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瞒了50年的骗局:它是肿瘤元凶,比香烟还容易上瘾!可你却天天吃……

百家 作者:平凡的企业家 2019-05-30 15:47:32

作者:木棉姐姐  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


01

它是什么?


在综艺《幸福三重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大S扎着双马尾出场时,与17年前她在《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完全重合,水嫩的少女肌,满满的胶原蛋白,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已经42岁的妈妈了。



关于她保持年轻的秘诀,其实她曾经透露过,那就是生孩子前完全不碰甜食。


不止大S,之前张韶涵发了一条微博,分享了自己戒糖、戒面包等精致碳水的体验,所以37岁的她还像18岁一样;



十分喜爱甜食的罗志祥也曾通过戒糖、淀粉的办法42天减重16斤,跟同龄的沈腾在一起像叔侄;



还有饰演《午夜凶铃》里贞子的42岁日本女演员中谷美纪,保持冻龄外形的她平时完全不吃甜的东西,已经戒糖8年……


对,“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



02

关于它的50年骗局


其实,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发现长期摄入过多糖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变短10-20年不等,从而得出结论:


“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但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却有这样一场骗局:


糖业协会为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和利润,花钱收买了哈佛医学院的几个知名教授,在英格兰杂志(最具权威学术期刊)上刊登“糖无害、脂肪有害”的言论和文章。


因为这个精心设计的骗局,“糖”的危害被忽略淡忘,长达50年之久。


美国因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发病率飙升,也不少人因此死去,但全让“饱和脂肪”背锅了。



直到2016年,这个骗局被揭穿,“糖”的真面目公之于众。


18年12月,前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一专员,David Caessler博士在《华盛顿邮报》直播节目中公开认错:

“过去几十年,我们给大众的营养建议,是失败的!”



50年的悲剧源于“不公开”造成的无知,很庆幸这是一个公开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知道“糖”的危害。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的危害。



03

它的危害有多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戒糖”呢?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减肥瘦身吗?


当然不是,因为“糖”的危害太大了!


澳大利亚有个叫Damon Gameau的导演,为了研究糖与健康的关系,亲身做了一系列实验,并拍成了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纪录片中讲述了他每天吃一些果汁、谷物、奶酪、吐司等健康加工食品(摄入糖分约160g),2个月发生的变化:

12天后,增重6.4斤,腹肌没了,肚子上多了一圈赘肉(内脏脂肪);




慢慢的,Damon的心情开始不再平和,经常喜怒无常,一吃甜食就开心,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烦躁;


之前精力充沛的Damon实验后不久,经常早上睡不醒,白天注意力不集中;



不仅如此,Damon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紊乱,脸上开始长粉刺;还出现了轻度脂肪肝;



2个月后,他长胖了17斤,腰围粗了10厘米,而在这过程中,他没有吃任何垃圾食品,只是吃含糖量比较高的正常食物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估过糖与健康的关系,发现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肥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和风险,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的风险等。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实验表明长期摄入过多糖会造成学习记忆障碍、大脑迟钝……


世界卫生组织还把糖和烟、酒并列为肿瘤的三大诱因。


总结一下:


· 伤害牙齿、龋齿蛀牙

· 导致肥胖

· 骨质疏松

· 情绪不稳定

· 内分泌紊乱,诱发痛风、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

·  导致皮肤老化、黯淡发黄、长痘痘

· 造成记忆障碍、大脑迟钝

·  容易上瘾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糖容易上瘾,就像吸烟会刺激大脑产生阿片类物质一样,所以喜欢甜食的人会一吃就停不下来。


电影《王牌特工 2:黄金圈 》中说:


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 8 倍,每年因吃糖而死的人比因毒品而死的人还多 5 倍。但吃糖是合法的,你请便,尽管加。


易上瘾,又会造成诸多健康隐患,难怪明星们纷纷要“戒掉”,它的危害实在太多了。


04

它到底指什么?


我们到底要戒什么“糖”?是所有糖吗?


严格意义上讲,这里说的“糖”是“添加糖”

添加糖,是在加工食物或饮料中额外添加的、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比如白糖、冰糖、红糖(赤砂糖、黑糖等)、蜂蜜、蜂蜜和果汁中的糖。


但注意:并不包括天然食物中存在的糖,比如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粮食和薯类中的淀粉。


(我们并不需要谈糖色变,必要的糖摄入为身体提供了必须的能量,所以不需要也不建议像有些食谱那样不吃任何淀粉那样极端,就像戒糖是为了防止过量一样,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


我们每天吃多少添加糖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认为,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女性建议更少)。



以太古标准方糖为例,一块方糖为 4.54g,25g 糖大约等于 5.5 块方糖。


那么,我们实际上每天吃了多少呢?


在“营养师顾中一”的文章中显示:


目前我国人均一年吃糖量达19.6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平均下来每人每天的摄入量接近53.7克,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瓶普通的冰糖雪梨汁(500ml),含糖约63g,相当于十几勺的糖。


一瓶可乐(500毫升),或一瓶乳酸菌饮料(350ml)含糖量都在50g左右。



大家自我推算一下,会发现,超标太容易了,多吃几口零食,喝杯奶茶分分钟的事。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


每人每天摄入的果糖超过60g,会对人的心脏和血管造成不利影响。


在我国,有1亿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处于空腹胰岛素受损或血糖受损的状态,并且有30%会发展成糖尿病。


这也是我们要“戒糖”的理由:


因为极容易糖摄入过量,一旦长时间过量,你的身体就会出问题了。


05

关于它的3大误区


在“戒糖”这件事上,有几个误区:


一、果汁“不等于”水果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就提到过这个问题:


我们平时吃1-2个苹果就会饱,但是喝一杯榨苹果汁后却还能吃下很多食物,而你以为的健康果汁,其实需要四个苹果才能榨出一杯苹果汁,很明显超标了。


二、你没钱“不等于”你不会胖


纪录片《食品公司》揭露了一个扎心的真相:穷人更胖。



低收入家庭或人群在饮食消费上有一个特点——会尽量去挑选便宜的打折的,比如去超市的时候(也写那些打折食物并不难吃,且分量很足,但大部分含糖量都很高)。


三、你觉得自己没吃糖“不等于”你真的没吃


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糖过量是因为我们无意识吃了很多“隐形糖”:


· 你爱吃的甜点面包(中西式甜点、甜饼干,花式面包、各种果酱、巧克力、蛋糕、打发的奶油和蛋清),含糖量通常都在15%至20%;



· 你喜爱的果汁饮料(包括甜味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甜豆浆、酸奶等等)


即使是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比如女性偏爱的红枣浆、蜂蜜柚子茶等,90%以上都是糖;而且而蜂蜜的含糖量通常在75%以上;


· 你的日常烹饪食物(红烧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红豆沙、绿豆沙等,拔丝地瓜、锅包肉、甜豆腐脑),也常常加了很多糖;


甚至你爱吃的辣条中,也有很多糖。

早在2012年,《自然》杂志就称:

糖存在被滥用的潜在可能性,又因为它的上瘾性和西方饮食中食糖的普遍性,使它成为世界健康危机中的“主犯”。


同样,如今众多成人甚至儿童的食品饮品,之所以含糖量高,也是因为商家为了增加美味度,吸引顾客(喝过咖啡的都知道,好几包糖放进去一点都不甜)。


“不添加蔗糖不等于不添加糖,不添加糖也不等于无糖。要知道糖量,唯一办法就是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这是一个被糖包裹的“甜蜜世界”,但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要睁大眼睛,辨别它,远离它。


06

怎么戒掉它?


最近各大明星和博主纷纷开始提倡“戒糖”,因为它既可以避免糖过量造成的各种身体隐患,又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一个人年轻的面容及苗条的身材……


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度的前提下),那么怎样戒糖呢?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戒糖”的小方法:


· 尽量不吃精制糖,少吃零食(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之前你爱吃的爱喝的齁甜)


· 不要戒主食但可以添加粗粮


· 蔬菜多吃,水果也可以吃,少吃糖分太高的西瓜等


· 喜欢吃甜食的可以自己动手做(控制糖量)


·  购买包装食品时,看清标签中的成分(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等……)


· 少喝(不喝)饮料奶茶,多喝白水


当然,糖不是造成健康隐患唯一的“罪魁祸首”,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的一位专家指出:

减少糖摄入仅仅是改善健康的一部分,控制脂肪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坚持锻炼等同样重要。


“健康”实乃人生头等大事,也实乃第一大难事,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更多的人。


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长平台——传递成长价值、服务全球女性,相信知识,让女性更美。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