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顶尖的高手,都遵循这一根本规律 (深度好文)
很多看起来不同的事情背后,是相同的规律。
把自己推进 1.01 的轨道,就会越转越快,让自己加速。把事情推入 1.01 的轨道,事情也会加速。如果想要超越阶层,那就把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推到1.01的轨道吧!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许单单
来源:单单谈互联网和人生(ID: dandaninternet)
01
多付出10%
却有高出400%的回报
早上看到一个朋友发的微博,她是位管理几十亿美金的基金经理。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话题,说飞机头等舱的人大都在看书,经济舱的人大都在看电影。
然后有人分析,经济舱坐着不舒服,所以没有很好的状态看书。的确我坐经济舱时大部分时间也在睡觉或者看电影,飞机一发动,嗡嗡声就瞬间让人发困。
坐头等舱时,半躺着舒服,旁边再放一杯茶或者果汁,的确没那么困,就有状态看看书。
同样的三小时飞行,头等舱的人比经济舱多学习了知识,还比他休息的好,比他更有精力,这样两者的差距只会进一步加大。
优秀的更加优秀。
这让我想起这十几年来我一直认为的世界运行逻辑,那就是:富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他仅有的也拿走。
这句话好像是圣经里的说的。
翻译成大白话,世界的运行逻辑就是,富的会越来越富,穷的会更穷。
我认为对个人职业发展,对企业发展,都是这个逻辑。
我讲个故事吧。
以前公司有两个同事,姑且叫他们A同学和B同学吧。两个人都是本科毕业,同时进入公司做类似职位,能力也差不多。
其实刚毕业,的确谁的能力也比谁高不到哪里去。
有一次A同学部门接到一个项目,是大老板亲自过问的项目,所以A的领导也很重视,叮嘱A一定要做好。
这搞得A同学挺紧张的,连续一个月加班加点,还去请教了好几个在其他公司的师兄,最后A的领导在汇报时大老板觉得挺满意,还在会场夸奖了这个项目组。
A的领导作为项目负责人,挺高兴,认为A在项目过程中表现挺好,给涨了一两千工资。
这个时候B同学正常工作,也没有特别大的项目,也没有表现很优异,当然也不差,就是正常。
那时候新工作的人普遍住的距离公司比较远,因为近的房租比较贵。
因为A的工资涨了一两千,而且领导觉得他能力不错,又给他一些复杂的项目,搞得他忙的要死。
于是他就搬到距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从原来的一个小时路程缩短到半小时。
算一算,涨的房租也被涨的工资cover了,也没有太亏。
过了半年,因为项目都做的还不错,但自己太忙了,于是申请招了个实习生来做助理,打下手。
这样一些杂事重复的事就让实习生做了,自己稍微可以把事情多用在关键问题上一些。
其实这时候A和B的差距已经开始拉开了,A每天上下班一共一个小时路程,而B上下班要2个小时,总体上A每天比B多工作了一个小时。
再因为A工作表现不错,所以接手的项目越来越复杂,所以能力也提高的比较快。
同时又有实习生助理,可以解放自己很多时间,不用做重复性琐事,让自己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
又过了大概一年,A因为表现优秀,就被升级为组长了,公司给所有基层管理者配备了技能培训,当然这时候工资也又上了一个档次。
他也从挤公交上班变成了每天打车上班了。
出租车上还可以听听得到喜马拉雅之类的。自己手下也带了四五个人,帮自己干活了,自己可以更聚焦解决复杂关键问题了。
而B同学这时候还是基层员工,工资虽然每年都有普调,但相比A已经差距挺大了。
其实B也不是不努力,在部门里也属于中等偏上一点点,只是没有突出。
因为觉得工资不够高,还是一直住在一个小时的地方,每天挤公交。因为公交实在人太多,路上大部分时间事看视频和听音乐。
七八年过去了,现在A已经是部门的一把手了,也属于头等舱的人了,公司给每个高管都定期有高管教练辅导,还有期权之类的。
B呢,现在也是个组长了,带六七个人吧。
回头看,七八年的时间,A和B的距离是怎么一步步拉大的?
1.A因为最开始无意间接了个重要项目而被迫特别努力,从而获得加薪和领导认可,于是可以负担起距离更近的更贵的房租,导致每天可以比B多工作一个小时。
2.又因为有机会做复杂项目,虽然困难多加班多,但能力也因此被锻炼提高的多。
3.又有了实习生助理,可以进一步节省自己时间,提高自己效率。后来做了组长,带更多下属,自己也接触更高层面的工作,而且还有机会得到公司很多培训,能力又进一步提升。
这一步步,也许最开始A和B几乎差不多,但是因为A每次的多一丁点优势,让A可以持续得到更多优势,几年累积下来,两个人已经事天壤之别了。
现在,A的年薪也近百万了,期权价值近千万。算一算,过去七八年累积收入超过1000万吧。
B年薪也有四十多万,但期权几乎没有。七八年累积收入估计250万……他们俩之间的差异已经有4倍了。
但A真的比B多付出了4倍吗?
肯定没有,其实也就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吧,等于比B多付出10%,但却高出400%的回报。
更可怕的是什么呢?
现在A因为职位高,自己也读了商学院,大部分的周末都在商学院上课,接触的人事物也都不一样。
而B呢,周末双休都在休息。本来A也就每天比B多一个小时工作时间,现在平均每周又多一两天的学习时间了。
虽然B也挺努力,但已经没有办法追上A了。
就像骑自行车的人,追一个开宝马车的人,就算很努力,两者的距离还是会不断拉大的。
现在两个人都30岁多一点,可以预测,再过10年,A的身价大概率是B的20倍以上了。
而A总体上也就比B多付出了10%,而已。
拥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它仅有的也拿走。
老子道德经里也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也就是从穷的手里拿出来补贴富的。
公司里还有另一个同事,也是很年轻的同事。
每次开会时,部门老大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他都挺积极发言的。
因为发言提问就会有一来一回的对话,部门老大就觉得这个同事还挺积极的,也挺爱思考的,有时候开会时会主动问他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因为他经常会被提问,于是往往开会时别人心不在焉看手机之类的,他都很积极投入,因为万一被提问答不上来,很尴尬。
自然慢慢的领导对他印象挺好,复杂一点的难一点的事情也就多给他做,他也就越来越多机会了。
做的事情越多,了解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建议和对话的能力,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了。后来这位同事一路晋升的很快。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因为例会上他比其他人积极提问了而已。
前面都是说的人的规例子。下面说一点事情的例子。
比如早年的滴滴,因为用户多一些,所以投资人愿意投钱给他。
因为融资的钱比竞争对手多一些,所以在红包补贴上就比对手多一些,用户看到红包多也就更愿意用滴滴,因为更多人用滴滴所以更多投资人愿意加注投资,滴滴从而更有钱做补贴以及打击对手……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
也就是“拥有的,给他更多”,有钱有用户的,就越来越有钱和有用户。
而滴滴的对手们,用户数少,融资也就少,融资少就更没有钱和滴滴打补贴战,从而用户更少,融资更难,从而陷入了负向循环,最后倒闭。
也就是没有的,把他仅有的也拿走。
虽然滴滴挺牛了,但神州专车曹操专车定位不同,他们在某些场景的高质量服务上下功夫,在这个点上做的比对手好,高端用户很喜欢,也愿意互相传播,公司在高端用户上赚到钱,就更强化高端用户体验。
这样在高端用户这个点上也形成了正向循环,还是突破了滴滴的封锁,发展的很好,一百多亿市值了。
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得到更好的教育,普通百姓的孩子就只能在普通学校普通教育。
有钱人家孩子因为好教育,所以毕业后也找到更好工作。
优秀的人有钱的人坐头等舱,出入有司机,上各种商学院,学习更多知识,普通人在上下班路上就花两三个小时,除了工作也没什么学习提高机会……
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基本没有缩小的可能。因为前面的人在加速。
所以,这个社会,虽然没有阶级,但是,是有阶层的。每个人大体上就属于自己的那个阶层,很难跳脱。
02
想改变自己命运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下面这张图,是昨天商学院课堂里的PPT。很巧。
这两条线,是过去50年,美国收入bottom 50%的人的收入占比,和收入top 1%的收入占比的走势图。
可以看到,top 1%的人的收入占比,越来越高,现在1%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另外50%的总和了。
拥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他仅有的也拿走。
这就是世界的真相。很残酷。
但是,知道这个真相,又如何呢?是为了让自己绝望吗?
是让我们知道阶层就是这么固定的,富有的更富有,而我们就这样接受世界规律吗?
很不幸的说,的确如此。99%的人都在这个规律里。
但是,对于想做另外的1%的人,想改变自己命运,跳出自己的阶层,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那就要先理解这个规律,从而利用这个规律,从而超越这个规律。
拥有的,给他更多,其实就是进入正向循环。
我们都知道1.01的365次方是38。假设1就是平均水平,1.01就代表比平均水平高1%,但持续累积的1%,就是巨大的质变。
没有的,把仅有的也拿走,也就是负向循环,0.99的365次方是0.03。
正向循环和负向循环是38和0.03的区别,1300倍的区别,质的区别。
但人脑是线性的,对幂次比较陌生,没有感觉。
所以巴菲特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他每年20%的回报率,几十年下来就成了世界首富。
知道了这个抽象的道理,怎么运用呢?
正向循环,包含两个条件,一是起点大于1,也就是大于平均数吧。
假设周围人做一个事情普遍是100分,那你要做到101分,能102分更好。
其次就是让这个循环滚动起来,形成复利。
也就是持之以恒保持101。
虽然只多付出1%,但结果却是无数倍的差别。
就像前面A和B同学的例子,每天多工作一小时时间,七八年后收入比他高400%。
也就是说,100分之前的每一分投入,只能产出一分的产出,也就是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但是,100分之后的每一分投入,就是10倍甚至几十倍的产出了。
也就是说,人的投入和产出,并不是正比例关系,而是,100分之前是大致正比例关系,100分之后是幂次关系。
这个规律,不仅是衡量人的付出收获的规律,也是事情投入产出比的规律。
举个例子。
有个自媒体写手叫雷晓宇。前两周写了篇腾讯汤道生的文章,被刷屏了。
她本来就是写作功底比绝大多数自媒体深厚的人,这算1.01了,她写每一篇深度的文章,都要做很深度的采访,并且要闭门写一两周,写作时间和态度上也是1.01了。
所以每篇文章都比普遍的自媒体下力气很多,假设做到了1.03,也就是比别人多3%,但阅读量和影响力却是别人的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
因为写的好影响力大,所以被访者也都愿意花更多时间和她聊,她就有更多素材,加上也比一般人努力用心,所以好几个1.01叠加,形成了正向循环。
程苓峰前几天发了个朋友圈这样评价她:
作为阅读的用户,我们自己可以理解,我们每天看到很多文章,但绝大多数我们都不转发,其实我们看的那些文章也没有很差,小编也花了很多精力来写,做排版之类的。
只是,这些文章没有达到让你觉得比绝大多数文章都好的程度,所以你就懒得转发了。
雷晓宇的文章转发阅读率这么高,假设是普通文章的10倍。
但她比绝大多数小编真的多花了10倍精力了吗?文章真比普通文章优秀10倍了吗?
肯定没有,只是比绝大多数小编认为值得发表的文章更优秀了一点而已,假设优秀30%,但就是这点就让用户愿意转发了。
就产生十倍以上的质变了。
程苓峰描述说“大力出奇迹”,就是把事情做到超过大部分人普遍认为ok的水平,做到了1.01的意思,比100分还要多1%。
前100分的投入,只能换来100分的产出,而额外的1%的投入,却换来了500分1000分的产出。
再举个例子。
拉勾网是一个专门做互联网人才的招聘平台。刚起步时,前程无忧
、智联招聘上面招聘的企业就只有个公司简介。
因为互联网公司普遍靠融资,所以拉勾就让每个公司都填写融资到第几轮了,投资人是谁,CEO是谁等等。
这样候选人找工作时,就觉得这个体验很好,帮助他们更了解公司信息,超过了其他招聘网站十几年来默认的展示形式,也就是超越行业默认的100分,做到了101分。
于是更多程序员用拉勾,更多候选人来又导致更多互联网公司来发布职位。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所以,这里有个“100分”的概念,也就是普遍认为OK的水平。
高中读理科的同学,估计还记得物理学里有个“第一宇宙速度”。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就会因为地球的引力掉下来。
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就可以围绕地球飞行了,不会掉下来。高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就能完全跳脱地球引力,飞往太阳系了。
这个逻辑和“大力出奇迹”的规律,几乎是一样的。
100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自媒体文章都是90分甚至100分的文章,小编也花了90分100分的力气。
但因为没有超过100,就等于物体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最后落在了地球上。
文章分数越低,转发率越低,就像上面图里的A点和B点,降落的距离越近。
但当文章超过100分,超越了用户认为的普通标准,过了这个阀门,用户的转发动力就被激发了。
过去几年每年都刷屏的网易的H5,大家还记得吧,就是每个H5都做的足够用心,远超100分,但是刷屏的效果要超过1万分吧。
所以,对个人而言,做业绩要做到比周围平均数高1%,做的比Leader预期高1%,久而久之,就不断的脱颖而出,就形成了质变。
对做事而言,就是确保做的事情够极致,超越行业平均水平1%,超过普遍预期1%,久而久之,事情就会发生质变。
如果只是做到1,和大家预期一致,和外界预期一致,1的无数次方还是1。
不要觉得上面地球的例子,只有地球有引力,束缚物体不要离开地球,不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其实,人和事,同样有一个看不见的引力,阻碍你超过100分。
03
这个引力是什么呢?
这个引力是集体的共识,更是你的潜意识。
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ok了,你也觉得这样是ok的。
这个潜意识就是看不见的引力,阻碍你超越这个OK,超过这个100分。
比如,当你回老家和一帮初中同学聚会时,大部分同学都不如你,你就觉得自己其实混的挺好的,没有觉得需要更加努力。
但当你身边一群超级优秀的工作狂一起工作时,当他们把代码写的超级漂亮、PPT做的很漂亮、每个项目都做到精益求精时,你感到的也是无形压力,也会不自觉的让自己向他们看齐。
不过,你心里的想法是,向他们看齐,不能落后于他们,不然自己就很难混了。
但是,当和他们差不多的时候,你的动力就小了。
这种趋同于群体的潜意识,就是无形的引力。
一旦达到和大家差不多,也就是100分的时候,就觉得差不多了,OK了,没觉得还需要更高。
同样是这个趋同的潜意识,让这群人形成了“一个阶层”,也是这个引力,让人跳不出这个阶层。
就像地球引力让物体飞不出地球,除非,你达到一定的速度。只要在这个速度之下,无论你多快,早晚还会掉下来。
只有超过临界点,才能逃脱地球引力,才能飞出去。
对人而言,必须突破100分这个线,才能逃脱自己阶层的引力,跳向另外一个阶层。
所以,只有明确认识这个规律,知道100分以内都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而100分之外是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才会有明确的目标,超过100分,超越集体共识,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真正起飞。
英特尔CEO一本著名书的名字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乔布斯在产品审美上追求超越平均水平的极致,让用户为之疯狂。
其他公司也追求追求产品审美,没有公司不想让产品看起来漂亮的,但只是没有达到突出,也就没人记得了。
100分以内,是应该的。100分以外的部分,才能产生口碑、产生溢价。
华为在研发投入上超越平均水平的极致,阿里在文化价值观上超过普通公司的极致,都是利用了正向循环的威力。
所以,做产品要在核心体验点上极致,极致的衡量标准就是超越普遍认为的ok标准,否则各种功能都完善,依然是平庸的。
做运营,做市场,做销售,也都一样。在极致点上1.01,才能突破,才能起飞。
要时刻监视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是在0.99的轨道上,还是1.0的轨道,还是在1.01的轨道。
王兴前段时间也说,极度渴望成功的人不多,愿付非凡代价的更少。
极度渴望和非凡代价,都是指1之外的0.01。
拥有的,给他更多。
损不足以奉有余。
大力出奇迹。
如果想要自己脱离原有阶层的引力,超越阶层,那就把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推到1.01的轨道吧!!
来源:单单谈互联网和人生(ID: dandaninternet)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经营者养成笔记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团队管理
职场沟通 | 学习方法 | 自我修炼
市场营销 | 书单 | 领导力
据统计,99%的进步青年都完成了这个操作
打开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给常识君摘一颗小星星吧★
猜你喜欢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 7959111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32437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45802
- 4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速度” 7797705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64924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13623
- 7 县委原书记大搞“刷白墙”被通报 7436203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65986
- 9 马龙刘诗雯穿正装打混双 7211472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2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