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科学的包装终成“皇帝的新装”
科学精神论场
本报评论员
一则《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给全民复习了一遍物理、化学知识,能量守恒、催化剂等成为了热词。
“车辆只需加水就可行驶”“市委书记点赞”等关键词让这一新闻迅速引爆舆论。基于报道描述的内容,不少资深专家认为这是一场和“水变油”同一性质的骗局。不同的是,20年过去了,公众科学素养大幅上升,“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这种基本物理常识已深入人心。因而,这篇报道面临一面倒的质疑。
随后,技术发明人的回应揭开了神秘技术的面纱,原来是并不新鲜的铝水反应制氢技术——铝和水反应变成氢,燃料电池用氢发电再生成水。
资料图
这一听起来并不复杂的技术为何被包装成“不加电不加油只加水”的重大突破且见诸报端,尚不成熟的技术为何被南阳政府引进并被市委书记点赞?
说到底还是科学精神的缺失。
面对质疑时,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很快表示,此事系记者报道信息不准确,目前该项目仍处于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也未经过工信等相关部门的验收。这显然有“甩锅”嫌疑。当“水氢发动机”消息出来后,媒体在还原事件真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如果记者在采写这一报道时能更尊重常识和科学,稍微分辨下“车辆只需加水就可行驶”的可能性,探究下青年汽车集团所说的神秘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与水发生反应的究竟是什么物质,更加客观科学地探究相关技术的本质和特点,或许就可避免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报道。
不只是这一事件。每次面对“重大突破”“填补空白”等词语时,媒体人都应在尊重常识和科学的基础上,多一份清醒和警惕。
再说回相关企业。虽然南阳市工信局表示该项目并未正式生产,研发团队也表示还有关键技术问题未攻克,但青年汽车集团坚称,水氢燃料汽车技术已成熟,不会延缓南阳项目进程,“事实摆在这里,不是瞎编的”。
联系该公司此前“用水管接在自来水龙头上,对车顶的两个水箱进行加注,注满后驾驶员发动车辆”这种夸张演示手法,青年汽车集团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全球领先”能为公司带来资本和政府的青睐。但遗憾的是,随着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这届群众不好忽悠了。被过度包装的技术,或许能骗得了一时,但迟早会成为“皇帝的新装”。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陈小柒
审核:管晶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会见记者 7904826
- 2 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7808513
- 3 夫妻俩制假币每天印多少花多少 7712829
- 4 中拉去年贸易额超5184亿美元 7616159
- 5 火车穿村致18死后又一老人被撞身亡 7523949
- 6 中企电话被美客户打爆:一船难求 7424755
- 7 为什么我们的衣服越来越难买了 7328660
- 8 特朗普突然提到“统一” 台当局急了 7231635
- 9 赵樱子戛纳礼服脏了发文求助 7137664
- 10 一法拍房遭疯抢 原房主是已故大毒枭 704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