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可能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百家 作者:管理智慧 2019-05-31 01:44:08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刘润(ID:runliu-pub),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敦老师微信 huo1shi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作者介绍:得到34W付费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海尔、百度等战略顾问;看清和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命运注定截然不同,他每天都会将身边事物的洞察发在他的公众号“刘润”(runliu-pub)上,也欢迎你免费关注。


文 | 刘润

编辑 | 姚宇涛


你是不是经常想学习的时候却忍不住看手机?或者工作时候又容易被其他信息吸引,回不到工作状态?如果你有这些困扰,这篇文章正适合你。有人说,专注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当人们被爆炸的信息“攻击”时,专注就成了你最后的依靠。不要错过文章前面的小实验,它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的专注能力。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我想先请你做一个非常经典的”专注力“测试。请你“专注”地看一段30 秒的影片。

 

注意,只准看一遍,不要欺骗自己,所以一定要专注,一边看影片,一边数一数,3 个白衣人一共传了多少次球。

 

好的,开始!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2" data-mpvid="wxv_830813607272316928"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ricIZzYiaUjhOts96lJ0MiazbCwzGqfR9KnCe1t2akqXLavPJeiaI7icxcIUog6p6sRsoM7lgglaInpFGeE6pCZPaMg%2F0%3Fwx_fmt%3Djpeg"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640" data-src="http://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uto=0&vid=wxv_830813607272316928" width="336" height="189" data-vh="189" data-vw="336" scrolling="no"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36px !important; height: 189px !important; overflow: hidden; top: 0px;"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mp/videoplayer?video_h=189&video_w=336&scene=&random_num=3487&article_title=%E4%B8%93%E6%B3%A8%E5%8A%9B%EF%BC%8C%E5%8F%AF%E8%83%BD%E6%98%AF%E8%BF%99%E4%B8%AA%E6%97%B6%E4%BB%A3%E6%9C%80%E7%A8%80%E7%BC%BA%E7%9A%84%E8%B5%84%E6%BA%90&source=4&vid=wxv_830813607272316928&mid=2651451280&idx=3&__biz=MjM5NjIxNTc0MA==&nodetailbar=0&uin=&key=&pass_ticket=&version=false&devicetype=&wxtoken=777&sessionid=svr_ad1e28891e7"></iframe>

 

看完了吗?好,他们一共传了多少次球?14 次?15 次?

 

正确答案是 16 次,你答对了?恭喜你!

 

那除了传球之外,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

 

没有吗?那请你再看一遍,这次不用盯着球看,而要“专注”地看看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出现在影片中。

 

天啊,居然有只大猩猩慢慢的走过屏幕,还做了那么夸张的动作。 

 

你却没看到?!


“不注意盲视”效应

 

实验数据显示,有50%的人未能在第一次看到大猩猩。因为他们太“专注”了,因而没能注意其他东西。

 

这种效应就叫做“不注意盲视”(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有所“专注”,就一定有所“不注”。人们常说“专注一点”(KeepFocus),但也许并不真的都明白,什么是专注,为什么专注,专注于什么。

 

你听过“疑人偷斧”的故事吗?

 

有个人发现自家修车用的千斤顶不见了,他十分怀疑(或者说,他“告诉自己”)是被邻居偷去了。

 

找到证据证明”是邻居偷了千斤顶“变得很“重要”。

 

于是,“叮”的一声,从此刻开始,能证明这件事的信息,优先通过感知被大脑收到。

 

接下来,他确确实实的感觉,好像邻居家车的后轮刚刚换过,他以前不常锁门的车库也更比以前更多的大门紧锁,邻居本人也常常从另一边绕回家里,似乎这是为了避免和他照面……

 

反正所有证据都非常明显的证明:这个邻居就是拿了他千斤顶的家伙。

 

过了几天,没想到千斤顶又被找回来了,这让他大感意外,可怜的邻居被冤枉了。他很愧疚。从此刻起,“叮”的一声,大脑的工作方法又被改变了,只接受邻居不是小偷的信息。

 

此时的他深刻地觉得——邻居的一切行为自然而然,完全没有小偷的踪迹。


“网状激活系统”

 

在这个世界上,信息的总量无限,而感官的带宽有限,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所以,一般人不可能“感知”和“存储”你在“整个时间”轴上接触到的“全部空间”。你的感官和大脑必须有所“筛选”。

 

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你体内,负责这项对接受信息筛选工作的,叫做网状激活系统(reticularactivating system)。

 

这个系统会选择性地注意三类事情:一类叫威胁,一类叫此刻,一类叫重要。 

 

对“威胁”反应是本能,面对飞来的球,你会自然的躲开。有人在你眼前挥手,你会本能的眨眼睛。

 

对“此刻”的关注也是自然反应,你很容易盯着运动的东西看,比如马上就要坠落的俄罗斯方块。

 

这些反应更多是天赋,是潜意识,你不需要用意识去“专注”。

 

但是,什么是“重要”的,是一种意识,因人而异。认为什么是“重要”的,然后让网状激活系统对此作出反应,这是我们可以修炼的。


专注,就是“认为什么更重要”

 

两个人坐在一趟火车上,从慕尼黑去柏林见一个客户。悲观的人说:你看天气预报了吗?今天开始,慕尼黑下暴雨,真不是好兆头。

 

而另一个乐观的伙伴说:不错啊,我们出差的真是时候,回来时天就晴了。

 

悲观的人又说:我们去见的客户,刚刚换了CEO,以前的关系都要浪费了。

 

乐观的人一拍大腿: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有机会解决以前的失误,重新建立更好的关系,计划长远的合作了。

 

你看,他们两个人都很专注。但是两个人意识里认为的“重要”的事情显然不同,所以一个人专注于“问题”,而另一个人专注于“机会”。

 

专注,就是认为什么更重要,让他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怎样驾驭“专注”

 

在最开始的案例中,当你告诉自己“数清楚传球次数”很“重要”时,就相当于把“数球”这件事,加入了“专注白名单”。

 

你大脑中的“网状激活系统”会把注意力优先用于感知、存储有助于数球的信息,并因为感知带宽限制、存储容量限制,让你甚至不得不忽视掉一只大猩猩。

 

这套学名“网状激活系统”,俗称“专注”的机制,在过去几百万年中,帮助着人类,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在正确的事情上。

 

那我们可以怎么利用这套“专注”机制呢?同样可以从“网状激活系统”的 3 个偏好着手——威胁、此刻、重要。

 

  • 第一,威胁。

 

比尔·盖茨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 18 个月”,聪明的企业家不会消灭最后一个竞争对手,都是希望借助威胁的力量,让自己或者组织,专注于一路狂奔。

 

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

 

  • 第二,此刻。

 

你是不是常常有一种,明天就要考试,今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感觉呢?项目最后期限的前一周,你是不是完成了比前几个月都多的工作呢?

 

这就对了。人们总是对迫在眉睫的事情,充满焦虑,并投入最多的注意力。

 

给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设定一个“做不到就去死”的最后期限,把它变成“此刻”的事情,激发专注。

 

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

 

  • 第三,重要。

 

再回到最开始的案例。为什么你居然没看见那只大猩猩?是因为“数清楚传球次数”这件事,在当时的你心中,已经重要到了可以忽视一切。

 

这并不奇怪,当一个人、一件事在你心中无比重要时,你是不是也常常忘乎所以?

 

所以,赋予一件事情重大的意义吧。比如,这件事如果做成了,我就向她求婚!


总结

 

在这个世界上,信息的总量无限,而感官的带宽有限,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所以,你的感官和大脑必须有所“筛选”。

 

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你体内,负责这项对接受信息筛选工作的系统,会选择性地注意三类事情:威胁、此刻、重要。(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

● 孩子王:经营1700万新家庭会员背后的组织秘密

 181年的宝洁,到底惹谁了?

 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为何能连续47年高增长,年入1215亿美元?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