之路,去向金婆婆道歉,拯救白龙。
她提着两只鞋子,走向车站,多么像一个勇士,踏上自己的征途。
我进入报社之后,也很艰难地度过“笨蛋期”:
不懂得怎么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每一条给到我的线索我都格外珍惜,经常一天跑三四条都是无法写成稿子的废线索,但是我依然一拿到线索就拎起包撒腿就跑,终于也被我挖出了几条好新闻,也有机会上头版头条。
有一次,我当时的新闻部主任甚至惊呆了:我给你一个垃圾线索,竟然被你跑成了一个头条。
每一个采访对象,我都真诚地对待他们,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倾尽所地提供帮助,也收获了他们对我的温暖。
比如有一个哥哥,他父亲因为附近的电线短路、家里电器全部报废而着急上火,我替他们向供电局争取正当权益,他其实不在乎财产损失,他只是见不得身体不好的父亲因此烦恼,他看我那么较真和负责,感谢我让他父亲开心,至今依然拿我当朋友。
有一个重病的家庭,因为我的报道得到捐助,而给我送来锦旗……
刚刚接法院口线,没有打开局面,竞争媒体有的稿子,我却拿不到,我经常被扣分和批评,我就一有空就往法院跑,和那些通讯员磨,还努力去找其他可以拿到判决书的渠道,终于大幅度提高了法院口的产稿数量和质量;
第一次写负面稿子得罪一个企业,摊上了官司,我吓得整整一晚上没睡着觉,是真的不敢合眼。同事笑我没见过世面:这算什么?当年老哥哥我还一个稿子,招来几百个人围攻报社。但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已经可以自己出面沟通和协调,据理力争,并妥善处置……
然后慢慢地被认可,慢慢走上正轨。
如今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业,并借此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并且未来可期。我甚至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给迷茫的新人很多指导。我都快要忘记刚出发的自己了。
感谢《千与千寻》,过往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放,我想起当初的稚嫩,想起当初的惶恐。
我啊,一不小心28岁,大学毕业五年了,我啊,竟然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了,我啊,好想回到10年前跟那个哆哆嗦嗦的小女孩说,别怕,别怕,不管困难看起来多大,都别怕,因为你啊,勇敢坚韧的你啊,最后都可以做到呢,我啊,真的真的,特别为你感到骄傲呢。
《千与千寻》的主题是成长,但不止千寻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成长,还有白龙和无脸男迷失之后,又找回初心的成长。
成长的过程,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以前看电影我觉得这个设定真愚蠢,我们怎么可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呢,原来它是个隐喻,隐喻那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人。
无脸男的迷失,首先是想取悦别人,想成为别人喜欢的人,而丢失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曾经有个同样做自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有些擦边禁忌话题有点污的文章阅读量高,阅读量高,自然广告就好接、广告费就好谈,所以她就一直写这些能赢得点击量的文章。
可是她内心并不快乐,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打开文档,可是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了。
而真正喜欢她的读者,也委婉地告诉她,她文字里的真诚和温暖不见了,多了很多浮躁、情绪和戾气。她说这些才是她真正想服务的读者。
这多像无脸男啊,用金钱引诱他人,真正想取悦的人,并没有取悦。只不过吸引了那些自己并不喜欢也并不重要的人。
无脸男的第二层迷失,太渴望出人头地,在虚荣中迷失自己。
他原本自卑、懦弱,当他发现别人对他变出的金子趋之若鹜之后,他喊出的是:我也要吃山珍海味,我也要被伺候着洗澡,我也要被当成尊贵的客人捧着。所以他变得那么贪婪,因为吃得越多,他的身体就越庞大,就越强大。
他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我至今不敢相信她怎么会做那样的事。如果不是真实发生,我会觉得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
她是我的十年老友,原本在我心目中,是最善良最正直最不会撒谎的人。可是她找了几乎所有能找的亲戚朋友,编造各种各样的借款理由,许诺一个很短的还款日期借钱,因为她一贯的人品和她许诺的很快就累积借到110万。
她也向我借了2万元,为了借钱和推迟还款时间向我撒了无数个慌,甚至还想让我和熊猫先生花呗借呗套现借她,她明明知道当时我怀孕停止工作、没有收入,从前她可是是最最体谅别人的人啊。后来我得知真的有朋友信用卡套现借她。
短短半年时间,她竟然负债百万,大部钱她都还不起。大家早都怀疑她被人骗了,一直在提醒她,可是她鬼迷心窍,越陷越深,直到半年之后,骗子失踪,她才相信大家说的话。
她因为我要生孩子,陆续优先把钱还给我。可是我多么希望,她跟我说实话,告诉我她陷入困境,还不了我2万块。我不要这2万块,她不说那么多谎,我们之间的信任还能像当初一样。
按她后来的说法,是有个人伪装成一个成功人士骗她,说会和她一起投资、开公司、做生意,结果钱全部被那个人卷走了。可是我想,即使是如此,你作为一个没有什么积蓄的人,借钱投资,说到底还是想空手套白狼,还是贪婪啊。
我能理解她的迷失。
一个出身小县城的女孩,带着梦想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可是一个刚毕业几年的学生,就算能拿万把块钱,收入的大半部分也是被高昂的生活成本掏空,过着住蚁居、吃外卖、挤地铁的辛苦生活。
如果再有一点点生活质量的要求,用好点护肤品、穿好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餐厅,那就只能月光甚至负债。城市虽美,她却享受不到。
她太想成功,太想出人头地了吧,所以才会起了贪念,才会遭人哄骗。
她也是无脸男,因为自卑,所以渴望出人头地,因为渴望出人头地所以贪婪,所以渴望捷径,因为贪婪和渴望捷径,误入歧途。最后我们都不认识她了,甚至她自己都觉得不认识自己了。
这件事对我的感情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和伤害,我原本的世界观摇摇欲坠,我甚至对人性变得非常悲观。
白龙的迷失,也是类似的迷失。
我们很容易看到无脸男的迷失,却不容易看到白龙的迷失。可能是因为他的长相和英雄救美都太帅气了吧,以致于我们忽略了白龙在油屋是让大部分人又讨厌又恐惧的白先生。
小玲说:那个人做了很多很坏的事。说明远不止偷钱婆婆的印章这一件事。
后来我们从锅炉爷爷嘴里才得知,白龙想跟着汤婆婆学魔法,爷爷劝他别去,可是他不听。
什么是魔法?所谓魔法不就是捷径吗?小玲们需要辛辛苦苦做的卫生,汤婆婆动动手指就可以了。白龙渴望捷径,渴望力量,渴望强大,最终迷失了自己,把灵魂卖给了汤婆婆。
无脸男的第三层迷失,是膨胀,膨胀自大,开始自以为是,开始目中无人。
曾经有个知乎大V叫凤红邪,他是从他写的一篇反思和承认过错的文章里知道他,他已经换了两个新马甲叫“风墟”和“炼己者”。他是“凤红邪”的时候做了一些很难让人原谅、甚至让人不齿的事,
比如患了气胸在公号求捐款,魏则西事件中收钱为某公司洗地而账号被封。他在这篇文章中承认自己就是那个让人不齿的凤红邪。
他在承认这些事情时,他提到一件事,有个HR在知乎曝光的一件事是真的,应聘的时候,仗着自己是两万人关注的知乎大V,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开了高得离谱的薪水。
他反思自己,其实他不过是大一休学一年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只不过因为不错的文笔,赢得了一些读者,却把虚拟的光环、愚蠢的优越感,带到了生活中,不知天高地厚。
这就是无脸男的膨胀式迷失。
什么是成长呢?就是迷失之后,找回自己。
无脸男变回了那个害羞但温柔、善良,别人给他一点甜,就回馈所有的无脸男,白龙有了想保护的人,鳞片尽褪,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而我说到的三个人,那个以擦边的污为卖点的写作者,开始不管阅读量和广告,决定写自己真正相信和热爱的东西,贡献给读者温暖真挚的文字;
那个负债百万的朋友,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然后决定踏踏实实地工作还债,然后像从前一样真诚温暖地对待朋友,重启自己的人生。我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所以我选择原谅她,我们依然是朋友。
那个令人不齿的凤红邪,承认自己的错误,考了心理咨询师,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走了弯路,做了错事,这没什么,重要的是迷失之后,能找回自己,再重新出发。
/03/
成长是学会告别,
因为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白龙最后跟千寻说: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
让人觉得非常伤感,可是成长啊,就是要学会告别,因为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我们的朋友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我们一个小女孩幼儿园毕业痛哭的视频走红,小丫头泣不成声:“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告别罢了。
这样的离别,我们还会经历很多次,只是后来的我们不仅学会了抱头痛哭,还学会了喝醉,学会了说“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就像龙应台说的:
“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和朋友的分别,除了生离,还有死别。
我有时候很惧怕衰老,因为我很怕死别。我读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读到泪流满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特别是那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曾经看过老人写的文章,说到同学聚会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故去。等我老了,我不知道应该要怎么消化这件事。
我们的家人和爱人也是这样的。
看杨绛的《我们仨》,我哭得眼睛都肿了。
杨绛失去父亲,失去女儿,最后失去丈夫,让我意识到了一件事:我们的一生注定要不断告别那些最亲爱的人。这是人生最深的那种悲,我们终将一个又一个失去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只不过我们不愿意细想,不愿意承认,因为一切看起来还那么遥远。
有一期《我家那闺女》,曾经饰演《家有儿女》里爸爸的高亚麟说了一句话:“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所有的人,哪怕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也只能陪我们一程。
我和熊猫先生因为有了小房子,又和父母同住,两个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就设置了“睡前悄悄话”时间,有一次我问他:“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死别,比如我已经120岁了,我要死了,我们只能最后说几句话,你会跟我说什么?”
他想说的是:“宝贝,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我非常非常爱你。”
我想说的是:“哈尼,谢谢你爱我,谢谢你一如既往地爱我几十年,我这辈子过得非常非常幸福。”
我真是一个无聊的人啊,提前演练这种事,说着说着,哭到不能自已。
或许这就叫“面死而生”,思考死亡,思考离别,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10年后再看《千与千寻》,我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是成长。成长始于独立,升华于迷失之后重新找到自己,最终可能落脚在去消化那些最让我们疼痛的生离死别。
人啊,赤条条孤独地来,赤条条孤独地去,人生啊,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无人会赶来相救。
你知道为什么那列水上火车只有去程票,没有返程票吗?
因为成长就是一趟只有去程,没有返程的火车。看不到头,也回不了首。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