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赚多少钱才算够?原来他早就给出了答案
“当你老了,回首往事,工作履历早已丢进垃圾桶,最后被记住的是什么?”
有“管理哲学之父”之称的查尔斯·汉迪,曾经对年轻后辈发出这样耐人寻味的追问。
作为伦敦商学院创始人之一,查尔斯·汉迪还是一位“社会哲学家”,总是能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切入管理的核心本质。
一个人赚多少钱才算够?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我们听听一位80多岁的长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查尔斯·汉迪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曾经把我的生活描述给一位印度上师(Indian guru)听,他很有礼貌地听完了我所有活动的扩展列表,然后说:“你似乎正忙于无处可去”。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我的人生没有方向。我从来没有解决这个大问题:“我来这儿是为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那生活可能只是随机旅行,旅行的方向由你的同伴决定或者是由于一时冲动。
01
我迷失了50年
终于活明白一个道理
我曾经就像这样。我记得在爱尔兰家里的客厅里,我和同样困惑的父母坐在一起,翻阅一堆地处世界上遥远地区的企业的招聘手册。
我那时正在找工作,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想待在爱尔兰或者英国,我只是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并过上好日子。
我在决定自己生活的时候就好像在选择去哪里度假一样,完全是由那些小册子的吸引力决定的。
我很幸运,在那个年代有很多职位空缺,所以我可以选择,但如果我有一个好的标准,我可能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曾经在东南亚为一家石油公司工作,我的父母对此感到的沮丧不言而喻。
虽然它给我带来了几年阳光下的快乐时光,但我最终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继续下去就是对我生命的浪费。
因此,在进入下一段工作之前,我需要弄清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在那时,我读到一本有趣的书—《岛屿的模式》(A Pattern of Islands),这是英国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官员的自传,他谈到之所以追求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因为想给自己的叔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有一天他醒悟了并且意识到叔叔们都已经死了。
因为叔叔、阿姨或父母而影响我们的人生选择是毫无意义的。
我花了人生的前50年去试图成为别人眼里我应该成为的样子,直到50多岁的时候我才感到舒服、放松和自信。
但我并不后悔过去迷失的那几十年,因为我需要尝试一些其他的身份才能找到最正确的那个。
我只是希望那几十年的时间能够短一点。
我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害怕尝试一种新的身份。
事实上,我经常对那些刚开始起步的年轻人说,二十几岁是一段很好的用来尝试的时间,只要你不伤害任何人。
一旦你发现那不是你想要的,你就可以把它从清单上划去,并继续寻找其他可能。
02
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才能解决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问题。
在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会把钱,然后更多的钱,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把它放到一家企业身上就意味着利润,而对一个国家而言就是经济增长。
钱使得选择更开放了,但它只是延迟了这个问题,因为钱只是一个中间目的,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手段。
从逻辑上看,钱本身不能成为终极目的,因为它只是一个交换的象征,所以人们必须要问用钱来买什么。
有一点是明确的,在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大约在年收入15 000英镑后,再多的钱就买不到快乐,因为总有一些人会更有钱,从而让你想要更多的钱。
最近我偶然发现了一本我在学校时期保存的日记,17岁的我曾写过我想要的生活是一年2000英镑和一辆宾利欧陆(Bentley Continental)汽车,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谦虚:
2000英镑是当时毕业生起薪的4倍,所以我的梦想相当于现在的年薪100 000英镑再加一辆车。
我现在觉得很惭愧,因为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去赚到这笔钱,或者我想如何生活,只是想开着一辆荒唐的车到处转,但那时的我和现在我遇到的一些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把钱作为人生的答案。
麻烦的是,你似乎永远也赚不到足够多的钱,企业高管不断上涨(当然不是必需的)的报酬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即使当你满足了所有的需求和欲望,却总是存在凡勃仑商品(Veblen goods)。
这个名词来源于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的比较商品理论,主要指的是定量配给的炫耀性支出,比如精英俱乐部的会员、专属区内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在公司薪酬排行榜中位列前十。
对于另一些人而言,钱是一个记分牌,与能买到什么东西无关,但可以在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被问到为什么需要200万英镑的薪水时,一位企业高管承认他不需要那么多钱,而且即使给他涨薪他也不会工作得更努力,给他降薪他也不会不努力工作,“但是其他人都拿这么多,为什么我不该拿?”这样的财务之旅是没有尽头的,到最后没什么可给了,只有给予表扬。
想象一下,有一个更终极的目标来证明所有的努力该有多好。
人们说,钱就像肥料一样,需要四处传播,如果堆起来不用就会散发气味。
慈善家因此四处鞠躬把他们的财富转化为肥料,但还需要更多的人来掩盖极少数人手里掌握的大量金钱的味道。
解决一个中间目标,比如钱,要比回答真正的大问题—“生活是为了什么”要容易得多。
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政府把重点放在经济增长上,因为它认为这是创造一个更好社会的必要条件,但这个目标让政府延迟了去探寻那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更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03
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
要“适当的自私”
我的商学院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他们毕业后的下一份工作和他们直接的赚钱能力上。
当被问到他们这一生最终想做什么时,就像曾经的我一样,他们通常这样回答:“我要先积累一些资本,等我非常有钱的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他们永远有赚不完的钱,企业和政府也一样。
更多似乎永远意味着更好,因为它提供了更多选择。
人们很容易推迟去寻找这个大问题的答案,无论是在公众事务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会为一些短期目标和要求分散了注意力,忙于无处可去。
希望就在于,我们作为个体会做得更好,我们会找到一些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并决定生活的目的。
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从逻辑上排除了所有的中间目标,寻找一些不是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存在的,而是独立存在的,因为自身的缘故而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他认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以合乎德行的方式,通过幸福(eudaimonia)追求卓越,这是他认为的美好人生。
“eudaimonia”(幸福)是一个复杂的希腊语词汇,它通常被翻译成幸福,但亚里士多德要表达的并不是一种快乐或满足的状态,他指的是一些更积极和更富有成效的状态,更类似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的概念,或者一些运动员所说的“处于巅峰状态”。
我把它翻译为“为他人的利益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换句话说,不辜负你的潜能。
“他人的利益”很重要,因为亚里士多德很清楚发挥人的潜能必须与美德相一致,是合乎德行的,而不是自私的。
他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一种政治(意思是社会)动物,无法独自生活。
我们都需要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做出了贡献,给某些地方、某些人带来了影响。
然而,亚里士多德毕竟局限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我们没必要赞同亚里士多德通过他个人的行为对幸福的解读,但我们仍然可以认同他的基本理念,那就是实现人的潜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只要它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我在其他地方曾提出过可以有“适当的自私”,也就是说要取得成功你必须首先投资于自己,但在那之后必须把那些成果用于某些超越自己利益的事情。
如果你不先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么你的贡献可能毫无价值,但如果你把发展成果全部留给自己,那这就是不恰当的自私并且最终无所得益。
04
来自《圣经》的启示
我在书桌上放了一块白色的石头。我把它摆在那儿是因为《圣经·启示录》中的一节: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启示录》是《圣经》中最黑暗和最神秘的书之一,我不能肯定它背后暗示了什么信息,但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充分发挥了我的潜力,并且把它用于人类利益,而非个人利益,那么我将赢得自己的新名字,并且像书中说的,成为神殿的支柱之一,也就是社会的支柱。
白色石头就摆在那儿,将作为我个人的挑战去寻找幸福,即使要付出余生的代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有闲阶层的成员,他不必为生存而操心,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必须在集中精力准备开发自己的真正潜力之前,满足自己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
追求个人幸福,最好在你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再为生存而困扰之后再去做。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只有当你满足了自己的经济和地位的需求之后,才能准备追求他所谓的自我实现,这一与幸福并无二致的状态。
因此,开始你会需要钱,但是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次。
05
当你老了
最希望被记住什么
作为课堂练习,我有时会让成年的学生做写讣告的练习。
“想象一下,你在80多岁的时候死了,有很多人出席你的葬礼,你最好的朋友已经提前准备了悼词,但你要求他必须简短,写下你希望他说的话,不超过300字。”
实际上我会要求那些处于职业生涯顶峰的人,通常是40多岁,让他们站在自己生命的尽头,回头看。
他们的工作简历早已被束之高阁或扔进垃圾箱,他们需要探寻其他的东西。
他们希望被记住的是什么?他们对生活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们离开之后会留下什么?
当我第一次自己做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练习,但也给予了我们一个梦想的权利。
它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正确看待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并专注于未实现的潜力。
这是一种沉思的练习,而沉思对于检视人生而言至关重要。
讣告的练习让人想起梭伦(Solon)给出的建议,这位雅典的哲学家和克里萨斯国王(King Croesus)的立法者,期待着人们赞许他的财富、成功和幸福,他说:“没有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快乐,直到最后的时刻”。
这句话太真实了。即使当你认为自己做得足够好时,其实你仍不够好,因为你可以做得更好,直到最后。
休息可能会引发不快乐,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希望,甚至更糟的是,没有人爱。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84岁了,2014年他在戛纳展示了他最新的纪录片。
在被问到为什么一直在拍电影时,他说:“所有我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还在工作。”
关于作者: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著有《拥抱不确定性》《第二曲线》等。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音频课程《-1~3岁管理者学了就能用的管理入门课》自上线来备受用户好评,为了服务更多渴望学习管理知识的朋友,原价 89 元的课程,五一限时团购价只需5.10 元。
主讲老师顺波,是德友汇联合创始人、博雅管理倡导者,学习和实践德鲁克管理思想10年以上。
课程共涵盖自我管理、领导力、团队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激励5个板块。从如何管理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到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再到如何充分发挥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你在管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顺波老师都将结合德鲁克管理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答疑解惑。
不管是对职业生涯有更大抱负,期望能够获得晋升的职场小白,还是正处在管理层,有一定实战经验的leader,这些内容不但能听得懂,更能用得上。
拼团攻略:
1.可以选择主动发起开团(成为团长),并向你的好友发起学习邀请,3人即可成团!拼团成功立即听课!
2.也可以选择参与他人的团,并邀请其他好友参与拼团任务。
3.参团的进程可以在【我的已购】或者课程页【我的拼团详情】中查看。
4.本次优惠限时7天,5月6日截止。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分分钟卓有成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 7995337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01266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24569
- 4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度” 7794529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39881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25519
- 7 县委原书记大搞“刷白墙”被通报 7430384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25877
- 9 马龙刘诗雯穿正装打混双 7230119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1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