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还过个屁年!

百家 作者:营销狂人 2019-02-08 11:07:16

关注回复“营销”免费领取2G《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编辑  狂人 | 营销狂人(HLW3600)

■ 来源 |  国馆(guoguan5000)



最近华为很热,我们都知道,华为很牛逼,华为非常牛逼。但是,华为为什么这么牛,以至于让这么多人如此害怕。


凭什么?

 

《亮剑》里有一段话,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是什么样子,他的灵魂会深刻地刻进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就是什么样子的。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逼?根本原因,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身上。

 

华为凭什么?就凭任正非;


任正非又凭什么?就凭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还是那个霸道,不讲规则的世界,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欺负的中国了。



任正非:还过个屁年!


回顾去年华为的节前座谈会上,任老板发飙了。


因为这是华为的传统。新年前,老任都会和各个部门坐下来,轻松地聊一下这一年的感悟得失,让主管们聊聊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想法。


据说,在这场精心组织的某部门座谈会上,发言主要有三类:


第一种,邀功求赏型。花90%的时间来总结业绩,只有10%的内容来谈以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然后草草结束。


第二种,指鹿为马型。说存在的问题很严重,客户意见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给客户提供了很多服务,客户自己都没有事干了,所以意见很大。


第三种,避实务虚型。“人工智能”讲了好几遍,“云”讲了好几层,貌似已经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讲实实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样。


忍无可忍,老任总结的时候喷着怒火道“还过个屁年”!


01

老实人任正非

带出了踏实的华为 


今天,华为做得很大。

 

有个段子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用苹果手机的,都是月薪3千到1万的,而用华为手机的,都是月薪超过1万的。


这可能也不仅是一个段子。


一个真实的场景。就在今年10月,就在北京三里屯,苹果手机XR上市,门可罗雀;同一天,华为Mate 20出售,门店爆满。


 苹果实体店


华为实体店


当我们对华为的印象还停留在手机上时,华为其实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服务着170个国家、世界1/3的人口,拿着70%的海外收入给中国纳税。

 

人怕出名,一出名就会被放大为成功传奇。尤其是像任正非这样,44岁才半路出家创业的人,经常有媒体把他夸大成传奇。

 

媒体夸任正非:“离开体制,创业是明智之举。”

 

但任正非很老实地说:“40多岁创业,是因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条活路。”

 

原本当兵的任正非,当时被辞退,身体查出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而妻子正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家庭地位悬殊,两人闹着离婚。

 

一儿一女、老父老母、弟弟妹妹,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任正非肩上。他去找工作,没人要他。他凑了21000,创了华为,只想让全家人吃上一口热饭。

 

媒体夸任正非:“在母亲肚子里就想称霸世界,小学成绩好,大学有理想,当兵想当将军。一做华为就想做世界第一。”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我小时候成绩不好,当兵也不是优秀的兵。从小就想做伟大领袖,一创业就想做世界第一,这不符合实际。人一成功后,容易被媒体包装他的伟大,它没看到我们鼠窜的样子。”

 

媒体夸任正非:“很神秘、很伟大。”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其实我知道我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藏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

 

对于媒体的修饰和包装,任正非说的最多的,就是“那不符合实际”。

 

他从小受穷,成年参军,行事作风极其朴素踏实。做一说一,不喜欢说空话,也不喜欢听吹捧,就喜欢踏踏实实做事情。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


他这么做人,也这么做华为,这么招华为人。

 

《任正非传》记录着这么一件事儿:一个北大高材生进华为之后,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

 

对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发表了一通见解,那个高材生大概以为这样会让任正非对他刮目相看。

 

没想到任正非看完后,建议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批复如下: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病那就建议辞退。

 

当然,任正非也承认北大高材生肯定是有实力的,但他强烈反对的是,没有调查,就发表宏大见解,一点都不踏实。

 

不针对个人,任正非对每个华为人的要求都是踏实肯干。这种精神,在今天,极其稀缺。

 

华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今年更是超越苹果,越居全球销量第二位。

 

但任正非仍然不满于现状,74岁的他每天都在给团队打鸡血,鼓励大家踏实前进,稳住5G市场。

 

他甚至还严肃地告诉媒体:“不要再吹嘘华为的成绩了,这很影响华为员工的士气。”

 

对内,任正非更是发话:“不许内部员工说华为能够打败谁,在销量上取得了成绩并不代表华为已经成功。”

 

不争做第一,把第一踏实做出来。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一准则。


1991年的任正非


02

 怕死的任正非

带出了有忧患感的华为


任正非特别怕死,或者说,他求生欲特别强。

 

之前讲过,他40多岁办华为时,已经全身满是重病。换成别人,家里有人要养活,找份工作呗。一时找不到,多找找总是有的。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办法?我也是个病人啊。

 

他不是,他办企业,给自己找个未了的心愿做着,逼着自己要挑起重担来。“生命有所负重,更能前行。”这样逼着自己,不得不好好活着。

 

任正非特别怕死。生命就是一点一点的时间组成的,活着就得珍惜时间。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112个小时。就像他自己说的:“华为20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不然怎么可能在很短时间,完成产业转换和产业升级呢?”

 

华为不留懈怠的员工,任正非经常告诫员工:“30多岁就想躺床上休息,我都不敢想。”

 

任正非特别怕死,忧患意识特别强,带华为,他首先想的总是怎么活下来。


早期华为的办公室


2003年,应该是华为这30年来很最的一年了。

 

一方面,跟思科打着知识产权的官司,另一方面,内部股权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一堆事儿。

 

以任正非的性格,本来就容易居安思危,那一年他简直焦虑到不行。

 

他最最焦虑的,是华为会亡。

 

唯有行动才能对抗焦虑。

 

任正非没有时间焦虑,他得赶紧行动起来,让华为占住市场份额,只有硬场面撑起来了,企业做强做大了,内忧外患才能一步步解决。厂子没了,还解决个屁矛盾。

 

说干就干,就是2003年,华为手机业务部正式成立。原来重心在通讯上的华为,也开始关注手机领域。

 

唯有技术才能立稳脚跟。

 

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实在又焦虑的人,在他看来,只有硬实力才是支撑一个企业走远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就是硬实力的核心。

 

华为一成立,就相当注重技术和专利问题。1998年就颁布了《华为基本法》,将科研放在华为的至高地位。

 

这二三十年来,华为更是年年加大在科研上的投入和产出。

 

有数据统计,国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在1%以下,华为是其10倍以上。

 

“目前累计研发投入3100亿元,未来每年将保持200亿美金的投入。”这是华为2017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CEO徐直军给出的数字。

 

3100亿,这相当于阿里2016年营收的2倍;200亿美元,这占到华为2016年营收的25%。

 

怕死的任正非,付出比别人狠,而回报他的则是华为以每天10个的速度出产专利。

 

每天10个?!这很配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任正非。


年轻的科研尖兵任正非


2017年,据欧专专利局公布的统计,华为以2398件专利申请量居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首位,远远超过西门子、LG、三星和高通。

 

而华为的官方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华为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达到64091件,海外达到48758件,获得授权的专利为74307件,其中90%为发明专利。

 

2017年,是华为创办的第30年,硕果累累。

 

但任正非又开始怕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华为大限快到了。”

 

这一次,任正非最担心的是,技术找不到新的突破点。

 

任正非在谈话中讲到:“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想最坏的结果,做最优的创新。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二准则。



华为为什么市值是BAT的总和还要多?我和他们曾有个几个月的业务交集,对华为员工来说,没有白天黑夜,只有什么时候完成任务。



作家冯唐说:“为什么中国最有潜力,靠的就是中国13亿朴素的、低调的、勤劳勇敢、有忧患意识、以奋斗为本的民众。”


任正非,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文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原标题为:《华为,不需要你们吹捧》,部分截选自:任大客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狂人简介:深耕广告营销领域13年、资深营销老兵擅长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和品牌设计,曾参与制作了《广告人手记》  《创意就是权力》...等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