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海上漂流133天,写入美军教材:困境中,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百家 作者:商界智慧 2019-04-20 06:39:03

致读者:点击上方 “商界智慧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

作者:朗博


一提起绝处求生,人们总会联想起一些西方的形象。


例如大名鼎鼎的贝爷。


▲ 贝尔


还有鲁滨逊,更是人类敢于挑战自然,永不放弃精神的代表。


好像挑战自然极限与中国人无关。


但现实版的鲁滨逊,却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他的名字叫潘濂(Poon Lim


▲ 潘濂


他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求生冠军”。


今天,世界华人周刊为您讲述一个“青年与海”的故事。



战争!逃生!

潘濂,海南人。


1918年出身于一个贫困农村家庭 。


为了谋生,16岁时奔赴香港,在海轮上当学徒。


1939年二战爆发,英国大量招募中国海员,潘濂签约英国“贝洛蒙”号商船,在大西洋上运输战时物资。


▲ “贝洛蒙”号


1942年11月23日,“贝洛蒙”号行驶在大西洋上,被德国潜艇发现。


潜艇先后发射两颗鱼雷。


听到第一声巨大的爆炸,潘濂迅速地穿上救生衣,跳入海中。


当他刚入水里,第二颗鱼雷又击中商船,船身迅速下沉,产生了极强的吸力,把他拉向海底。


慌乱中,他抓住一块木板,浮出海面。


潘濂看着茫茫的海面,彻底懵了:以后怎么办?陆地在哪里?


他绝望了。



漫无目的地在海上漂流2个小时,突然,奇迹发生了。


货船上的一个救生筏,没有被炸坏,漂了过来。


他立刻游了过去,并爬上去。


救生筏是正方形木筏,四个角有桅杆,他惊奇地发现在木筏两旁的隔离间有金属箱。


打开金属箱一看,天哪,这里装着各种罐头和食物:干牛肉,饼干、40升淡水、巧克力、炼乳、糖等食物,还有几发照明弹和手电筒。


濂一阵狂喜,性命暂时无忧了!


虽然当时很多货轮都配有这样的救生筏,但是长期生存的仅有潘濂一人。


因为在海面上漂流并不容易,这是智慧和毅力的考验。



生存!智慧!

海上漂流面对第一个考验就是:脱水!


热带海面,太阳暴晒,需要大量的水分补充。


他把木筏上的帆布绑在桅杆上,搭了一个顶棚。


这样既能遮阳,还可以收集雨水,装进金属罐中,以备饮用。


但淡水有限,潘濂要安排好食物和水每天的用量。


▲ 潘濂事后为美国海军重现漂流情景


第二个考验就是食物。


食物并不太多,为了坚持获救的那一天,他每天只吃一点。


他结绳记日,显示出强烈的求生欲望。


可是食物在第55天耗尽,怎么办?那就钓鱼。


聪明的潘濂用手电筒里的弹簧做成鱼钩,又把木筏上的缆绳拆开,重新搓成细鱼线。


他把附着木筏上贝类的软体当鱼饵,这样竟能钓上一些小鱼。


当然,这些小鱼只能生吃。


▲ 美国人林露德写的《唯一的生存者》,详细记叙他的传奇故事


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决定钓大鱼。


他用几天的时间,硬是用手从木筏拔出一个钉子。


这成了他手中唯一的工具,他用钉子将铁罐划开,长时间的修磨,打造出一把简陋的刀。


他又把钉子弄弯,绑上鱼线,用小鱼当诱饵,终于钓上了大鱼。



一条大鱼肉量等于几十条小鱼,他把大鱼削成鱼片,挂在桅杆上晒成鱼干。


潘濂再也不用吃日本“生鱼料理”了,而是吃上了中国传统的熟鱼片。


鱼片越来越多,可以储备起来,以绝后患。


他孤独地在海上存活了下去,尽展中国人的心灵手巧和生存智慧。


▲ 潘濂出事和开始漂流的地点


这时的他为了避免肌肉萎缩,手上捆上绳子,在木筏旁游上几圈,锻炼自己的体力。


生存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是更大的危险却来了。



绝境!意志!

最大的威胁就是暴风雨。


木筏在狂风巨浪中上下颠簸,海水无情地卷走他的鱼干,也将他收集的淡水毁之一旦。


每次暴风雨过后,潘濂又要面对缺水无食的困境。


此时的他,只能抓住停站在木筏上休息的海鸟,直接用牙咬破鸟喉,生饮鸟血,生吃鸟肉。


一次,他用海鸟做鱼饵,竟然钓上了一条小鲨鱼。


这条鲨鱼虽只有几英尺长,但气也非常大,幸亏潘濂编织的鱼线非常结实,任凭鲨鱼怎么挣扎,始终没有能逃脱。


▲ 潘濂与鲨鱼搏斗,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现实版


潘濂与鲨鱼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把鲨鱼拖上木筏。


鲨鱼被拖上木筏,还不心甘就范,张开大口想撕咬潘濂。他拿起旁边的铁罐,砸死了鲨鱼。


之后,他就喝鱼肺里的血,度过了两天,并把鲨鱼做成了鱼片。


再重新积攒鱼片和淡水,就这样,他与风暴进行着艰苦、不懈的反复斗争。


潘濂面对第二大困境就是身体的病痛。


长时间的海水腐蚀,没有淡水洗澡,又缺乏蔬菜中的维生素,他四肢的皮肤长出了脓疮、溃烂,关节浮肿。


他浑身疼痛难忍。


气息奄奄的他早就精神恍惚,失去了时间概念,唯一的信念就是:活下去!


有时在饥渴疼痛中,他狠捏自己浮肿的肌肉,疼痛让他不睡着,否则那将是长眠不醒。


▲ 潘濂在巴西贝伦港上岸后,演示他在海上漂流时的情景


其实对潘濂来说,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精神的无助。


每天单调枯燥的生活,无限的孤独,看不到的希望,人的意志就会被一点点地磨去。


二战时期,有不少船员靠救生筏逃生,但经历了两三个月之后,就会丧失求生欲望,最后绝望、变疯,放弃生存。


潘濂也越来越感压抑无助。


特别有一次,有商船驶过,他狂喜万分,发了信号弹。


商船发现了,并开过来,当他几乎能看见甲板的人脸时,船却开走了。


多年之后,潘濂对这一幕仍然耿耿于怀,他坚信货船上的人一定看到他了,只因为自己是中国面孔,所以很冷漠,弃他而去。


▲ 潘濂漂流的路线


还有一次,美国飞机也看到了他,并给他空投了一个浮标做标志。


可惜,一场暴风雨袭来,浮标没了,他又一次失去了被救的机会。


这两次求生失败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但是他没有绝望……



获救!英雄!

当然,有人活动的海面,就意味着离陆地不远了。


正当潘濂的体力和精神已经到达极限,他发现海水的颜色变浅了,他明白快得救了。


终于,他看到了陆地,三个巴西渔民也发现了他,把他救上了岸。



这一天是1943年4月5日,他已经整整在海上漂流了133天。



好心的渔民将他送到巴西的贝仑城,休养4周,同时,他的事迹传遍了世界。


他被送到英国,成为当时英国家喻户晓的现实版“鲁滨逊”。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BME),表扬他“罕见勇气、刚毅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还根据潘濂的漂流求生传奇编写成海上求生指南。


后来,他又被接受美国战时海运局邀请,来到美国,佩戴美国商船战斗荣誉勋带,以表彰他的“勇气和刚毅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鼓舞各国海员”。


潘濂成了二战中盟国海军心目中的英雄。


他谦虚地说:“中国人跟这场战争中间其他勇敢的水手一样,面对各种困难,我们有信心去克服。


他还应美国海军之邀,现场还原他海上的求生之术,被编成了美海军作战教材手册。


二战后,美国政府特许,潘濂享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特殊津贴,并最终加入美国国籍。



他的事迹被美国作家们书写和引用。


迄今为止,他单人靠救生筏漂流的世界纪录仍然没有被打破。


潘濂也说:“我希望没人能打破这个世界纪录。”


因为这是对一个人巨大的磨难,他希望后人能避免这样的不幸发生,因为太让人绝望了!


1991年1月4日,潘濂病逝于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家中,享年73岁。


潘濂以中国人的独特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创造人类历史挑战困境的纪录。


这也代表了人类意志的极限。



如果你正面临困境,不妨想想潘濂。


人在困境中,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


有时候,“坚持下去”就是最坚定有效的信念!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

喜欢商界智慧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

版权声明:我们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觉得好看,就点一下

好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