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台OPPO Reno有多难,我今天终于知道了
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轮番大秀肌肉,但说到让机哥印象最深刻的,Reno 系列绝对是其中之一。
在前不久的体验过之后,机哥觉得,Reno 作为一个全新的系列,在全方位带来非常好的体验。
如果你竟然漏看了,机哥劝你赶紧复习一下:
不过,吸引的,当然不只这一点,让机哥真正记住 Reno 系列的,是它的 10 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
按照惯例,长焦镜头要不是这样的:
就是这样的:
又粗、又重、又黑...
硬是要放到手机上,怎么说也是这样的:
不过在 Reno 10 倍变焦版上,就全都不一样了。
OPPO 工程师们采用潜望式结构,把原来超长的光路,折了个 90°,为了减少厚度,还将镜片的两端,切了两块,D-Cut。
这就是那个神奇的模块,10 倍,16mm~160mm 等效焦距全覆盖的望远镜,竟然这么小巧。
不禁让机哥很好奇,这样的手机,是怎样做出来的?
今天,机哥终于如愿去了趟东莞,至于去干啥...
嘿嘿,也不瞒着你们了。
机哥是去东莞的 OPPO 工厂,体验 Reno 从零件到出厂的流水线作业。
要问体验如何,看下去,自然就知道,呜呜呜,发车。
搞机,要从“心”开始,SoC 和主板上的各种电子器件,就是手机的心脏,至关重要。
要装上它,光用手是不行的,要靠高大上的技术: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有了它,各种元器件,从零点几毫米的电容,到骁龙 855 处理器,到电磁屏蔽罩,全都能像印刷机印字一样,全自动地贴到主板上。
上面这一串,全部都是 SMT 贴片机,每一个机器,负责不同部分的元件,基板在里面溜一圈,出炉就能变成香喷喷的主板了。
心脏准备就绪之后,就该给空空的脑子,注入手机的灵魂,软件。
出炉的主板,会从传送带直接送到这一端,自动安装全套的操作系统和软件。
到这里为止,手机的“内脏”已经全部就绪了,离成为一台完整的手机,就差组装身体了。
下一步,机哥来到了总装车间,这里,就是车间师傅们全功率运作的地方。
从这里开始,人力开始和自动化的机器配合,把所有的零件组装在一起直到包装出厂。
Reno 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藏起来的“斜额头”,工程师们叫它“小中框”,其实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侧旋升降结构。
在里面,藏了一整套精密的机械结构,可以说,整部 Reno 手机里,它应该就是最复杂的部分了。
它用到了 U 形传动装置,马达和传动轴并列放置,极大地缩小了内部空间,还兼顾了升降时的安静和速度。
看着身边的师傅熟练的组装,机哥实在是手痒痒,拿了一套零件,自己上手装了一把。
没想到...
放弃治疗,爱咋咋地
翻车了,摸了十几分钟,愣是装不上,实在是佩服熟练工的操作。
组装完成后,还要将最精密的部分进行测试:
升降 20 次:
三摄模块的防抖,抖个爽:
在这一整套流程之后,组装完毕,终于可以装箱了?
呵呵,想多了,没经过品控的鸡机,竟然就想轻易地从工程师手里出栏?没那么容易。
接下来,就是工程师充分发挥强迫症本性的时候了,QE 测试。
模拟任何手机在实际使用中的环境,保证不出岔子,过了这一关,手机才能说是通过验收了。
在这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个不停,就像...摔手机!
没错,在这一道环节,就是要试试刚出炉的 Reno 系列,究竟多耐摔。
正着摔:
侧着摔:
360° 无死角,测试的手机,需要摔过 48000 次,就能结束使命。
除了摔,还有更多的磨难等着它:
冰火两重天,考验手机在高低温下的可靠性,还要测试在高湿度下,也能扛得住。
零下 15°C,95% 湿度,冻 7 天...
淋水,自然也是跑不了的:
别说手机,就算是人,看着都瑟瑟发抖。
除了这些,还要被按在桌面上摩擦:
石头堆里打滚:
在灰尘里,像腊肉一样挂着,测试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而且足足要升降 10 万次!
经历了这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恭喜,这一批次的 Reno 系列已经可以合格出厂了。
这样的魔鬼训练,让 Reno 系列的良品率达到了 99.9%。
拿到手的 Reno 系列手机,机哥现在才感受到,做手机,真是不容易,做出一台好手机,也是不容易。
Reno 系列,是 OPPO 今年跨出的第一步,步子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小。
但是机哥觉得,这一步走得相当的扎实漂亮。
这个让人期待的 Reno 10 倍变焦版就要在 5 月 10 日与大家见面,机哥的购物单,已经安排上了,你呢?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