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共识》发布,新农科来了!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19-06-29 05:39:46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新农科建设有了施工图。2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召开。全国涉农高校凝聚形成了《安吉共识》,发出了建设新农科的宣言,这成为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



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指出,安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齐聚安吉,加快建设新时代新农科,是高等农林教育践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高等农林教育主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战略行动。


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中国高等教育也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从“质量意识”走向“质量革命”达到“质量中国”。吴岩强调,要发展新工科助力国家硬实力提升,发展新医科助力全民健康力提升,发展新农科助力生态成长力提升,发展新文科助力文化软实力提升。通过发展“四新”,全面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高等农林教育面对国家重大战略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新农科。


吴岩指出,新农科建设要肩负“四大使命”,主动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农科建设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助力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山更绿、水更净、林更茂、田更沃、湖更清、草更丰。新农科建设要开创“三条路径”,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新路,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新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和“高地”。新农科建设要做出“两大贡献”,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也有能力有责任为解决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美丽地球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打赢脱贫攻坚战,高等农林教育责无旁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等农林教育重任在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等农林教育义不容辞;打造美丽幸福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作为。”吴岩表示,必须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加快建设新农科,抓机遇抢“开工”。




新农科建设将分步推进,唱响“三部曲”。本次会议发布《安吉共识》是“第一部曲”,为新农科建设画好了“施工图”。“第二部曲”将在国家粮仓——东北地区开启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为新农科建设打好“基础桩”。“第三部曲”将在首都北京推出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启动一批新农科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发出新农科建设的“开工令”。唱响了“三部曲”,新农科就将在新时代扬帆起航,全面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为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带来改革发展的春天。


来自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140余位党委书记、校长和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理念的重要论述,研讨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对新农科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农林大学、安吉县人民政府承办。



附:安吉共识全文



我们的共识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高等农林教育责无旁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等农林教育重任在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等农林教育义不容辞; 打造美丽幸福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作为。面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奔腾而至的新浪潮,面对农林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与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中国高等农林教育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锐意改革,加快建设新农科,为更加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更加有效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 更加有效保证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更加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打造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 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中国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我们的任务


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



面向新农业。新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业,更是三产融合之业、绿色发展之业。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农业教育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 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面向新乡村。新乡村是农业生产之地,更是产业兴旺之地、生态宜居之地。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服务城乡融合和乡村治理,把高校的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辐射到广阔农村,促进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面向新农民。新农民是健康食品和原材料生产者,更是现代产业经营者、美丽乡村守护者。新农科要致力于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面向新生态。新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生态成长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我们的目标


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



开改革发展新路。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走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综合性高校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支持支撑涉农专业发展,农林高校要实现以农林为特色优势的多科性协调协同发展。创多元发展之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以需求的多元化推进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从同构化向多样化转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探协同发展之路,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旋转门”,推动建设每省“一校一所”联盟、农科教合作育人基地,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整合。 举全国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之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汇聚起新时代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的磅礴力量。


育卓越农林新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升级版。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对接现代职业农民素养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留得住、 离不开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激励青年学子在农业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树农林教育新标。构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建设“金专”,基于农林产业发展前沿、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多维度服务、基于新兴交叉跨界融合科技发展,优化增量,主动布局新兴农科专业,服务智能农业、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调整存量,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加速推进农林专业供给侧改革。建设“金课”,基于农林实际问题、基于农林产业案例、基于科学技术前沿,开发新时代农林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 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农林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建设“高地”,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批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让农林教育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补齐农林教育实践短板。建设一批农林类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实践基地,倾心打造高等农林教育“质量中国”品牌。




我们的责任


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农林教育,倾心倾力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肩负的庄严神圣使命。同时,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第一人口大国、第一发展中大国、第一高教大国,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可以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丽地球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情怀。


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乡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必须实现现代化。


中国新农科建设,我们从安吉出发!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小柒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