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双非二本,刚刚拒绝了毕马威的offer!
@肉思学姐:双非二本拿下毕马威offer,到底去还是不去?
最近,学姐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非二本学校一本专业(审计学)未来职业规划是四大,equity research。但是背景不好,四大希望渺茫。现在收到了毕马威KDC的offer,但这又是属于“后勤部门”,想问这份工作会给我以后的职业规划加分吗?
然后底部的很多人都评论说不要去这个部门:
@匿名用户1:
千万别去,审计本来就是枯燥的苦逼活,kdc的更是苦逼中的苦逼,什么发询证函打字对报告,全部都是重复性工作,做几年都完全学不了什么正经的东西。
@匿名用户2:
听说就是把脏活累活仍那边干了。
@杜****:
财务共享中心,如果不是特别缺钱或者有特殊事项还是不要去了的好。
那么毕马威的KDC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呢?
毕马威服务中心 (KDC) 成立于2013年7月,地址在广东佛山,在2017年,另一家服务中心在南京成立。KPMG内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成立了KDC,专门做一些最简单重复的工作。
KDC的部分工作包括根据审计员工填写的信息生成询证函,并负责寄发及统计收回情况、翻译、修改报告的格式,负责加总明细看是否与总数一致等。员工估计转审计很难。
其实类似的部门不光毕马威有设立,国际四大其他三家也都有。
四大等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搭建客服务中心或叫交付中心,把企业内部重复性较高、可以流程化处理的环节交由交付中心处理,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交付中心一般设在二线城市。
毕马威的 KPMG Delivery Center(KDC)在佛山和南京,德勤的 GDC 在重庆,安永的Global Shared Services(GSS)在大连,普华永道的Service Delivery Center(SDC)在成都。
那么KDC到底值不值得去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在KDC出来的人都是怎么说的。
@知乎匿名用户
我在KDC 咨询部门工作2年多跳槽走人,咨询部门相比起审计要好一点,多一点出差去前线的机会,但是不代表就有调去分所的机会。我走之前组内表现优秀的同事,至今还在优秀地做牛做马。
K记成立KDC就是要降成本的,人在里面的工资升得再高肯定都要跟分所应届生拉开距离,不然成本怎么摊薄。
应届生现在到手3000+吧,五险一金那些会有,当地最低标准那种。每年都会有调整,升幅就300-500左右,真的跟富士康没差,这个类比真不假。
去年10月调薪,对于做了2、3年不是supervisor的人来说,十分少,走是必须的,就算是我还是其他的本地人小伙伴都觉得做不下去了。
虽说安稳,但工作没有盼头,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自然就做不下去的了。
KDC现在实际有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所谓的事务所LLP,一个是KDC,一个是CDD,实际都在一起,虽说工作内容不同,但工作性质还是那样,将低附加值的部分,重复劳动的部分,又苦又累又没有成长空间的部分,剥离到这里。
我在LLP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问过T开头那位胖子,LLP成立后会不会对外接业务,答案是不会,佛山分所的成立只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他分所分担工作,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分所的同事的时薪比KDC贵,有些杂碎工作让他们做会推高项目成本,所以就分过去KDC做。
很多同事(他们本身确实也欠缺一点眼界)做了很久,都没有建立起这个行业的思维,没有对他们的客户有一个宏观整体的了解,因为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做一些零碎的事,也不会有人解释你手上这个工作在整件事里面有什么含义,处于什么环节地位,因为KDC做的实在太底层所以不会有人跟你说这些,当然人家还是会告诉你这些数不能错,很重要云云。
据我了解,我以前在审计那边的同事根本学不到审计、会计的知识。
而且由于这些知识、工作经验的缺乏,做那些工作不能明白当中的意义,也不会有特别高的效率,会陷入一种死循环,人家吩咐你做什么,你就只能做什么而且还掌握不到要领。
CDD的人到底在做什么工作,就是以前汇丰经常招的反洗钱专员,他们做的业务现在CDD也做,如果对这方面不了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汇丰环球XX中心以前找客户专员、反洗钱专员的介绍。
反正一句话讲就是,跟电销中心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不是做销售,而是做调查,然后对比起电销中心你还没有销售提成之类。
KDC经常有很多新开的业务线,新开的team,所以你们看到一些故作高大上但搜不到更多资料的team基本都这种情况,这种team有好有不好,好就好在team是新开的,带你们的leader都要摸索这些业务怎么搬过来KDC做。
你可以参与到整个团队的建立过程,学到东西会多一点点,不像审计那样已经很标准化地搬过来,你过来就真的只是打电话、装信封。
但请不要误会,去其他分所的机会依然约等于0。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些业务是很新或者很独特的,其实KPMG这种平台才会有的细分业务,你去国内所都不会有的,也就意味着,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你的工作经验根本帮不了你找对口的工作。
如果你不跳槽,继续在KDC做,那种业务很新很独特,它在KP内部其实也发展了不是很久很稳定。
那就意味着,这个业务有可能过一段时间需求量没那么大或者会转型,你的工作会调剂成别的事,慢慢就跟你当初应聘的时候的期望值越来越不一样。
但你想跳槽嘛,举目四野也找不到对口一点的工作,对薪酬的期望值肯定想再高一点,于是整体竞争力还不如应届生。
至于有人说可以拿KDC当跳板跳槽到不错的地方?那不算是KDC的跳板功劳,真的是那些人本来就有点硬本事,在KDC一两年下来没有荒废,才能重新找到好工作,很多人跳出去也只是做个政府雇员,因为周边安稳、靠谱适合女孩子的工作也不算很多。
KDC毕竟外企,规章制度还是很规范的,在这种地方做了一段时间再去本地的私企会觉得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很亏爹,最后能去的只是政府合同工。
所以各位应届生明白KDC是什么地方了吧?其实就是四大的富士康流水线,富士康不是不好,比起很多其他私企的底层工作,确实已经很有保障很安稳,做过之后会知道标准化的流程是怎么一回事,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长什么样子。
因为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去私企的话,从来都感受不到一个正规企业长什么样子。如果你是男生的话,无论富士康还是KDC都很多年轻妹子,很适合泡妞。(以上内容来自知乎,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当然,这只是这位同学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还是稍有片面,但大家可以有选择性参考。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其实很重要的。之后再跳槽都看你工作经验对不对口,能不能一上岗就成为战斗力。
学姐的观点就是:四大的服务中心这类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去还是得看人,因为每个地区、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能企及的高度也就不同。
如果你是一个专科或者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同学,那么四大的服务中心可以是你的一个不错的跳板,因为四大的服务中心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都相对较低,面试难度也不大,所以更容易进入。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利用好这个跳板,KDC的晋升路径非常清晰,一共有两条:一条是KDC部门组长晋升通道:专业服务助理 ➜ 高级专业服务助理 ➜ 部门组长,另外一条是KDC专业晋升通道:毕马威中国各分所(审计、税务和咨询团队)。
进入四大服务中心,随便混两年再出去,就想找一个好工作其实还是不现实的。
我所指的跳板是指,虽然你在服务中心工作,但是要有进入 main office的决心,除了处理日常的工作之外,你需要在这里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
不过若是想直接参与项目工作历练,但是根据目前条件又进不了四大的小伙伴,不妨考虑一下内资八大,随着这些年内资所的强势崛起,内资八大也慢慢成为很多财会人才的不错选择。
八大由中国最具规模的八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组成,他们分别是瑞华、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华、大信、致同、天职国际。
本土八大和四大对于申请人来说差距究竟在哪里?
1、业务总收入&人均业务收入比较
资本市场快照:国际四大占比50%,本土八大占比44%,其他占比6%。
2.专长领域比较
80%的人
对本土八大有误解
误解1:本土八大不做内控
这个应该是最大的一个误解了。本土八大也做内控的,而且相当重视内控。以天健为例,自行开发的AE审计软件里各内控程序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复核力度这得见仁见智。同时,在与重要客户沟通时,沟通事项的大部分往往是谈内控上的一些缺陷,进而对审计加以调整。110多页的沟通材料中,很有可能100页在谈内控,10页谈调整分录。
但本土八大要做内控,还是得客户本身有做内控的条件和配合才行。一些中小企业,内控缺失,这种就只能直接跳过,而在后期慢慢规范了。
比起四大,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四大一般面对大型央企或者跨国企业,必然无法在细节测试上面面俱到,所以四大非常重视内容,有自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这一块,和财务审计团队相互独立。
而本土八大通常面临民营企业,体量不大,多做实质性程序也是可以有效率的获取保证程度的,他们更多的是财务团队把内控一起负责了,在审计思路上仍然会偏财务内控一些。所以不能片面地说本土八大不重视内控,知识审计策略不同。
误解2:本土八大不做IT审计
现如今,本土八大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IT审计团队,持有CI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的会计师已经不少。在IT浪潮已经席卷全球的今天,轻视IT就等于自掘坟墓。
但本土八大在人才储备这一块还是远远低于四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了解,发展前景还是比较理想。
误解3:本土八大的工资比四大低
低级审计员的确有较大的差距,可能只有四大的2/3,甚至1/2。这个可以理解,本土八大招不到像四大这么多985、211的学生,基层审计员淘汰率高,没有办法一下子开很高的薪水,所以刚进所的新人可能会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但是本土八大胜在薪水提升幅度快,大浪淘沙,工作3-5年还能留下的,到项目经理这一级(本土八大叫项目经理,四大一般叫Senior Associate),也就差不多了。这也是本土八大的一个小优势,税负相对轻一些。
从平台上来看,四大的确要“好听”写些,但是可以说拿的是“死工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晋升。而本土事务所部门之前效益差很多,奖金由效益决定,很可能一年奖金要比工资多。
误解4:本土八大工作量少,很轻松
这绝对是个天大的误解。年审时期也会大量加班,到凌晨1-2点甚至通宵也不是没有!
1.加班强度
很多人说,想要从本土八大跳槽去国际四大最要做好的思想准备就是:除了加班就是出差,除了出差就是加班。
虽然上面已经说了,本土八大工作量不小,不轻松,但是比起四大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本土八大“变态”起来也很夸张,但这种时候毕竟很少。但是在四大,几乎很少能有在9点半这么早下班的。理想进四大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身体,做好调节哦!
2.办公氛围
国际四大毕竟是外资,外国人的风格是要硬朗一些。而老牌本土事务所一般管理得比较散,条条框框没有那么严格,更有“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的感觉。这点有利有弊,因人而异。
3.工作方式
四大的质量体系非常优秀,各环节把控严格,所以相对来说给执业人员的空间就比较少。就像一颗颗螺丝钉,更多是在“执行”,复杂一些的问题需要和上级沟通,比较缺乏个人判断。但本土事务所的自我认知和存在感就要强一些,很多问题需要审计人员自己先判断,再让现场负责人判断,实在解决不了再交往更上级的经理。
4.工作语言
在四大工作,没有人是英语不好的。这也没有办法,四大的项目几乎没有完全不用英文的,要求严格的项目需要出全英文报告,包括分析复核报告、底稿、集团汇报。项目同事平时闲聊也有很大几率是中英文混杂,英语不好的同学还是得好好练习的。
本文来源:直通四大,部分素材借鉴来源于知乎,微博,由高顿ACCA整理发布。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章。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回复本微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7936084
- 2 泰缅边境地区断电后现状 7912440
- 3 “电子女儿”瑶一瑶上央视了 7849485
- 4 新春新气象 欢乐幸福年 7746576
- 5 《哪吒2》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7696026
- 6 男子开小飞机返程 350公里花90分钟 7510841
- 7 汪小菲包机接前妻回家 7492780
- 8 阿根廷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7395952
- 9 48岁李峰博士春节遭遇意外离世 7219972
- 10 消费新图景 发展新动能 712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