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答:你的金钱观,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式
作者 | Kris
来源 | Kris在路上(ID:krisgtd)
今天的话题有点“俗”,我们来聊聊——钱。
这个选题很久之前就已经放在写作计划里了,但说实话,连我自己的「金钱观」都还是一团乱麻,想系统地输出一篇完整文章,不好驾驭。
而最近因为两件事,我开始对「金钱」有了一些的新的认知,终于可以整理一篇文章,迫不及待分享给大家。
第一件事是,机缘巧合地关注了一个公众号,体量不小,阅读不低,最初聚焦于个人成长领域,和我类似,我也就多注意一下,算作对标学习。
但是,关注后的这两个月,我发现他的文章,几乎离不开一个字:“钱”。
输出的观点包括但不限于:“年轻时就要拼命赚钱”、“没有钱谈什么理想情怀?”、“下班兼职赚钱才是你的人生出路”……等等,而无一例外的,所有文章最后都会引出一件事:
“大家来买我的写作课,帮你兼职赚到钱”。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关注的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原创,真营销号。
做自媒体,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要商业变现,我非常理解,我自己也在做课程、做社群,也需要有变现的路径才能支撑我写出更好的内容。
但是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
一个被那么多人关注的自媒体,持续输出一些过于偏激的价值观,尤其是金钱观,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因为,那些关注你的读者,或许还很年轻,或许价值观还未成形,你的这些文字,可能不仅让他赚不到钱,还会给他带来太多的焦虑,甚至是人生规划的畸形。
如果仅仅是为了卖课,而去宣导「唯钱重要」的极端一元论,那么,这不是商业变现,这是赤裸裸的恶啊!
第二件事,是因为家里老大叮当的一些问题,比如“爸爸,我们家里有钱吗?比xx家有钱吗?”比如,“爸爸,你能买得起特斯拉吗?”比如,“爸爸,为什么我们家只有两个卧室呢?”……
我开始意识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金钱观」了,而如果我们作为父母,本身的「金钱观」存在问题,那么可能会间接地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不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认真整理一份自己的「金钱观」,非常重要,它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选择,让我们更加理性、积极、正向地面对金钱,而不是片面地听到一句:“别人年薪百万”,就慌不择路,焦虑痛苦。
我把自己的「金钱观」整理成了4句话:
1.钱本身没有价值,但钱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价值交换来定价。
2.金钱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能量满满,才能让你堕落沉沦,重要的是,你在金钱面前,如何选择。
3.钱要靠挣,而不是省。你挣钱的能力和效率,远大于你目前拥有的财富。
4.懂得花钱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钱和更好的生活。
我们一个个来看:
01 钱本身没有价值,但钱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价值交换来定价
钱是一种价值交换的量化工具,他本身并不值钱,但因为被赋予了这个量化功能,而获得了相应的对等价值。
钱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从以前的贝壳、贵金属再到后来的纸币、直到现在的移动支付、虚拟货币,钱经历了从实体到虚拟,从粗放式度量,到现在的精细化衡量,但钱的本质从未发生变化,那就是可以通过定价,来帮助我们完成交易。
以前你想买1头牛,需要拿3只羊跟人家换,你俩牵着各自的牲口费好大劲赶到交易地点,然后互换牲口,赶回家,这个交易过程很复杂,而且度量不精确,万一你的羊比别人的小呢?你的牛比别人的大呢?极不公平。
而有了钱就好办了,我不用牵着牲口到处跑了,一手交钱一手提羊,而不是一手提羊,另一手还得送牛。
所以,钱的终极本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价值交换。
而这样就衍生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钱是不是可以买到一切?
答案我们先不说,来听听股神巴菲特的观点:
有一年,巴菲特来北京给北大学生做过一次演讲,有一个学生代表问巴菲特:
“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慷慨的人之一,您是如何看待财富的?这种观念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逐渐建立起来的?”
巴菲特说:
“这是个好问题,那我们就来谈谈金钱”。
金钱很有用,但它买不了两样东西:时间和爱。
在超过某个特定的节点后,金钱就失去了它的效用了。
金钱可以带来很多有趣的体验,我享受投资,但是拥有更多的东西不见得会更快乐,金钱无法买来爱,无法买来时间,当人们试图通过金钱来照顾孩子时,而不是用时间来陪伴时,接下来的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就是巴菲特的金钱观。
我同意,也不同意。
同意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清单,一个无法用钱来定价的清单,比如巴菲特心中的爱和时间,比如我们心目中的亲情、爱情,或者是你养的一条小狗,这是我们自身价值观决定的。
但是,不同意的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有差异的,在你心中无法定价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
就像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可以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实就是,总有一些人把孩子当做累赘,恨不得扔下他们。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始说的钱的本质:价值交换。
看起来钱无法买到一切,但实际上,又是可以给所有东西做定价的,因为只要有交易,就有定价。
这一点「金钱观」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们所有金钱观的底层系统,因为当你认识到钱是用来交换的工具时,那么最重要的就不是钱本身,而是你想要用钱这个工具,来交换什么。
归根到底,我们是要在交换中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效用,更开心、更快乐、更富足,更有成就感。
换句话说,别把钱太当钱,它只是让你活得更好的一把钥匙而已。钥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去拿钥匙,开哪一扇门?
这个问题,要好好问问自己。
最怕的是,把赚钱当做终极目的,最后“钱有了,人没了”,这里的“人没了”,就可以理解为“人生体验的缺失”,你本来可以用钱来交换到更好的人生体验,你可以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获得不同的思维认知,得到梦寐以求的各种选择,这些都是可以用钱来实现的。
重要的不是钱本身,是你要用钱做些什么。
02 金钱是把双刃剑
金钱有两面,一个是贫穷,一个是富有。
我们在面对这两种状态时,选择不同,人生走向和结果也将完全不同。
当你贫穷时,你同样有两种选择:
一是认命,接受甚至认定了自己的「穷命」,彻底放弃抗争,甚至选择仇富;
二是不认命,选择奋起反抗,依靠努力来改变命运,获得财富。
这部分听起来像是鸡汤,但事实如此。
我的一位高中学霸同学,他当年是我们省的文科状元,一个小县城出了一个省状元,在我们那里是相当轰动的,后来他去了北大,毕业之后成了某省政要的大秘。
而他当时的家庭环境真的在班上是最差的那几个之一,印象中,他全年无论冷暖似乎都穿着那一条蓝色九分裤(不是为了追潮流,而是真的短),他父母靠做一些小生意供他读书。
而他真的是我至今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努力的一个,没有之一。
而他便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改变了「穷」的命运。
而同样的,学校里和他一样穷的人也有,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信命,“爹妈没钱,我能有钱到哪儿去?”
甚至干脆把「骂富人」当做一种天职,讨伐有钱有罪,其实是自己无力获取财富的一种变相自卑。
这种沉沦的选择,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财富出现转机?
选择不同,命运不同。
另一方面,当我们富有时,同样有两种选择:
一是把富有当做一种理所当然,甚至开始嫌弃和鄙视贫穷;
二是将富有看做一种恩赐和幸运,用富有来回馈世界。
和之前的「仇富」心理相反,很多还算有钱的人,尤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些人,会把财富当成一种天生的属性,我有钱是因为我优秀,你没钱,是因为你太懒,太笨。
确实,穷人在大概率无法接受你那样的教育,无法享受你那样的见识,他们大概率靠着努力奋斗,运气好的话,可能达到你财富的十分之一,但你要认清一点,你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正是那些财富,让你获得了比其他人都要好的基础,都要靠前的起跑线。
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一门公开课讲稿整理的《公正》一书,引导我们用批判性思维来更理性和辩证地看待财富、收入分配、平等与自由,以及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而其中很让我触动的一点,就是关于成功的理解。
很多成功人士,喜欢标榜自己的努力,但事实上,努力只是活在这个世上的基础,有太多的人比他还要努力,为什么没有获得比他更多的财富。
而真实情况是,他比其他人更轻易地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可能是一本很少人能读到的书,可能是一位高人的点拨,这些资源让他更轻松地获得了成功。
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欢高晓松,学富五车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点,但更让我认同的,是他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观:
他不止一次地提到:
“我这辈子,运气特别好,老天爷已经给了我太多太多,我恨不得给老天爷磕头。”
但他也回忆,年轻的时候,他觉得那些鲜花掌声,全是他应得的,你们喜欢我,是因为我招人喜欢啊!
但渐入中年之后,他开始转变,这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资源,其实是上天的馈赠:
就在同龄的孩子还在山沟里时,他已经上海北京到处跑了;
当别人还在抱着教材啃题的时候,他可以轻松地敲开隔壁大教授的门请教问题;
当其他人还在听收音机里那些老曲子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拿到国外寄回来的流行音乐卡带……
真正富有的人,尤其是内心富有的人,会更加理解富有的本质和原因,而不是片面地把贫穷归结为懒或笨,去鄙视或谴责他们。
接着就到了第二个选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人,选择做慈善?
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不仅仅属于自己一个人,而是因为这个世界,这个贫富不均的世界,让他恰好站在了好运那边,而既然成功源于世界,源于社会,那么就选择把财富回馈给世界。
我们看很多名人成立了慈善基金,做各种慈善,很多人会说这是作秀,我坚决反对。
不可否认,可能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发于善心,是在自己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和能力时,想要反哺这个社会的善心。
我经常和孩子们说:
“等你们长大了,我们就会去山区里支教。”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真实的想法,我有一年的支教经历,我知道这个世界真的太不公平了,仅仅和北京不到300公里的距离,那里的孩子们连足球都没见过,而这种贫穷的状态,能苛责是孩子们不努力吗?
如果我们有时间,有能力,为什么不做一些事情,来去改变这个现状,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也是发自我们反哺的善心。
回到金钱观的双刃剑上,金钱是一个中立的东西,你怎么看待它,就会获得怎样的人生,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选择。
03 钱要靠挣,而不是省。你挣钱的能力和效率,远大于你目前拥有的财富。
省钱省不出富翁,这一点我想大家都很认同。
我自己在「省钱」这件事上曾经走的弯路:
比如,买眼镜为了图便宜,一周跑了三趟潘家园……
比如,买手机为了省十块钱,横竖挑了一星期,结果还是一台小米高防手机!
比如……
算了,不比如了,类似的「省钱坏事」的案例太多了。
事后评估一下,看起来货比三家省了10块钱,但我的时间成本远比10块钱大得多啊。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一件事:
花钱,其实是在捡便宜。
知识付费这件事,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为了省钱,我还买过那种网盘课,几十块钱就可以下载几百堂课程,相当划算。但是,真正用起来之后发现,这种命省钱方式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比如「得到」平台,盗版课的音频需要我一个个下载,然后编号乱七八糟,想看文稿,我还得找半天,终于找到了,发现文章清晰度极差,看5分钟就昏昏欲睡了。
对比正版的课程体验,这简直是一种人生的摧残。
而换到正版平台之后,你可以做笔记,可以做分享,可以做收藏,整个过程及其顺滑,虽然花的钱多一些,但对比时间成本,和学习过程中的高级体验,完全物超所值。
再比如,我第一次为知识付费的产品,其实是一位豆瓣友邻的周记,他是一个超级有洞见和自律的人,我很希望看到在周记中,他对自己的梳理,最开始觉得太贵了,去看别人的流水账有啥意思,但是每当我开始堕落的时候,就看到他又读了一本书,又写了一篇文章,就开始纳闷为啥他的效率如此之高呢?
终于忍不住付费之后,我才发现,这三百块是我付的最值的一笔钱了,我从他身上汲取到的那种向上的力量,何止300块。
花钱付费,就是捡便宜啊!
接着说挣钱:
挣钱,谁都会,但挣钱能力却差异极大,所有人都很辛苦,都很努力,但赚钱能力却与努力程度并非完全正比。
我们还是看赚钱的本质,其实是你赚钱效率的高低:
大多数人在挣钱路上,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通过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来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很遗憾,这种努力并不值得提倡。
能够赚大钱的人。并不是无限延长自己整体的工作时间,而是依靠提高自己单位时间挣钱的效率。
不少读者咨询我,怎么才能做一些副业,来补贴家用。
我几年前就在想这件事,当时有很多选择,比如跑滴滴,比如摆地摊,比如做代驾,这些都是可以增加收入的方式,但是最终我选择的是写作,依靠写作来赚钱。
当时并不是笃定写作一定比其他方法赚得多,而是我觉得,写作挣钱,是一件单位时间挣钱效率更高的事。
一方面,写作本身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我乐在其中;
另一方面,写出好的内容,是能够获得更大范围传播的,一篇好的文章,观众的数量是指数级增长的,而开滴滴,做代驾,我每次服务别人所赚取的钱,是基本固定的,天花板非常明显。
既然如此,写作也就成了我的不二选择。
最近我在系统学习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程,他曾经提到过,为什么在清华好好的,要跑来在线上讲课。
因为他意识到,在学校里教学生,每年开一门课,选课、蹭课的同学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200人,但是在线上教学,就像是给自己的课程,安装了一个放大器,学生的人数获得了指数级增长,他同样一门课的价值同样也会实现指数级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内容。
但是,效率问题,并不是挣钱的本质。
为什么开网课,薛兆丰有35万读者,而其他人免费都没人来呢?
归本到底,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稀缺的能力。
一件事,如果谁都能做,那就坚决不做,因为它不够稀缺,也就无法获得足够多的价值。
马太效应,适用于任何地方,强者俞强,弱者俞弱。
你如果无法做到在某一领域做到足够靠前,那么就必然分不到太多的蛋糕。
昨天看朋友圈,我曾经写过的另一个学霸同学,学计算机的(具体方向我也不太懂),北大本硕毕业之后,去美国读博,现在应该是去了美国某大学做研究,po了几张自己的新房子照片,还有研究室的同事们,看起来状态不错。
下边留言区,有这么一条: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04 懂得花钱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钱和更好的生活。
我们开头就说了,钱只不过是我们实现价值交换的定价工具。
而用钱来交换什么,也就是怎么花钱,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花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为这就像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用钱来买装备,让自己更厉害,有炫酷,获得更爽的体验。
简单来说,花钱有两种,一种是消费,一种是投资。
关于消费,刚才其实在省钱那部分已经提到了。
我不是一个提倡提前消费的人,但也绝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守财奴。
消费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而我要做的,就是让这种愉悦感尽量更多一些。
比如,前些年很流行的断舍离,不仅仅是去更好地处置我们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
以前我买衣服,总喜欢淘宝爆款,买一件,穿一季,然后缩水变形就不再穿了,扔掉又觉得可惜。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要买就买一件价格可以承受,但可以让自己穿够两年的衣服。结果发现,虽然衣橱看起来少了很多,但是每一件都是喜欢的,每一次消费都是愉悦的。
再谈谈投资:
投资理财不必多说了,大家对于理财这件事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知。这里想说两点:
一是,低金额理财要适当控制时间成本。
啥意思呢,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把理财这件事看的很大,花了很多时间琢磨,尤其是炒股,炒到上班都在刷手机盯盘,而且还是无意义的盯盘。
但事实上,他可支配的存款不足1万元,就算你运气好,翻了倍,也仅仅只有2万块而已。
难道,你对自己的未来这么没有信心,3年之后,你月薪翻倍的可能都比你炒股翻倍的概率要大啊!
对比你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偿失。
二是,投资自己这件事,一定要下狠手。
说实话,以前的我比较抠门,尤其是对于投资自己这件事,甚至还觉得那些花钱去上各种线下培训的人,太不值了。
但后来支教那年,我看了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20岁那年,非常恐惧公开演讲,而且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有很大欠缺,所以签了一张100美元的支票,参加了卡内基的公开演讲课程,他说,这个课程完全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
正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他开始摆脱对演讲的恐惧,还在21岁的时候,完成了股票的出售,更让他惊喜的是,他把课程中学到的东西,用来向妻子求婚,这笔对自己的投资,稳赚不赔。
包括我自己,这些年花费在学习上的钱,真的不少。
比如各种付费课程,虽然很多也没有时间上完,但是哪怕是课程中的某一句话的点拨,都绝对值回那一两百块钱。
2017年的时候,我为了让自己对新媒体有更深的理解,更是掏了3万块钱,参加了一个线上社群。
现在看,当时觉得天价的3万块,给我带来的收获简直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那3万块的学费,我可能根本无法走在现在,拥有几十万的读者。
当然,投资这件事也要做好评估,不是说投资自己,就是要满世界买课程,参加社群,你要真正让这笔钱发挥最大的效用,如果花了钱,你还更痛苦了,那么,这笔消费或者投资,就是失败的。
作者:Kris ,公众号:Kris在路上(ID:krisgtd),85后/二胎爸爸/会计博士/500强央企/马拉松跑者,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20斤。个人微信:ursosonice5欢迎来撩。转载请到原作者公众号获取授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38763
- 2 36岁女子看高血压查出怀孕34周 7905946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08975
- 4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动能 7744434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41540
- 6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539879
- 7 女子8年生6个女儿第7胎再产女 7439411
- 8 大三女生练咏春一起手眼神骤变 7347826
- 9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267003
- 10 女子穿和服在南京景区拍照遭怒怼 716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