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吗?
地球某处
Wed.Jun.26
作者:嵇振颉
头图来源:Photo by Ricardo Moura on Unsplash
壹
知乎上曾看到一个非常热门的提问: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
放在很多年前,大家不会讨论这个问题。那时,人们对稳定的工作趋之若鹜,期盼能在某个岗位上从一而终,任劳任怨几十年。那张“光荣退休”证书,成为当时无上的荣耀。
时代变了,铁饭碗被打破,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上大放光彩。原本被视作香饽饽的“体制内的岗位”,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人生选择。
稳定的工作,不仅在时光荏苒中慢慢走下“神坛”,还被这本叫《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的畅销书,驳得体无完肤。
稳定,在作者眼中代表着一种陈腐的、落后的生活方式。作者提议年轻人不必为了北上广深的户口本,不必为了某份稳定的工作,丢弃曾经许下的梦想。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丢掉梦想,不值,因为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不只是这本书,坊间的心灵鸡汤书籍,都用一幅过来人的口吻,提醒着深陷迷茫的年轻人,不要贪图所谓的“稳定”。稳定是毒药,是安慰剂,只会让一个有梦想的人变得平庸。
他们认为:人生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能退缩,绝不能贪图安逸,绝不能躺在稳定的安逸圈内。
躺在稳定的安逸圈捏,可以在一时让你很舒服,但是等到上了岁数,回看这段青春岁月,你会追悔,会苦恼,会自责当时没有勇敢地跨出一步。
时光不能逆流,你的人生已经被浪费掉了,被所谓的“稳定”浪费掉了。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不要呆在稳定的温室中,在你享受的过程中,宝贵的生命也被挥霍掉了。
贰
多么让人血脉喷张的论断!听君一席话,虽然不敢说胜读十年书,但是我也有了抛弃手头这份稳定工作的念头。
但是仔细想想,这个观点存在明显的漏洞。
这个观点预设了一个原则:稳定的工作不适合你,必须马上抛弃,因为外面有更适合你的工作和平台。
我的朋友小K,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她的工作非常清闲,属于“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一整天”的美差,收入也不算少,至少在同龄人中排在中上水平。
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艳羡小K性价比颇高的工作。小K脸色很不好地对别人说:“这工作我很不喜欢,一眼能望到退休,就是在浪费生命。”
别人听闻,都说小K过于矫情。他们宁愿拥有这个“浪费生命”的机会,也不愿在“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辞退”的工作岗位多呆一分钟。
Photo by Cristina Gottardi on Unsplash
小K反驳:“这是围城,等你们进了这座围城,就会知道我刚才所言非虚。”
众人不再吱声,小K又开始吐槽收入不及别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她哪里明白,那是别人用加班、熬夜、透支身体换来的。
本以为小K不过说说而已,熟料她付诸于行动。
小K喜欢舞文弄墨,大学时也曾在校刊和一些青春小说的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因为工作过于无聊,她重新捡起这个爱好。
就是这个喜好,成为她选择辞职的“最后一根稻草”。
身边总有一些所谓的“奇迹”,靠写作变现,月入N万,实现了财务自由。“财务自由”,那是多少年轻人渴求的境界。既然全职写作能做到,为什么不辞去手头这份鸡肋工作,将爱好升格为谋生的手段?
从业余写作变成全职写作,小K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些“奇迹”所吹捧的那样。她每月只能赚到微薄的稿费,要不是有父母接济,她的日子会过得很艰难。
小K 后悔了,开始怀念那段“浪费生命” 的日子。可是,回不去了。
“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的背后,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和攀比心理。他们总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眼下做的工作形同鸡肋。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可能很糟糕,不计后果的折腾,换来的可能是懊恼和追悔莫及。
我们的人生必须要如此折腾吗?某些畅销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折腾、不逼一把自己,不能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
然而能折腾成功的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些失败者的眼泪,统统被排斥在鸡汤书的话语之外。
叁
小K之所以会认为稳定工作没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她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同样一份工作,有人会干得津津有味,而有人度日如年。造成这个巨大差异的,就是不同的认知。
在大多数人眼中,稳定工作的最大局限性,就是不断重复、枯燥乏味。想想也可怕,每天做差不多相同的事,还要做几十年,瞬间会产生一种无力感。伴随这种无力感的,就是觉得珍贵的生命被浪费了。
浪费生命确实不可取,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禁想起“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在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启蒙老师要求他对着鸡蛋临摹。小达芬奇兴冲冲地画起来,第一个、第二个、10个、20个……随着画纸上的鸡蛋越来越多,刚开始画蛋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发展到最后,他可以不看鸡蛋,就能在画纸上留下非常逼真的图案。
这时候,达芬奇的内心是焦灼的。他一定会埋怨老师:为什么不教我更多绘画技巧,还让我画这么没技术含量的鸡蛋?
受制于认知方面的局限,当时的小达芬奇并不明白:画鸡蛋,对于后来形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有何帮助。这样的重复,在他眼中是无意义的。他渴望打破这种稳定,不过老师不让他停下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画下去。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正是临摹鸡蛋打下的良好基础,才开启了达芬奇后来狂飙突进的绘画人生。
达芬奇画鸡蛋的阶段,就是呈现出稳定工作时期表现出的状态:重复,没有技术含量,整个人的内心充满厌烦和埋怨。
但是我们不曾意识到,这是在为未来的职场生涯积蓄力量。这就是量变的过程,也许受制于认知,在当时很难意识到;只有等到质变发生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
量变的过程是磨人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出有任何变化。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量变这个过程。量变是一种历练,厚积方能薄发。
即便是最枯燥的稳定工作,也在磨砺某种工作能力,比如做事的细心程度、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每一段经历都是有用的,卓越需要无数个平凡时刻的积累。而积累的过程,就是稳定的。
肆
认为稳定工作浪费生命,是对于成功的错误定位。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映,在普通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也许纪录片本身的拍摄技巧不怎么样,也没有商业大片震撼人心的特效,但是通过摄像机镜头,一个原本不为人知的群体——故宫文物修复师,慢慢走进大众视野。
修复师这份工作,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王津,因为纪录片上映火了。即便在国外,都有留学生冲过来与他打招呼:“王老师,我认识你。”
王津在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室担任文物修复师,至今已是第41个年头。每天,他面对的都是哪些没有生命的钟表,有点类似于影片《荒岛余生》中男主人,只能终日面对那只没有生命的排球。这样的孤苦、凄清,似乎难以言说。
不过,王津特别享受这份工作,整整享受了四十多年。
这就好比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心流体验”。他观察到艺术家、棋手等人群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中获得乐趣,而外在的报酬几乎忽略不计。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Photo by Mandy Choi on Unsplash
即便是稳定的、重复的工作,也能产生这样的“心流体验”。享受自己正在做的工作,伟大也可以在不断重复中诞生。把一份工作做好了,并对其产生认同感,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状态。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成为普通人是大概率时间,不如接纳普通的自己,善待手头的工作。
对于稳定的工作,要做的不是抱怨。与其抱怨它浪费生命,不如在工作中找寻价值,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本身不能左右你的人生高度,决定权,永远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给文章点赞转发是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
The End
还有好看的:
惯习为成读阅让
让灵魂拥有温度
无
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7960697
- 2 36岁女子看高血压查出怀孕34周 7965707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97319
- 4 “冷资源”里的“热经济” 7726965
- 5 刘诗诗方辟谣离婚 7620619
- 6 女子8年生6个女儿第7胎再产女 7507026
- 7 #胡锡进的2024年终总结# 7461646
- 8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342481
- 9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205941
- 10 蒋欣生图更是妈妈级别 717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