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业务OR新业务,优秀人才往哪派?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anlizhisheng2015),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李老师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 陈明
编辑 | 王倩
优秀人才绝对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但一些老板为了确保老业务的利润,把人才都放在老业务。可是,如果新机会都用水平差的员工,还怎么能把握住机会?所以,创新业务一定让公司最优秀的人才去做,要舍得放弃一部分老业务,把人才释放出来。如何最大化发挥人才的价值?本文给出了6条建议。
用机会牵引人才,优质资源和人才必须向机会倾斜。
我研究增长是把它放在场景中去观察和分析的。我把增长战略总结成这样几句话:外盯机会,内靠优势;聚焦增长,乘胜追击;人才保障,机制驱动,平台赋能。
如何围绕增长最优化配置人才和实现机制创新驱动?
大原则是:以责任成果的方式把增长落实到组织层面。内部形成一个“任务市场”,针对每一个“任务”明码标价,内部“招标”,每个团队可以“揭榜”,优先内部团队,可以不拘一格用团队,适当可以通过外部招募团队(一流机制、一流人才),训战结合,用战功来评价。这也就是事业合伙人的模式。
具体来讲,围绕增长配置人才可采取以下六方面的措施。
01
小组织、自驱动、低成本、高回报
◆市场压力直接传递的,就可以简化层级,信息最为准确;
◆根据信息与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
◆机会—项目—公司,谁立项,谁负责,做大就独立;
◆多用机制,少用管理,管理是有成本的,干好干坏,让市场去评价。
一些移动互联网企业并不是没有考核,而是用机制代替了一部分考核。
02
用机会牵引人才,
优质资源和人才必须向机会倾斜
这些年的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人才误区,就是优质资源和人才都放在了老业务区域。
一些老板为了确保老业务的利润,把人才和高薪酬都放在老业务。可是,如果新机会都用水平差的员工去做,你怎么能把握住机会?所以创新业务一定让公司最优秀人才去做,要舍得放弃一部分老业务,把人才释放出来。必要的时候,老板必须突围,尤其是企业转型的时候,老板一定要全力推动。
什么叫突围?阿里讲的很到位,就是老板领头冲上去,杀出来一条血路,要闻得到血腥。
很多公司对机会“视而不见”,由于机会的出现往往和计划不一致,为了确保计划的执行而忽视机会。很多公司把优秀人才配置到解决问题中去,问题解决了只能带来正常经营的恢复,对进一步的发展并无助益。谨记不要为过去而战,成本一定要面向未来,这是张五常的思想,我很受益。
03
转型创新期几个有关人才的“金句”
人才从本质上讲是用出来的的,打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
放手干,有人兜底。
必须有历经危机、失败、逆境或高压下备受折磨的经历。
人需要压力测试。
关键要看他如何在边缘化状态如何突围的。
组织结构有利于人才辈出:事业部出人才,打粮食部分出人才,综合岗位(职责范围要宽)也能锻炼人才。
谨防老板能力太强又精力旺盛,事无巨细都要管,大树底下不长草。
04
人才管理关键在于机制
人才管理关键在于机制,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人才机制要做到三个“分离”:
第一,考核与评价分离
对于基层员工,以考核为主,鼓励英雄主义;
对于层级高的员工,更重要用价值观来评价。
第二,升官与发财分离
升官:可以理解成晋升、中长期等利益
发财:短期利益为主,达标就拿钱
华为人才培养的战略导向是在资源上投放高度聚焦战略,在利益分配上倾向于战略贡献。根据当期产粮多少来确定经济贡献,根据对土壤未来肥沃程度的改造来确定战略贡献,两者要兼顾,没有当期贡献就没有薪酬包,没有战略贡献就不能提拔,这就是以战略为导向的分钱机制。比如聚焦于主航道的市场份额、大客户、格局项目、“山头”项目、未来业务等,通过干部的晋升、配股、专项奖等进行重点激励。
在战略性项目或市场、艰苦的地方、“恶战”等去打拼容易得到提拔,这样员工才愿意到新业务、艰苦地区去拼搏,这样的人才机制是奋斗者文化的具体体现。
第三,人与事分离
对人评价:
灰度
宜粗不宜细
聚焦人的长处
底线思维
从众不从贤,这样能保证对人的评价客观公允。
对事评价:
复盘
宜细不宜粗
聚焦改善,高标准严要求
做成思维
从贤不从众。什么事情都要大家都认识一致,那就没有机会了。
05
人才战略:独木-小树林-森林
◆ 准企业家需要决断力,尤其要训练压力场景中的决断力。靠讲课和案例研究是培养不出人才的,训练和考验一定要结合场景。
◆责任承担者需要理解力
◆基层需要执行力
中国企业的人才总的来说是自我培养为主。我介绍一下万科的“春暖花开”计划。我认为万科是中国第二家完成了接班人布局的企业,它的思路很好,目标要做到1万亿,要培育一批“准企业家”,做“春,暖,花,开”四期英才训练班,每期十几个人,通过全球招募和内部提拔选人,要用5年时间把60个英才都培养成准企业家。经验证明,招聘来的企业CEO往往干不成,企业还是得自己培养接班人。
我对训战结合的理解是用兵不养兵,把人才派到前线去打仗。华为就是这样做的,把战略预备队派到全球去实地作战。训练时制定真正的作战方案,比如要攻打广东市场,先把这个市场的情况摸清楚,然后大家做方案,讨论碰撞,选出最好的方案付诸实践。
从独木到成林,再到森林式的人才驱动。一个企业要真正壮大,一个必备条件是每个层面都人才济济,中国企业要学美的、万科,这几个企业在接班人文化上都做得很好。美的培养了很多年轻的人才,在岗的人找不到理由撂挑子,你干不好,马上有人来接替你,变革所需要的人才梯队充足。大部分企业为什么不容易变革?因为没有人才池,人才匮乏,靠老板自己卷起袖子干的企业都搞不大,道理就这么简单。
06
平台赋能,面向未来,保持活力
在多变的时代,保持组织的活力与张力非常重要,面对机会要兴奋,内部要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华为很重视组织的熵减,奋斗者文化深入人心;阿里做熵减的方法跟华为不一样,比如马云经常会每隔几年来自一次“粗暴不讲理”,销售规模要倍增,资源要减半。下面的人就要按照这个目标去执行,若要目标达成,除了创新别无出路,这就是阿里的熵减。
把自己的优势“耗散掉”。把利润投向未来,现金不能分太多,华为的做法是折腾干部,用饿狼换饱狼,在最佳的年龄、在最佳的岗位、用最佳的姿势,做出最佳的贡献(黄金10年)。在成功的时候开始变革,苏宁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成功会第二天就谈危机,积极面对未来,革命者永远年轻。组织要保持开放的、随时拥抱变革的心态,熵减包括:新知识,新成员,简化管理,主动调整,反懈怠。
信息就是能量,你要吸收外部的能量。最近大家都在关注联想,把联想与华为相比,华为接受信息、吸收外部能量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不能固步自封不学习了。有人把赋能讲得很复杂,我认为赋能就是两个内容,一是你要把信息传输给对方,二是要进入实战,赋能就是“信息 + 实战”。
最后讲一点,企业要为未来投入,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企业人才开始超强配置,有的方面开始好几个萝卜一个坑。绝大多数企业做不大,转型变革做不好就是输在这个点上。必须强调一点:在发展过程中要为未来配置资源,成功的增长战略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本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 走进19家企业,连接5000+门店,发现的8个真相(独家揭秘顾客运营)
● 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为何能连续47年高增长,年入1215亿美元?
你缺的不是人才
而是出人才的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7963882
- 2 卢比奥改鲁比奥是何用意?中方回应 7969384
- 3 冷冷冷 多地将冻成这样“紫” 7800068
- 4 从年货购物车里解码消费新动向 7730463
- 5 一想到28号全员洗头就想笑 7606514
- 6 2025央视网络春晚 7577816
- 7 白头发到底能不能拔掉 7478008
- 8 林志玲不语只是一味地美 7331443
- 9 妈妈癌症晚期边吸氧边给女儿包饺子 7203837
- 10 刘晓庆回应吃鱼事件 719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