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赚多少钱,只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百家 作者:管理智慧 2019-04-16 23:19:54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用得上的商学课》读书笔记,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李老师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作者简介路骋,老路识堂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历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聚美优品POP事业部总经理;清华MIT全球MBA;曾于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交换学习。


文 | 路骋

编辑 | 周小龙


你有多少价值?决定你价值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些人可能认为,是学历,或者资历,或者能力。其实,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是他的“不可替代力。也就是说,如果你干的活别人也能干,那你的价值就会被稀释。如果你干的活除你之外无人可替代,那么你的价值会被无限放大。

 

一、我们值多少钱?

 

我们值多少钱,其实只跟我们的“不可替代性”唯一相关。

 

为什么?我们拿薪酬举例:

 

老板决定你的薪水的时候,心里面有一杆秤,秤的左边,是你现在的收入;秤的右边,是你此刻的价值。

 

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此刻,不是你一年前的价值,不是你过往的总价值,就是你此时此刻的价值。

 

第二个词,是价值,不是贡献。

 

贡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业绩。而价值,是说这个事儿,如果我不用你,我现去大马路上招一个人,最少得花多少钱。

 

我举一个夸张的例子:

 

2018年上半年,一个区块链的技术工程师,在北京用5万块钱月薪招不到人。

 

同样一个人,1年前的2017年,他可能1万块钱也拿不到,但2018年初,他至少值5万。即便他没给这个公司做过任何贡献,一分钱都没赚过。

 

有一件事儿,跟你赚多少钱没有关系,就是你过往的成绩和贡献。我们太多的人,犯了这个职场大忌,就是把过往的贡献,等同于应该拿到的回报,拿不到的时候,就心生怨念,觉得老板亏欠自己。

 

对不起,这里可能有一点儿残忍:

 

假设你过往给公司赚过1个亿,假设你现在的工资是1万块。只要我能从市面上找到一个人,我给他1万块钱,他能够很好地完成你现在的工作。那么,你就值1万,我不会觉得欠你的,更不会给你更高的薪水。

 

简言之就是,你到底可以被多大的代价替代,你就值多少钱。自己创业,投资人决定给你投多少钱,也是如此。

 

这个有点儿残酷的真相,你看得清吗?

 

二、什么是不可替代性?

 

如何提升?

 

“不可替代性”最近很火,它由三种核心优势定义,分别是“技术碾压” “跨界碾压”、“认知格局碾压”。

 

这三个层级的不可替代性,也是逐级碾压,越往后,越难以被替代。

 

1.技术碾压

 

阿里巴巴有个传说中的人物,花名叫“多隆”,就是鹿鼎记里面被周星驰整得团团转的那个多隆。

 

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他就只做一件事儿:敲代码,解决问题。即使目前他在阿里的职级已经是P11(高级管理),多隆依然坚持在一线写代码。

 

在阿里,工程师多隆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被称之为阿里的“扫地僧”。淘宝的第一行代码,就是他敲下的。阿里的工程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多隆”。

 

多隆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的技术碾压。技术碾压很好理解,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专注进去,成为专家,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解决不了的,你能解决。

 

但是,在技术优势这里,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① 付出就有回报

 

就是 “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坏就坏在这个名字上了。看这个名字,很人多会以为,任何事儿,只要专注进去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是《异类》这本书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说法就很清楚:“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你看,人家说了,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想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不是只要投入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② 天赋是一种能力

 

打造自身的技术优势,最难的,不是后期的坚持,而是早期的自我洞见。

 

洞见什么?洞见自身的天赋。洞见天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天赋是隐性的。有一个关于天赋的误区,认为天赋是一种能力。实际上,天赋是一种潜力。

 

天赋不是你做得最好的那个事儿,是你学1个小时,等于别人学10个小时的那件事儿。每一个人都有天赋,区别仅仅是你找没找到。

 

③天赋就只有能力天赋

 

我初入职场,就发现自己在销售方面缺乏天赋。我自己反思,按道理说销售需要的能力,我都有也都不差啊:跟人说话不怵,倾听需求、客户思维、销售技巧。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就少了一件事儿——“意愿”。所以,除了能力天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叫做意愿天赋。

 

判断一件事儿,你有没有意愿天赋,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是不是一上来就特别有信心?

是不是本能上就兴奋?

是不是很容易专注进去?

是不是做好了特别有满足感?

 

满足了这四条,说明在这件事儿上,你除了有能力天赋,更有意愿天赋。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种“不可替代性”,叫做“技术碾压”。走这条路,要想清楚了,洞见自己,找到最有意愿天赋和能力天赋的那一个点,像多隆一样,五年十年不动摇,外面风吹浪打,你这里闲庭信步。



2.跨界碾压

 

什么意思呢?

 

传统的学者,研究者,虽然肚子里有货,但往往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讲得特别无聊,听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善于讲解的大学教授、畅销书作者,却往往没有互联网思维,不知道用户在碎片时间学习的需求,一味地填鸭式灌输,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用不上;

 

大量互联网自媒体从业者,虽然互联网思维不差,但是因为缺乏积累,内容干货不足,只会空讲道理,缺少案例支撑,也缺少理论深度。

 

我跨界打劫了老师学者们该干的事儿,但是他们却替代不了我。

 

这样的跨界碾压,有足够的壁垒,不是努力就可以填平的。就像当年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提到的“connecting the dots”,就是跨界的积累,打造的苹果视觉体系的“不可替代性”。

 

3.认知格局碾压

 

这里,我先讲一个商业案例:

 

2013年,美团想要进入外卖市场,当时面临一个选择,是投资已有的平台,还是杀进来,自己做。

 

当时整体的市场情况是日均几百万单,已有的平台,主要的价值,是给已经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和已经有订外卖习惯的用户,做了一个连接的平台。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商业逻辑需要判断了:这个市场能够发展多大,是不是取决于,有多少人有订外卖的习惯呢?

 

在王兴眼里,这是一个虚假命题。外卖市场的机会,不只是现有的外卖更方便,而在于说服不做外卖的餐厅做外卖,吸引不叫外卖的用户叫外卖。

 

王兴认为,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国内外卖市场的日订单规模,至少是一千万单,那个时间点的市场,远远没有占满。

 

于是,美团大力开拓三四线城市,帮助餐厅接入外卖业务,同时收购大众点评,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订餐入口。

 

结果,4年时间,美团完成了上市,如今日订单量在2500万单左右,占到60-7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

 

所以,这就是认知格局上的碾压。这个事儿,你认知到这个层级了,你就想得到,别人就没办法跟你竞争;你没认知到这个高度,你就想不到,你的位置,你的价值,就有可能分分钟被别人替代。

 

关于认知格局,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把“认知”这个词,误认为是“点子”。

 

点子就是灵机一动,就是突发创意,就是你可能有这个点子,他可能有那个点子,就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有的想法。但认知格局,是需要大量积累,大量思考,大量实践的结合。

 

还是拿上面美团这个例子来看,我这么讲出来,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高级的:就是有很多人,还没有订外卖嘛,让他们订了外卖,生意就一定可以做大了嘛。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当你面对这样重大的商业决策的时候,你的认知格局,真的能支撑你看清楚吗?

 

傅盛讲,“最核心的认知,只存在于每个行业最TOP的几个人的脑中,所以,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想获取更高级的认知,除了跟这几个TOP大脑碰撞以外,别无他法。

 

在这之前,需要大量的学习,大量的沉淀,来积累足够的认知格局,以让你能够有机会,跟这些TOP的大脑碰撞”。

 

有些人的格局,能够顺应历史,有些人的格局,能够创造历史。

 

比如张小龙。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相信,即便不是腾讯,也会有其他人做出QQ这样的产品,因为毕竟ICQ早就有了。

 

但是,微信不太一样,大家都看到移动IM这个趋势了,仅仅是腾讯内部,就有几个团队PK着做这款产品。

 

今天的微信,有十亿用户,北美的WhatsApp和东亚流行的Line,都跟微信有着量级上的巨大差距。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张小龙,我倾向于相信,微信不是长今天这个样子,微信的生态不会强大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可以百分百确定,即便张小龙的行政级别只是腾讯的高级副总裁,上面还有Pony马化腾和CEO Martin等等,即便张小龙经常不参加高管的早例会,即便微信团队在腾讯内部也不给很多事业部面子,即便有无数的人在觊觎张小龙的位置。

 

但是,张小龙不会被替代,就是认知格局上的“不可替代性”。

 

这个层级的人,想要卓越的成功,一定是靠着“认知格局”这个维度的不可替代性做到的。

 

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提升自己认知格局上的不可替代性呢?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一条,把一句话变一变就行。什么话呢?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儿的时候,从本来的疑问:“这件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改成:“这件事儿,和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

 

这一句话的改变,会让你从故步自封,只顾眼前,逐渐地发生改变,走到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轨道上。

 

我们知道,一旦进入一个轨道,那么走起来,就不那么费力,就会很轻松,不可替代性的提升,也变得顺其自然。

 

你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少呢?你做好准备来提升它了吗?(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关于用户运营的40段话,读懂的人已经赢了一半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为何大部分企业还做不好会员制?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

● 孩子王:经营1700万新家庭会员背后的组织秘密

 181年的宝洁,到底惹谁了?

 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为何能连续47年高增长,年入1215亿美元?

 

决定人生高度的

是你的思维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