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SaaS 20年

百家 作者:牛透社 2019-03-11 02:19:42

前言

在准备这个专题的时候,中国的SaaS正处于一个分水岭,原本行业里打拼的厂商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2011年前后创业的企业,通过9年的发展,从零开始,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服务渐渐站稳脚跟;另一类是传统管理软件转型而来的企业,他们拥有完整的产品、营销、渠道和交付体系。


此外,还有一类企业,他们在经历了与友商一起培育市场和竞争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互联网企业的侵入,从而出现了第三类公司,就是ToC互联网向ToB的延伸。ToC和ToB界限的进一步模糊,导致本来拥挤的企业服务市场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ASP说起

在国内如果把ASP算作SaaS的前身,那么,要盘点的这个时代就已经过了20个年头。其实,不论是ASP还是SaaS,它们都是从企业软件领域切入,以此出发走向了别的领域。ASP当时只是一个过渡技术和形态,很快就被SaaS所替代了。


这里有个笑话,ASP、SAP和SPA在当时有点傻傻分不清楚,直到2003年才能很清晰地分辨。而ASP当时很多认知里是一种网站开发的程序,后来被风行的php代替,这也是对ASP的早期认识。


然而,上面所说的ASP是Active Server Pages(活动服务器网页)和这里要谈的ASP并不是一个东东,这里所说的ASP是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它是为用户提供配置、租赁和管理,基于因特网产业而生的一种服务模式。


就像 Salesforce 的创始人贝尼奥夫度假时在海滩上畅想的一样,通过ASP让软件交付做到像亚马逊交易商品一样简单。但是,ASP依然有其受限的地方,虽然是以网络的方式提供服务,但是每家企业用户是单独的一套代码部署,单独的数据库,企业客户全部维护起来的难度极大。


在当时,国内关注ASP模式的服务商也有,但是极少,一是对模式的质疑,二是当时网络等基础环境的不完善,这也造成了ASP在国内的昙花一现。而在国外,风靡一时的ASP很快被后来的SaaS取代。


SaaS的三段进化

以20年的时间来看,这个时代可以切成三段:


第一段:1999年-2005年,ASP 时代软件服务化。

这个阶段只能称之为软件的互联网化,只是提供服务的方式在线化,算是萌动期。


2000年前后,国内网络的普及还处于相当早期,北上广深杭的网络也只是起步阶段,现在依稀记得吱啦啦的拨号上网,以及两根ADSL合起来达到256K的网速,那时已经觉得快的不得了,可见当时企业上网还是件“奢侈”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软件网络化的进程可想而知。没有ASP生长和运营的基础环境,这个阶段的ASP或者SaaS都只能在“实验里”徘徊,并没有被企业认知,充其量是软件厂商的自嗨;


第二段:2006年-2011年,2008年云计算明确了 SaaS、PaaS 和 IaaS 的三层框架。

记得当时写过一篇文章《云计算是不是SaaS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第一波SaaS创业者面对“是放弃,还是坚持”的时候,云计算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个阶段算是SaaS 初期。


2008年算是云计算进入中国的一年,到现在已有11年,那时各地在建“云农场”、“云基地”等。阿里云2009年成立,也标志着中国运行云的基础环境逐步完善。3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也让云变得唾手可得;


第三段:2011年-2019年,资本加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aaS 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黄金期,资本市场开始关注 SaaS 市场,互联网巨头也发力 SaaS 市场,这个时期算是发展期。


从2011年之后出现了大量的SaaS创业项目,它们的出现也带动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这个阶段的人都知道,2014年之后资本的涌入让整个行业变得极其浮躁,很多项目被抢投,资本跟风严重。2017年资本变得理性,大量资本由跟进变成观望状态。SaaS企业的融资变得困难,这时创业者才逐渐从关注估值回到关注价值本身。


这三个阶段里出现了太多的SaaS厂商,也出现了太多的伪SaaS厂商,他们对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60后、70后、80后、90后

这20年里在SaaS产业推动上,有几类人是必须关注的。我试图用60、70、80、90几个年代来盘点几个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他们再捋一捋行业。


60后代表:王文京(用友 创始人)


王文京应该是国内最早一批关注ASP的人,1999年中国正处于互联网“热”的时间点,新浪、搜狐……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出现,整个中关村大街上、公交站牌上、公交车身上随处可见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巨幅广告,北上广就像被打了一针“奋兴剂”,陷入了一场互联网狂欢,那架式堪比前两年的“双创”。


当时用友正处于上市之前,也开始了从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的转型期。互联网的出现也让王文京倍感焦虑,1999年11月,美国的COMDEX,那一届的ASP是大会的主角, 王文京读透了ASP的精髓。此后用友也开始了第一次触云,才有了后来的伟库网。


而此后的20年里,用友也一直没有放弃转云的梦想,王文京算是从传统管理软件走向云端的代表性人物。


70后代表:罗旭(纷享销客 创始人)


罗旭的闯入给整个行业带来一股新鲜的力量,也让很多传统的ToB创业者感受到另类和不适。


2012年Yammer被微软以12亿美金收购,这个收购事件彻底点燃了中国SaaS人的创业热情。而大家对罗旭的认识更多是超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彪悍的ToC打法。纷享战略几经调整,现在依然能够保持在CRM第一阵营,感慨他的执行力。


罗旭完全是个外来者,毫无行业背景,也正是因为没有行业背景,他不按套路出牌变得可以理解。现在回归ToB打法的罗旭并不甘心,有一次聊天,他说,ToB一定可以玩不一样的运营方式,只是时间点还不到。


70后代表:无招(钉钉 CEO)


钉钉出自来往,在来往团队解散的最后一刻,无招决定做一款企业IM,之后才有了钉钉。一次MINI创业营上李善友教授讲“来往死了,但来往的遗腹子钉钉成了”阿里进军企业服务市场,也推动整个SaaS市场提升了一个级别。巨大的品牌效应,巨大的广告投入,疯子一样的无招带着他的钉钉“疯人院”强行“插队企业级市场”。同时进入的还有另一个巨头——微信,从企业号到企业微信,再到两者的整合,企业微信也强势杀入。那一年是2014年,是整个企业服务资本开始狂热的一年。


2017年,我连续拜访了国内头部的几家协同OA厂商的董事长,聊到一个话题就是钉钉对企业市场用户的教育,他们觉得应该感谢钉钉,至少它让老板认可了移动办公这件事。


80后代表:白鸦(有赞创始人)


经历了百度、阿里,却无限接近了腾讯,有赞早期的名字叫口袋通,后来变更为有赞。有赞作为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从创立到上市,用时5年,他算是国内SaaS第一个冲击上市成功的创业者。这个切交易的SaaS平台的率先上市,也让众多做管理的SaaS软件羡慕不已。离钱近还是有优势,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90后代表:齐俊元(Teambition 创始人)


90年的齐俊元,少年老成,做事极其低调。Teambition是他第二个创业项目,目前Teambition已经被阿里收购。坊间传闻是现金+阿里股票的方式。齐俊元算是原生的互联网居民,他对SaaS,对产品,对客户的理解和别的年代的创业完全不同。2016年崔牛会在上海做企业互联网大会,我策划了一个60、70、80、90对SaaS的理解和认知,他新颖的观点让与会的人眼前一亮。


在这20年里还有很多推动者值得我们去盘点,列出上面的几位是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年代,代表着不同的类型。


事,你应该记住的时间节点

去年崔牛会的年度大趴“2018中国企业互联网CEO峰会”上,我们整理了SaaS 15年的大事记,里面罗列了这些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而这些事件每一个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年,那可讲的事又会增加不少。


我从中选取了几个里程牌的事件来作简单回顾:


1999年用友伟库诞生。之前写过一篇文章《3.0的用友,2019年会突破百亿吗?》里面讲了这段故事。用友伟库品牌最后虽然消失,但是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企业软件厂商对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2004年XTools和八百客的创建,中国出现软件在线租赁模式产品,并进入商用,初步方案验证了市场的存在以及客户的接受度。那一年Salesforce在美国上市;


2007年1月8日,阿里软件成立,标志着阿里进军企业软件市场,他们想从前段商铺营销端向后端管理端延伸,从营销到管理,提供商户全流程管理,并且数据实时在线;


2010年10月,阿里软件关闭,阿里不再看好SaaS模式。关闭之后众说纷纭,也有人评论阿里并无此基因,而此后的一到两年里,却是中国第二波SaaS创业的开始;


2014年,对SaaS来讲是重要的一年,百度李彦宏说企业级软件是未来趋势,微信推出企业号、阿里推出钉钉。互联网巨头齐聚企业软件市场,给2015-2016年企业服务市场资本的狂欢埋下伏笔;


2016年,美团和二维火之争。原本处于两个“平行宇宙”的两家公司,突然爆发战争。二维火创始人深夜发朋友圈怒怼美团逼迫商家二选一。此事的爆发也标志着,互联网企业从营销前端走向管理后端,而企业软件公司正从管理后端走向营销前端,两者在支付端开始刺刀见红,ToC和ToB的边界变得模糊;


2018年4月16日,浪潮和Odoo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开源ERP产品——PS Cloud。它将提供涵盖协同研发、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财务共享、人力资源管理、数字营销等10000多个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全力打造中小企业SaaS服务新引擎。浪潮和Odoo的合资也标志着国外SaaS供应商落地中国的案例出现。


企业服务到底有没有春天?

春天播种梦想,秋天收获希望。

有人戏称“ToB行业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那企业服务里到底有没有春天呢?这个话题讨论过不止一次。

1999年互联网来了,行业喧嚣的春天来了,ASP将成就下一代软件。结果昙花一现;


2008年云计算来了,企业软件的春天来了,但是11年过去了……


之前调侃,企业软件的春天一直未曾来过,2015-2016年的资本热充其量也只算是一个暖冬。对于外部环境而言,每一次经济下行会给企业软件市场带来机会,历次经济危机过后,都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公司;巨头的推动效应也加速了企业对企业软件的认知,缩短教育市场的周期。但是,现在的SaaS市场已经不再只是企业软件了,企业服务的兴起会给行业带来不小的变化。


从创业者本身而言,过去更关注估值,而非客户价值。关注估值是浮躁的,很难让创业者回归初心。在企业服务市场,时刻关注客户价值才有可能看到春天。


2018年组织崔牛会新一年企业服务CEO峰会时选择主题时颇费了一番功夫,最终我们定为“回归 · 突破”,我们相信企业服务一定会迎来春天。“相信”源于几个方面:


01

资本回归理性

回归理性会导致输血速度的放缓,会更关注企业服务的本质,产品、商业模式和价值,而非一味追逐概念。“疯”过一阵的投资人也反应过来,企业服务领域需要概念,但不能仅仅只有概念。


然而资本投入的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劣币的进入和退出让投资人恐惧的同时,也放慢了加注投资企业市场的脚步——看的多投的少,或者出现了只看不投的现象。


从去年来看两个热点行业:一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拿到大量的资本会和经济下行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开始精细地管理人了;二是财税SaaS,这和政策的收紧有直接关系,在企业合规刚需推动下,财税火了。

02

用户成熟

去年崔牛会帮几个大型企业做了类似产品选型的活动,参与的全部是SaaS厂商。企业其实是有明确的需求,愿意使用产品优秀的SaaS,并且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


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种种零元中标,一元中标,无疑是抢地盘占位,但是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买单。

03

厂商日渐成熟

在传统软件时代,国内的产品形成几乎都经历了先项目后产品的路子,从项目中打磨产品,然后再产品化,走向市场再规模化交付。


而在SaaS时代,厂商比较在意研发出好的产品,所谓好的产品就是价值明确,才能走向市场。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诸多问题,而当下随着信息越来越对称,反推厂商必须重视研发,重视交付,重视价值本身。


写在最后,也是写在开始,从ASP开始之后的20年里,有很多值得盘点的人和事,文中只是提到了几个节点性的人物和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题来回顾这20年间发生的变迁。


ToB创业者都在这里

诚邀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