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赛中国队“团灭”?不用恐慌
澎湃评论员 西坡
近日,一则“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2月25日闭幕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杯数学竞赛中,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中国队排名第6。
这一消息与中国“奥数大国”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许多网友不满,甚至怪罪之前国内的禁奥令,即教育部取消奥赛和升学挂钩的规定。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针锋相对的声音。比如有人说:“奥数根本没那么重要,美国从来没有系统地集中式培训参加奥赛”“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培养的不是奥数,而是诚实,守信,感恩……”。这么说,比赛失利反而像是“素质教育”的胜利了。
我认为上述两种极端的反应都不可取,前者功利心过重,后者则趋于反智主义。
既然是比赛,就要正视比赛结果,输了就是输了,把输说成“另一种赢”是阿Q心态。当然,这次失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需要尊重专业意见。
此次领队瞿振华表示,只是把罗马尼亚大师杯看作锻炼队伍的机会,比赛结果不代表国家数学水平。但他也承认:“第三题我们没有一个同学做出来,显示出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具有一些高等背景的组合问题时视野不够宽阔”“我的感觉,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的基础,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扎实。”
所以说,门外汉一看到“中国队全军覆没”便大惊失色完全没有必要。这件事更不能作为否定禁奥令的依据。但是一些人把奥数说成毫无意义的“奇技淫巧”,甚至当成所谓“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同样值得警惕。
正如科普自媒体“知识分子”所澄清的,“美国从来没有系统地集中式培训参加奥赛”是谣言,美国对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队伍也是层层筛选、集中培训。
禁奥令是要刹住“全民奥数热”的歪风邪气,绝不是否定奥数,更不是否定数学教育。以前许多孩子明明没有数学方面的天赋与兴趣,单纯为了升学加分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参加奥数培训,确实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是有天分的孩子绝不会自动变成数学家。他们首先要从茫茫人海中被识别出来,然后还要经过系统专业的指导和刻苦的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数学竞赛作为一种选拔与培训机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个社会的大部分人可能终生都不用懂得微积分,会用计算器就行了,但必须有一小群人精于数学、热爱数学,否则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把潜在的天才挖掘、培养出来,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这些孩子负责。
把奥数跟诚实守信这些品质的培养对立起来非常荒唐,也不公平,难道学数学就不诚实守信了吗?这是某些“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论调走火入魔的产物。教育有自己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过于“顺其自然”。我想,当下许多家长已经逐渐明白过来这个道理。
本期实习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寄语澳门 7992460
- 2 老人取走自己卡内200多万被抓 7918841
- 3 突发:美军战斗机被击落 7889371
- 4 我国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7716112
- 5 三战是否已经开始?普京回应 7666591
- 6 湖南卫视声明 7527663
- 7 春熙路不能随便开直播了 7440242
- 8 张雨绮 为了讨大家喜欢才穿成这样 7329496
- 9 哈尔滨一公司禁止员工去冰雪大世界 7255110
- 10 马斯克被曝闯入特朗普和贝索斯晚宴 716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