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让你来干,好不好啊!

百家 作者:平凡的企业家 2019-04-27 14:22:16

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

作者:楼台


董明珠已经静默了18天。

 

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主持人问董明珠,如果回到17年前,国企、民企和外企,会选哪个?

 

17年前,也就是2002年, 是中国入世的起点,市场化改革加速,掀起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最后一波浪潮。现在格力又来到混改的风口浪尖,董小姐霸气而机敏地否认了所有可能性: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经营,所以现在让我选择,一个都没有选,任何一个跟我都没有关系”。

 

一个错误的问题,在错误的时间,问了错误的人。

 

2002年,董小姐还只是格力电器的总经理,而董事长是朱江洪。虽然他在自传中称吃惯了国家饭,但也非常坦诚地感慨:

 

“我很羡慕那些民营企业,只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想怎干就怎么干......国企与它们之间的竞争其实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企业的命运又岂止是企业家自己能决定的。

 

01


1992年,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厉以宁敏锐地捕捉到了改革信号,又开始呼吁股份制改革,甚至和别人在两会上争论。

 

有人说:“你那个股份制啊,不切实际。中国没有那么多企业家,股份制是要有企业家的,中国还是承包制的好。”厉以宁不同意:“没有企业家,你一搞股份制自然就会有了。哪有天生的企业家? 没有股份制的实践,哪有企业家?”

 

在这个问题上,有过管理一线经验的长者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在证券立法工作会议上,他听完厉以宁的汇报时, “我从来主张,要搞就搞大的。大的不搞,股份制全是小企业,那还怎么行啊?

 

会后,长者起身送厉以宁,悄悄地说,我还得去说服他们。最后,还是搞了个大新闻。1993年,确立企业所有制改革,并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破除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其实,改革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先做再说,在实践中求发展,在顺德股份制改革早就不是新鲜事情了。

 

1992年1月,小平同志在参观科龙后留下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候,已经为顺德扫清了政治风险。

 

不到两个月,顺德立刻被确立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主动提出尝试企业所有制改革,成为全国最早的先行者。

 

这也让后来发生最典型、最戏剧的改制故事提前在顺德上演了一遍。

 

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地方政府真的理解所谓的产权激励和企业家精神,基层政府有更为现实的考量——地方财政收入。

 

1991年,顺德财政收入全国县级第一,高达4.97亿元,但只是表面风光。细看下去,有259家(接近1/4)企业接近破产,所欠银行21亿元贷款需要偿还;除此之外,还有银行的呆滞贷款也在疯狂膨胀。这些大都有政府的信用担保,一旦出现问题,会将财政立刻拖垮。

 

所以,地方政府也需要改制,不过更多的是从甩包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追求社会效率和企业治理。

 

王红领、李稻葵和雷鼎鸣回顾了1980年—2000年的企业改制历程,研究了681家企业,总结了被民营化或破产清算的企业普遍特征,发现企业高负债的特点,特别是当企业负债和政府担保联系在一起时,地方政府更愿意推动改制。简而言之,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成为了企业改制的出发点。

 

这就形成了所谓“靓女先嫁”V.S.“丑女先嫁”的观点对立。这不仅仅是观点的对立,而是许多企业家命运分歧的起点。

 

直白点,这就是造成了一个悖论,发展更好的企业,却不能在这次改革中获益,比如潘宁和科龙。

 

科龙是当时容奇镇最大的、最成功的“国家一级”企业,所以镇政府不愿意让企业家捡便宜。

 

1992年的时候,科龙是有股改的,内部员工持股20% ,政府持股80%。当时容奇镇镇委书记陈伟认为,“科龙可以卖四五十亿,还掉六七亿的贷款,还剩下不少,我当书记的三五年可以不干活,日子过得好的很。但是以后怎办。”

 

当然这位老书记也自我辩解,不是不改革,主要方针是“留大、去小、转中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陈伟比较保守,他对人民日报说过 :“我们不是说,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吗?市场经济是否等于私有化,是否一定要搞私有化”。

 

陈伟对科龙是有情结的,别人说科龙是顺德概念,他心里就非常不舒服,多次对记者提及,“我当时就想顶他”,因为科龙是容奇概念。

 

两年之后,广东省的体制改革部门发布了《关于顺德市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调查》,历经两年的产权改革,在整体公有股份比重从90%下降到62.4%的背景下,“容奇镇镇属企业基本上没有出让公有产权。”

 

当时顺德市政将区、镇根据推进改进的力度化为四类,而陈伟不归类,所以自嘲“新五类分子”。但是由于他自82年起就是镇委书记,是历任5位市委书记的“老臣”,领导不愿意激化矛盾,加上财政压力不大,所以也就不去理他。

 

情人眼里出西施,老书记眼里尽是优质国有资产。

 

重要的是,容奇镇真的是优质大企业居多,容奇镇的财政压力小,所以老书记思想上既没意识,财政上又无动力。

 

但是没有想到,1998年12月,因为年龄和产权改革的矛盾,潘宁再被突然免去总裁职务,清零退出。之后,科龙迅速衰败,缺乏守护者守护的科龙,自此成为各方掏空的对象。

 

直到顾雏军接手科龙后,发现科龙实际亏了接近18个亿。更加让人意外的是,由于科龙的改制最终引发郎顾之争,事件超出单纯的企业改制事件,顾雏军最终入狱。

 

叫人唏嘘的是,2004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的文章,称 “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叫停了大型国企的 MBO。

 

2005年,顾雏军被正式拘禁。2006年,科龙又被海信收购,国有企业改制基本被叫暂停。

 

由其始,由其终。

 

02

 


顺德有最让人唏嘘的失败,也有让人称奇的成功。

 

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者莫过于何享健和美的了。在改革中,先驱和先烈本就是同义词,但是美的作为第一个接受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居然改制成功,改革先锋的名号果然是名不虚传。

 

当时顺德市政府提出了“靓女先嫁”,提出要拿出诚意,“丑女”没人要的,但说实话,嫁出去的,也真的就是老书记口中的“中间”企业。

 

美的在规模和名头上都应属于中间靠前,加上领导确实开明,真的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

 

1992年4月,何享健主动报名参加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个参与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当时,何享健回忆,自己想给管理人员加薪资,从十万调整到三四十万,镇上说 “你一个保安队长的工资,比我公安局长的工资都高,我怎么做?

 

其实,从科龙案例可以看出,股份制的并不是灵丹妙药,而是像周其仁在《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提出的:“在一个独立于行政控制权力之外的‘公有制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怎样存在”。

 

说穿了,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给企业家估值和赋权,毕竟他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

 

在启动股份制再造之前,美的名义上是镇政府的全资公司。之所以说是名义上,因为镇政府没有出过一分钱, 这个钱是何享健等人凑得,只不过历史政策并不允许私人企业存在,所以必须靠挂在镇政府下。

 

但何享健非常幸运,北滘镇政府在产权改造上非常有心胸。1993年,美的集团上市时,北滘镇占股44.46%,第一大股东,但是,比之容奇镇的80%,北滘镇确实退让了很多,而且更加慷慨的是,从持有的4032万法人股中拿出1000万法人股,“卖”给了美的董事会成员。如果按照开盘价18元计算,一下子就转出去1.8亿元。

 

更加可贵的是,2001年,何享健启动MBO收购,也得到了北滘镇政府的理解和配合。政府尽数将手中的股份转出,何享健所代表的管理层终于成为第一大股东。

 

其实,当时顺德有很多都是这种不大不小的公司,在管理层和政府的配合下,完成转型,转型中常有争议,但是效果非常好。

 

1995年8月,广东省政策研究室和广东省体制改委员会联合调查组发了一份《关于顺德市改制企业产权制度情况的调查》报告,上面提到,争议最多的是 “全部由经营者持股,少数公开拍卖,转为合伙制的企业”,比如说,北滘镇建筑公司。当时这个镇属企业估值3400万,被5个经营者全部买走,最多的一个付了1220万,但不是一次付清,而是先交10%,剩下的5年内由企业利润支付,并按照银行利率支付利息。

 

这就是后来的杨国强和碧桂园最早的起源。

 

根据Lily Fang, Josh Lerner, Chaopeng Wu一篇 NBER 的工作论文估计,在1995年—2005年期间,大概一共有2/3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所有制改革,改制对于企业效益特别是创新上的影响是非常正面的。平均来看,经历改制后的五年企业不仅专利存量增加了200%—300%,研发投入超过没改制的企业。而且,经历改制的私营企业的专利国际化水平会更高。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wnership,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图片来源)


03


其实地方政府除了支持和反对,还有一种就是过于热心的僭越。

 

华宝就是一个好的案例。在当时的顺德人眼里,华宝是中国空调第一品牌,曾被认为是靓女先嫁的典型,是地政府拿出的最好的改制企业。华宝空调的产值是20亿,销售17.7亿,是顺德众多企业的领头羊。

 

顺德的想法是拿出最好的企业,消除资本市场的疑虑,做一个改革标杆,增强改革的信心。

 

当时,当时市领导看上了曾在当地投资的香港上市公司蚬壳电器。1993年11月22日,港商出资12.88亿,收购政府手上60%的股权。

 

整个改制过程中,未曾在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上发布消息。华宝的董事长胡成珠也曾提过自筹资金13亿,来完成 MBO 收购。但遭到政府拒绝,木已成舟,无奈之下,只能在消息公布前的3个月,在合资意向同意书上签字。之后,胡成珠和一些高管离开顺德,赴港创业。

 

这种指腹为婚的模式,引起了一些华宝员工的抵制,集团副总黎刚曾批评“既然是靓女,就该用比武招亲的办法,让女儿自己去挑一个好婆家”,后来黎刚辞职创立了“索华”空调。

 

在职的员工也暗中抵制新主人,港商曾进口4500多台压缩机,结果厂子里的工作人员认为质量不达标,坚决不用。基本上供货商都是和员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可能你说用就用呢?

 

双方龃龉不断,一年之后,港商宣布放弃,要求退款。这一下可为难死了顺德市政府,因为钱已经花了。

 

没办法,当地政府三赴香港将胡成珠请了回来,可是又走上承包制的老路。奈何经此一番折腾,胡成珠也是没有办法,后来远走加拿大。1999年,科龙接收了华宝,更巧合的是,科龙的创始人潘宁也在前一年,因为产权改革失败,远走加拿大。


04


华宝的故事,就更像是格力的故事了,但是董小姐更加的霸气外漏。

 

2004年,格力集团因为欠债的原因想要卖掉格力58%的股份,任何人一旦拿下,就会毫无疑问的成为控股大股东。当时,入市不久,国人更认外国品牌,以世界500强为甚。很多地方政府搞了一大批和500强合作的企业。

 

珠海市政府找来的收购者是美国开利集团,因为对方是世界500强,为了安抚朱江洪和董明珠,对方给开出了8000万的年薪。

 

朱江洪和董小姐可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当时,市里面为了摸清格力的家底,上级主管单位特地派香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进厂摸底,格力直接闭厂锁门,禁止任何人进入。除了找媒体发声,朱江洪还找到了新华社给省领导递交内参,最后省级领导下了批示,终于没有卖出去。

 

董小姐自己的版本更是厉害,越级“上访”,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广东省省委书记,汇报的时候痛陈利害,称对方虽然是世界500强,但是看看记录,卖给他们的国货都没了,格力虽然小,但是还是有前途的。

 

2012年,董明珠在任格力董事长之后,前前后后,国资委派了数位青年才俊,给董明珠做搭档,但没有一个呆得住。有些喝酒误事,背上处分,仕途暗淡;有些默默无闻,来去之间,没有半点声响。

 

董小姐和格力是深层绑定的 IP,大国工匠的杰出代表,“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有时候就连老领导朱江洪都看不下去了,在自传中专门驳斥:

 

”这部(格力)历史是广大格力员工、经销商、供应商、格力的上级主管,以及曾经帮助过格力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共同撰写的。历史终究是历史,我想最终一定会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老领导生性低调,与世无争,没开口要过一张股票,虽然跟组织说有需要,也可以干下去,但走的干净利索,拒绝了担任名誉董事长。

 

他不懂董小姐的难处,董小姐泼辣火爆,锱铢必较,跟领导处不来的。

 

格力品牌使用权之争的时候,老领导还是想私下解决,董小姐直接将矛盾公开化,直接诉诸舆论的同情和关注,颇有一副生死看淡的意味。

 

05


4月8号,《人民日报》发表《格力电器混改的标杆意义 助力珠海“二次创业”》,文中谈此次混改对格力的意义,如“珠海国资委选择更为长远和开放性的策略,引入优秀战略投资者,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格力在残酷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活力”。

 

但更多的是对珠海产业升级的意义:

 

“作为国企改革的观测标的,格力电器混改的推进,也被市场视为珠海国资加快转型,引进和培育优质新兴企业,强化珠海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肇始。”云云。

 

报道更像是一篇招商引资的文案,只不过这回不是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权保护和区域优势,而是格力股票。仿佛谁拦着,就是大湾区产业腾飞的罪人。

 

之后,彭博、财新、财经都发了“独家”消息,出现了第一个对格力感兴趣的投资者,厚朴投资。

 

《财新》独家称:“物联网产业链的设想中,厚朴已通过控股全球芯片制造商Arm中国(安谋中国)、牵头私有化全球第二大物流地产公司普洛斯,完成了两端布局。”更有意思的是一段后来被删除的关键信息“厚朴投资或已与珠海国资委有了接触,这才有停牌公告”。

 

格力电器的董秘望靖东回应称,”这个事件跟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是接到集团的通知,公告称集团正在向国资委递交申请,但具体是什么时间能够批准,能否获批,我们也都不清楚”。

 

但也有报道称,“珠海市国资委和格力集团早有转让股份的计划。2018年初,珠海国资委就有对外转让股份的想法,并和董明珠进行过多次协商”。

 

厚朴对《财经》放出的独家消息则称 :”我们有意全部接手格力集团拟转让的15%股份“。

 

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支持、反对或是有其他想法对于企业的改制都会产生极为深刻而美妙的影响。

 

珠海国资委似乎更加看重厚朴投资在科技产业上的布局,这似乎对于在多元化转型的屡战屡败的格力也是最好的。

 

董小姐给自己的人设是大国工匠的代表,但在这方面,确实仍有提升空间。

 

在竭力营销自己的手机时,董小姐直接将手机摔在地上,以为没摔坏就代表好手机。手机是没有摔坏,但是投资人的信心估计已经碎成渣了。

 

董小姐在电池、芯片上的都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产品,不但同行唱衰,还深陷官司。现在舆论把格力的技术基因归结于老领导朱江洪身上,言下之意董明珠继任之后,无非是在吃老本。

 

大家眼中尽是她屡战屡败的尴尬,但董小姐还是一副我没错的样子,“大家说格力手机没成功,你怎么知道没成功呀?我的业绩在增长,我就是成功的。”

 

她不是没错,只是大家选择原谅她,因为销售额确实是在增长。但是格力最为倚重的空调市场,已经快接近饱和。根据招商的研报,空调的平衡市场是在9千万到1亿台左右,市场已经接近平衡点,而老对手美的和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更为成功。

 

股东是极为现实的,即使董小姐年年分红,可谓A股良心,但股东更看重未来的增长,对董小姐的眼光和判断确实没有多少信心。

 

地方政府所需要产业升级也是不能指望董小姐了,但是珠海的区位优势怎么拼的过深圳呢?

 

2019年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在谈到董事长候选人问题时,董明珠问了问坐在左右的董秘望靖东和执行总裁黄辉说,让你们两个做行不行……

 

董小姐也说过:如果有更好的,一定退位让贤。看起来,国资委似乎觉得可以让厚朴投资试试看。

 

不如,董小姐也问问厚朴,让你们来做,好不好啊!

 

 

参考资料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改革亲历者口述历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顺德40年: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发展样板》 陈春花 / 马志良 / 罗雪挥 / 欧阳以标

《大道苍茫-顺德产权改革解读报告》 徐南铁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J]. 经济研究, 2001(8):61-70. 王红领, 李稻葵     

我执掌格力的24年朱江洪 

Lily Fang, Josh Lerner, Chaopeng Wu,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wnership,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No. 22685, Issued in September 2016.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