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将在国内二次上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喊话:欢迎回归

百家 作者:腾讯科技 2019-05-29 14:28:15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腾讯深网(ID:qqshenwang)

作者 / 孙宏超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5月28日上午,据外媒报道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正考虑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筹资200亿美元,该报道称阿里巴巴正在与财务顾问讨论上市计划,最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香港秘密提交上市申请,旨在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提高流动性。


针对此市场传闻,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去年3月传出阿里将在国内二次上市的消息后,阿里曾回应称,“赴美上市那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过。”


据证券时报报道,李小加在今日生物科技峰会媒体采访环节针对此问题表示,“不能具体评论某一个公司,但是我也看到相关报道,我们非常欢迎阿里回香港上市,这是不出意外,远走的人总有一天回家,我觉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阿里巴巴和港交所的关系始于2007年,该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登录港交所,共募资116亿港元。2012年,阿里B2B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出港交所。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希望以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再次在香港上市,但由于港交所不认可合伙人制度,亦不接纳同股不同权机制,阿里赴港上市最终失败并选择纽交所上市。


在美股市场,阿里巴巴上市受到追捧,承销商完全行使超额配售权,让其融资总额最终达到250亿美元。港交所相关人士对失去阿里巴巴曾多次表示遗憾: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曾表示,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港交所CEO李小加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因错失阿里而遗憾。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港交所将对新兴的三类公司打开大门: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


《上市规则》生效后不久,小米即提交招股书,以同股不同权模式申请港交所上市。随后,美团、映客、宝宝树等科技公司也先后赴港上市。当时还有传闻称,以新浪为代表的一批美股上市科技公司也计划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不过目前并未成行。


新规让港交所焕发活力,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IPO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含股东售股)为2778亿港元,全年IPO上市数量和筹资额均位居全球第一。


除了香港外,内地证券市场也正试图拉拢海外上市的科技巨头们,中国存托凭证(CDR)是其中一种解决办法。去年6月,中国证监会公布CDR细则,要求开展CDR的试点企业应当是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并明确:已境外上市试点红筹企业,市值应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290亿美元)。


目前多家公司都已表示希望参与国内的证券市场,阿里巴巴方面曾表示:我们在去美国上市那一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化过。网易创始人丁磊则表示,会考虑回A股上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此的态度是,“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的回来在国内的股市来上。”


《财约你》在2016年末曾专访李小加。彼时,港交所尚未对同股不同权公司开放,关于港交所错失阿里巴巴的讨论声一直存在。对于一大批同股不同权的新兴经济公司,港交所此前所坚持的“同股同权”原则落后了吗?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作为一个运营者和监管者,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而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造和改革,这个过程必然是充满各种争议声的。他当时还反复强调,2017年会是关键的一年。实际上,港交所的确在2018年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对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打开大门。


下面的这段访谈可以看出李小加当时的心境,以及这位在“规则”和“创新”方面追求平衡的港交所掌门人的价值观。


戳视频,回顾2016年对话李小加


马腾:


有很多公司非常想来香港上市,比如阿里巴巴寻求过在香港上市,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包括同股不同权的原因,最后终止了在香港上市,到美国去上市,时隔多年之后,你怎么评价这个事情?


李小加:


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化过,你作为一个市场的运营者,也是个监管者,一定是在这个市场里考虑到各方利益,而这个利益本身有时候很难把它说成是金钱或者一个具体的财务利益,有时候是一种理念,有时候是一种价值观,有时候是对于未来收益的判断。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没有对错,只是有一个很好的程序和过程。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你既然要做这种事情就要对于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造和改革,这种改革就不是没有争议的。这种东西,我觉得大家用标签比较容易,要么说香港特别落后,特别的不灵活,要么就说香港就是同股同权这种原则,我不能放。


站在道德高地都很容易,两边的道德高地很难说谁高谁低。作为我们来说,个人意愿和个人观点不重要,因为你不可能把自己的观点加到这个上面去。但是既然你作为一个居中的监管者和运营者,你就要给大家创造出一个足够好的程序和过程。我们工作是不是尽责了,不在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在于我们是不是给社会,给市场创造出了一个最有效的决策机制和最有效的意识规则;在于你有没有敢于担当,但是敢于担当不是说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市场,敢于担当是你该咨询就得咨询,该决策就得决策。哪怕这个决策不一定招人喜欢也得决策,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又能让所有人都高兴,又能让大家都有钱赚。我觉得过去不重要了,明年(2017年)很重要。


马腾:


接下来我要问你一个也许明天就要发生的事情,阿里巴巴旗下还有一个巨无霸的公司,蚂蚁金服,它现在也在积极地寻求上市,非常强的一个渴望,如果说蚂蚁金服要寻求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李小加:


我们当然是张开双臂欢迎蚂蚁金服这样的新型经济、新型公司,已经在中国社会起到巨大的影响力的公司来上市,这是毫无疑问的。


马腾:


有没有“但是”?


李小加:


没有什么但是。


马腾:


我有一个但是,如果说蚂蚁金服的上市要求和阿里巴巴当时的上市要求是一样的,港交所会怎么样来处理?


李小加:


我现在不知道它是不是和当时是一样的,我已经讲了,我们不会因为一个公司来或者不来,做或者不做这样一个决策,该做的事情必须要做,我觉得明年(2017年)肯定是要做。因为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一种讨论,明年对于新兴的公司怎么办,你说的这种特殊股权的公司怎么办,对于国际市场已经上市的公司怎么办,对于我们现有的创业板怎么办,对于我们要不要搞新板等等这一切的工作,我们现在搞的这些咨询的改革要不要做,所有这些东西,我觉得明年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结果或者是结论或者是程序出来。


这些程序,就是希望再次有以前那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么是已经有比较大的改变,使得过去不行的事情今天成为可能;要么大家认为我们过去还是对的,我们还这么做,不做以后,大家共同地去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反正你做的每个决策,肯定要去担当。


具体的公司,我觉得不好评论,但是照我目前读到的,它的股权结构,好像不是这样一种股权结构(同股不同权股权结构),但是具体到将来怎么办,明年这些事情不可能没有交代,也不可能没有明确清晰的发展前景。




近期精选

国产芯片失落的十年

华为鸿蒙等“国产”系统的突围之路

央视专访任正非:华为不会“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