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对抗安卓?其实三星以前也干过,但失败了

百家 作者:腾讯数码 2019-06-15 14:24:12


2008年9月,Android以挑战者的身份在手机市场横空出世,并迅速攻城略地,超越并淘汰掉了竞争者甚至是行业老大。


2010年5月,Android市场份额达到10%,超过竞争对手Windows Mobile;同年四季度,其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至33%,超越诺基亚的Symbian成为最畅销智能手机平台;2011年三季度,Android智能手机占据了智能手机总销量一半(52.5%);2012年三季度,其市场份额达到75%。


成为手机操作系统老大之后,Android自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者,就连部分硬件合作伙伴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想要自立门户。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正打算推出鸿蒙操作系统,不过后者肩负的使命更多的是取代Android,而非对其进行挑战。


但不管华为的初衷是什么,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推广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且成功者寥寥。


三星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身为全球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曾经试图利用自研操作系统减小甚至摆脱对于Android的依赖,但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三星的前车之鉴



2009年12月,三星推出了基于Linux研发的Bada操作系统,等到2010年的MWC展上,首款搭载Bada系统的智能手机Wave S8500也正式发布。


在当时,Android只不过是一个初生的操作系统,但业界当时已经看到了它的潜力。除诺基亚之外,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已经在生产Android手机了。


三星的首款Android手机——Galaxy GT-I7500——在2009年4月发布,但当时的三星并不打算把全部重心都放在谷歌的这个平台上面,他们显然更想要去复制Android甚至是iPhone OS的成功——这应该就是Bada所诞生的目的。


Bada是一款和Android非常相似的操作系统,它的用户界面直观易用,功能也一应俱全。三星也非常重视对开发者的友好程度,甚至一度有传闻称将会对其进行开源。


开发操作系统或许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但围绕着系统创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可没那么简单。很遗憾,Bada的生态并没有被建立起来,开发者没有投入其中的动力。此外,Bada手机的销量也一直不温不火,销量最高时的占有率也不过3%(2012年Q3)。


因此在2013年2月,三星宣布停止开发Bada,并将其并入Tizen项目。



Tizen是Linux基金会与多家硬件厂商联合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但主要使用者只有三星。搭载Tizen系统的三星Z智能手机多次跳票,最终在2014年6月发布,主打高端市场。


三星Z前前后后一共出了4代机型,但市场反响平平。究其原因,还是操作系统的问题。


如果说Bada代表的是三星对Android缺乏信心,那么Tizen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减小对Android的依赖。在三星Z问世的2014年,Tizen已经没有可能彻底取代Android,但它给三星系统了另一种选择,一个多线作战的机会。


但和Bada一样,Tizen并没有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开发者对这种小平台提不起兴趣,而由此造成的应用匮乏也让消费者感到失望。到最后,三星还是放弃了在智能手机使用Tizen系统。


目前,Tizen主要被使用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和一些智能家电当中,当初身为Android挑战者的锐气早已不复存在。


三星不是那个没有能力挑战谷歌、挑战开放手机联盟、挑战Android系统的「蚂蚁」,相反的,它是科技行业的「大象」,韩国人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全的智能手机硬件上游渠道建设,但对于一款系统的普及,却是它们尝试多年所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星在Android崛起的时候就已经假想到了华为如今面临的困境,它们打造了Bada,打造了Tizen,但「系统易做生态难成」。智能系统的生态不是一句口号。


想要在Android和iOS强大的软件生态壁垒中找到生存空间,在今天看来难上加难。如今的操作系统生态远不是一个APP,一个开发者这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系统级的基础工具成为了所有开发者的工具,数以百万计的移动应用在使用着GMS(谷歌移动服务),在使用者苹果的软件开发包,这样的壁垒在今天来看是很难被打破的。


三星和它的Bada在09年就尝试过,但失败了。


鸿蒙的困境和优势



对于华为而言,摆脱Android完全是形势所迫,而非他们的主观意愿。但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临危受命的鸿蒙操作系统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在上个月,谷歌撤销了华为的Android许可证,这意味着华为未来的智能手机将无法获得Android安全更新,也不能接入谷歌GMS服务。


由于Android是一款开源的操作系统,谷歌并不能阻止华为使用AOSP(Android 开放源代码项目)二次开发全新的Android版本底层的EMUI,但如果继续使用Android系统,那么系统安全更新将继续被谷歌所把持,谷歌移动服务将被禁止,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这看似影响不大,但对于华为数以万计的海外用户来说这是灾难。于是华为想到了自研系统,使用自研系统的话,系统的升级维护和生态建立就不再需要依靠他人。



相比系统升级,GMS的问题要更加复杂一些。在国外,GMS服务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谷歌全家桶(谷歌地图、谷歌搜索、Gmail、Chrome浏览器等)都需要它才能运行。更可怕的是,基于谷歌账号实现的GMS服务几乎囊括了一个用户衣食住行所有方面的底层技术支持,对于国外用户而言,谷歌账号以及这些服务和应用的重要意义不亚于我们对于微信支付宝的依赖。没有了它们,不管是Android还是鸿蒙的吸引力都会锐减。


当然,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使用替代服务就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比如用必应搜索代替谷歌搜索,用Waze代替谷歌地图,用Firefox代替Chrome等等。但是很显然,谷歌的账号短时间内无法取代,用户的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更改,还有就是这些替代谷歌服务的第三方APP流行度要比谷歌全家桶低得多,因此很难称得上是多么完美的解决办法。


如何真正解决GMS缺失所带来的问题,这是积极扩展海外市场的华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昨天发布预测报告,预计搭载鸿蒙的华为手机可能会在10月问世,而主打的将是低端市场的产品。


我们假设郭的预测是准确的,华为这样的决定也顺理成章可以说的通,在短时间内华为还没有到非推翻Android体系重建的时刻,中高端甚至是主导销量的中低端机型还要保证华为消费者业务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巨头,华为没有理由用牺牲市场销量的方式去换鸿蒙的绝地反击。


初期在低端机上尝试,低端机的用户普遍对于移动化联网的依赖程度不高,这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GMS缺失对于鸿蒙系统手机的冲击,而在一步一步完善系统的同时,再想办法去建立自己的生态壁垒,这或许是华为为鸿蒙铺的最好的道路。


所有的问题又回到了文章的起点,当年三星在Bada上也是这么做的,它们在界面上模仿Android,在产品上走低端路线力求以小博大图长远发展,花大力气大金钱去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不过到最后的结果你我都知道了。

华为会怎么不重蹈三星的覆辙,这是我们想知道的。


挑战Android并非易事,脚踏实地的发展才是正道



谁都明白,在当下想要立刻取代Android绝非易事。鸿蒙的身上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因此我们难以判断它是否真的有能力成长为替代Android的操作系统。如果它基于Linux内核,并且兼容Android应用程序,应用生态的问题自然不必担心。但在海外市场,GMS仍然还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


华为从2012年开始打造鸿蒙,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而在2019年,这套潜藏7年之久的计划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iOS和Android的成功,三星Bada、火狐Firefox OS、诺基亚Meego等前人的失败或许能给华为提供最好的样本。系统易做生态难成的问题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成为鸿蒙面临最大的问题。


当然从目前看华为也想的相当明白,不急功近利,先从低端手机产品和电视等弱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产品上着手,循序渐进为鸿蒙生态铺路,脚踏实地的发展,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