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且看且珍惜

百家 作者:澎湃新闻 2019-07-02 13:40:48

周郎顾曲


唐朝历史剧产量不如清宫戏,但佳作数量不少。最上乘的,如《大明宫词》《贞观之治》,可竞争最佳历史剧。水准线以上的,《神探狄仁杰Ⅰ、Ⅱ》《贞观长歌》《大唐诗圣》《天之骄女》《唐明皇》等,从政治、历史、戏曲、歌舞等角度拓宽了唐剧的深度。但近年来,由于历史剧的市场回报率低、创作难度大,历史剧陷入低谷,佳作寥寥无几,摆在市面上的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宫斗剧。


今年出这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实属凋零景象中的一点安慰。


《长安十二时辰》对服饰的考据


《长安十二时辰》很讲究。剧情且不说,服装、道具、打光、对唐朝社会风貌的考据等,就比普通古装剧上了一乘。它涉及朝廷,但着眼点是升斗小民。高层斗争藏于冰山之下,表面可见的是小人物在长安城中的艰难抉择。


张小敬相比李唐贵族是小人物,但他也参与到历史大潮之中,《长安十二时辰》要表现的,就是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长安十二时辰》展现的唐长安城


如何在五十集内(另一说是六十集)讲好一个十二时辰内的故事,这是《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悬念。原著开篇惊喜,却因枝蔓过多、更新时间有限,到后半部显露乏力,影视改编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大水漫灌,《天盛长歌》《海上牧云记》都是现成的例子,而《长安十二时辰》这个体量,要讲五十集又不显拖沓,非常考验导演和编剧再创作的能力。


易烊千玺饰演李必


天保三年(编者注:原著中为天宝),上元灯会,各派势力明争暗斗,长安百年繁华,面临空前危机。这是《长安十二时辰》要讲的故事。我们关心李必(原著叫“李泌”)和张小敬能否化险为夷,也想知道隐藏在背后的各方究竟有谁,又有何种企图,这是小说叙事的悬念之一,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也在开篇运用了这种“冰山一角”的叙事手法,张小敬想救长安百姓,李必有自己的政治企图,玄宗怠政,盛唐隐现危机,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正是暗涌激起的一道水痕。


“冰山一角”是戏剧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用小故事折射大主题,简洁,紧凑,留白,用中国的老话,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但《长安十二时辰》的问题是,它为了靠住这个大主题,为了让这个故事显得足够刺激、有足够多的势力汇合,它不得不牺牲一些合理性,去满足那个大的脑洞。比如剧版前两集,李必为取得张小敬信任,直白的对后者袒露自己的政治野心,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李必何等人物,他的原型是年纪轻轻就让唐玄宗、张九龄大为赞赏的神童,加之执掌长安要职,没有特别的城府韬略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断然不会轻易对陌生人袒露自己的企图。


雷佳音饰演张小敬


说来有趣,我是奔着《长安十二时辰》的悬念看的,看着看着,却更喜欢它对社会风貌的还原部分。甚至,我开始关心剧中人物和历史原型的关联,比如李必、何监、程参等,他们都在历史中有谐音原型,就连张小敬这个人也在历史中真实存在,他是历史长河里的小人物,却亲手诛杀了一代权臣杨国忠(唐朝华阴县尉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载:“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这些细节让《长安十二时辰》别生意趣,就像猜灯谜一样,让我不愿错过剧里的每一个细节。


但是,《长安十二时辰》本身的故事只能说中规中矩。它把主线设置在十二时辰之内,犹如美剧《二十四小时》一样,试图通过限时手法制造紧凑感,但两部五十集的体量实在过大,让剧组在主线之外不得不大量使用插叙、倒叙、慢放,导演想营造出草蛇灰线的效果,可一些插叙的剪辑点并不恰当,对话也不够简洁,以至于草蛇灰线的效果平平,反而拖沓了主线节奏。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瑕不掩瑜,《长安十二时辰》在中国历史剧里是有创新的,它其实是借着古代背景讲了一个现代的反恐故事。这个故事换个角度可以这么理解:


“恐怖组织潜入某国际都市,计划在特殊节日搞恐怖袭击。现任FBI探长力排众议,请犯罪入狱的前警察局探长追查,探长是伊战老兵,他需要在二十四小时内查出真相保全市民安全,最后发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幕后主使另有其人……”(梗概引自网友小将Antonini)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许多专有名词


这在唐代历史剧里非常少见,和它最相似的是《神探狄仁杰》系列,狄仁杰和助手抽丝剥茧,化解一次次可能危及天下的要案、大案,它同样强调限时性,同样玩的是幕后主使的戏码,所以在剧里,上面常会要求狄仁杰“限你XX日之内破案”,制造叙事上的紧迫感,随着案件的进展,观众也会发现“此案另有玄机”,比如在“蛇灵案”中,狄仁杰步步追查,却发现案件波及东宫太子,涉及武周和李唐贵族的尖锐矛盾。


和狄仁杰系列不同的是,《长安十二时辰》的视角更下沉,把更多篇幅用在对平民和盛唐风貌的还原上。而李必和张小敬的组合也不像狄仁杰与李元芳那样,他们有一致的目标(保卫长安),但他们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张小敬不像李元芳那样大义凛然,他亦正亦邪,有很强的江湖气,为朝廷做事,又反思那套“致君尧舜”的价值观,如果说李必代表了传统士大夫的理念,张小敬则提供了一个市民视角,拥有对皇权的反思。双重视角的介入,让《长安十二时辰》不同于一般的庙堂戏。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东市开市


摆脱明君思维,这是《长安十二时辰》难得的地方。过往的历史剧常常在皇帝的角度想问题,担君之忧、思君之虑,讲诉君王治天下的不易。它们都正面或侧面塑造了一个明君。这种明君思维可以追溯到唐传奇,到宋代勾栏瓦舍里的百戏杂剧、明朝的章回小说,题材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但这种遮蔽在君王视野的叙述就忽略了其他视角,容易把历史演绎简化成“英雄的表演”。近二十年,历史剧对这种视角有所反思,所以出现了一些从平民角度讲诉的剧,着力刻画小人物的影响,把历史叙述从帝王的神坛中拉下来。《长安十二时辰》延续了这个思路,它借主人公张小敬的视角,呈现了皇室统治背后的腐败、苟且,张小敬救长安,为的不是君父和名利,而是为了生活在长安城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只是,这部剧在思想和政治视野上的不足,让它离历史剧的艺术珍品还有差距。例如像《大明王朝》《走向共和》这些公认的历史剧佳作,它们之所以经得起反复观看,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文本细节、多重的思想表达,它们对历史素材的再创作不是简单的拷贝历史,而是顺着政治史或思想史的脉络,展现出一个时代深邃的历史暗面。惟其如此,历史剧才常看常新,让人每次观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但《长安十二时辰》走的是悬疑剧的路子,对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就略显单薄,我们能看到长镜头里盛唐的焰火繁华,但看不到更深入的有关唐代社会运作的细节、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该剧在张小敬这条线上张力十足,而转到政治斗争的部分则隔靴搔痒,没有多少新意。


《长安十二时辰》工作照


看到一个说法,说《长安十二时辰》是今年最好的国产历史剧。这个说法没错,但仔细一想,令人摇头苦笑。因为今年就没几部正经的历史剧。《天下长安》延期,《大秦帝国·天下》还没定档,除去那些打着历史剧名号的“古装剧”(借历史的壳编现代人思维的故事),今年国内值得一说的历史剧寥寥无几。短短十余年,历史剧成了这番凋零景象,怎能不令历史剧迷感慨。所以这个第一没什么好争的,历史剧搞来搞去,搞成了一地鸡毛。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