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今天的中国就少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百家 作者:十点读书 2019-02-07 16:00:39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d0820giyfcd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864"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820giyfcd&width=368&height=207&auto=0" width="368" height="207" data-vh="207"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07px !important;"></iframe>

点击上方查看十点君给你的新年礼物

文 | 温伯陵 · 主播 | 应犹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


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这种人“硬气”,做事情基本都会有所成就。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1812年,左宗棠生于湖南的“寒素之家”。


他的父祖都是秀才,除了读书以外,还兼职做农民。生在这样的家庭,左宗棠从小就被设计好人生路线:


读书—科举—做官—荣显。


要走好主流的路线,就一定要钻研《四书五经》,可左宗棠对寻章摘句的学问烦透了,就偷偷找课外书来看。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齐召南的《水道提纲》........这些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书,他都烂熟于心。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当时却是不务正业,所以结局也可以想象,左宗棠连续三次进京考试,全部名落孙山。


1838年,27岁的左宗棠黯然离开北京。



在南下的路上,他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既然考不上,那老子就不考了。”


历尽生活的磨难后,他终于发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此以后,他不再为别人而活,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至于科举、做官,爱谁谁去。


左宗棠开始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见自己欣赏的人,结果,硬生生从一个边缘人,活成了主流。


把自己做到极致,生活就有了意义。



世事就是如此有趣,当左宗棠摒弃正统学术之后,却又因“学问高深”而成为了湖南的风云人物。


第一个赏识他的是贺熙龄兄弟。


左宗棠曾跟随贺熙龄读书,师生关系十分亲密。贺熙龄也很喜欢这个学生,专门写诗夸奖他:


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

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并且在诗下做了注释:“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哥哥贺长龄也很欣赏左宗棠,称其为“国士。”名士亲自盖戳认证,童叟无欺。


第二个赏识他的是两江总督陶澍。


▲ 陶澍


1836年,陶澍请假回家扫墓,路过醴陵。恰好左宗棠在这里当老师,县令就请他为陶大人的行馆写一幅对联。


写对联而已,好说。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既说了道光皇帝亲自题“印心石屋”赠送陶澍,又代表家乡人民对其歌功颂德,高明啊。


陶澍也特别喜欢这幅对联,把左宗棠叫来问话。


这一问不得了,左宗棠马上就把陶大人给折服了,并且当场就定论:“君将来功业当在我之上。”


这一年,左宗棠才25岁。相当于大学毕业的年纪。


第三个赏识他的是林则徐。


▲ 林则徐


1849年,林则徐在云贵总督的岗位上辞职,路过湖南,特地派人请大名远扬的左宗棠前来见面。


两人在船上整整谈了一夜。


除了谈论历史、社会以外,他们的重点是新疆。包括当地的山川、水利、民族、农牧,30年后的那场大战,也来源于此。


对了,左宗棠跟陶澍的女婿也是好朋友。他叫胡林翼。


找到兴趣以后,左宗棠的人生开挂了。他在自己的世界策马狂奔,最终在“经世致用”的小众领域中成为说一不二的大咖。



有了满腹才学,左宗棠的直男癌犯了,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昵称——今亮。


他很快就证明,自己不是吹牛。


1852年,太平天国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去请左宗棠:“你不是牛嘛,麻溜的出来干活。”


41岁的左宗棠,就此开始辉煌的后半生。


他的工作相当于幕僚,但张亮基心大,把巡抚的活全部推给他,自己当了甩手掌柜。左宗棠也没推辞,如此大任舍我其谁?


他“昼夜调军食,治文书”,让太平军三个月都进不了长沙城,最终掉头北上,扑向武汉、南京。


左宗棠一战成名。


2年后,张亮基离开湖南,他又成为新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在当时,巡抚可以换人,但谁都离不开左宗棠。所以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评价: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在以后的6年中,他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以幕僚之身行巡抚之任,大家还心服口服。


我就想问问:“有才就可以任性吗?”答案是:“可以。”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和曾国藩、李鸿章的关系都不太好。但曾国藩的修养很好,能容人。


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浙江财赋之地彻底暴露在太平军的刀锋下,而曾国藩又在向南京进攻。


这时候,必须有人能独当一面。选来选去,除了左宗棠好像也没别人了。


于是,曾国藩就放手让左宗棠组建“楚军”,并在第二年举荐他为浙江巡抚,南下收复浙江。



49岁的左宗棠,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机遇。


短短4年时间,他率军横扫浙江,官职也从四品闲官,一路升为闽浙总督,爵封一等恪靖伯。


说好的经世致用,就一定要入世报国;说好的当今诸葛,就一定要建功立业;说好的指划天下,就一定要灭敌得胜。


人生最厉害的事儿啊,就是实现自己吹过的大话。



19世纪的中国,是一块让人垂涎的肥肉。


李鸿章主张重点防御海疆,防止英、法、美、日等国从大海而来,扰乱大清的财赋重地。


而左宗棠主张“海塞并重”,因为西边有强大的俄国,和从印度来的英国。


这就是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平心而论,二人坚持的立场都有道理,大清国一点都不能少。但是李鸿章却主张放弃新疆:“咱国土太大,不要了。”


此时的新疆压根不在大清手中,而是被俄国支持的叛军阿古柏占据,并且已经得到英、俄的外交承认。


这下就把“钢铁硬汉”左宗棠惹火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不要就不要了?敢情不是李中堂家的地。


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李鸿章,他毕竟有点心虚。


论学位,一个进士、一个举人;论势力,湘军日衰、淮军日强;论人脉,李氏人众、左氏孤寡。


于是,左宗棠给朝廷写了一封万言书: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幸好,还有明白事理的人,一个是军机大臣文祥,另一个,就是慈禧太后。


不管后世给老太太什么评价,但是涉及自己利益的问题,慈禧的态度还是很坚定的。


64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



当时的新疆,早已被阿古柏割据,建立“洪福汗国”。


1868年,英国就赠送了大批军火,维多利亚女王还写了亲笔信,向阿古柏致以亲切的问候。


1872年,俄国也与“洪福汗国”签订了条约。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很严重。在“安史之乱”以后,新疆已将近千年不与中原交流,直到乾隆时期才再次恢复。


到此时也不过100多年。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强硬态度,我们今天真的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既然下定决心,那就干吧。


他亲手制定了西征的战略:缓进速决。


首先是钱。左宗棠预计需要800万两白银的军费,但实际到帐只有500万两。怎么办呢?他准备向外国银行借钱应急。


平心而论,朝廷也还算给力。


在左宗棠借钱之后,朝廷看到左宗棠的决心,也大手笔支持。


据统计,从1876—1880年,收复新疆共花费5000万两,平均每年要用1000万两,占朝廷年收入的15%。


然后是武器。左宗棠向洋人买、向朝廷要,费尽心机为西征军弄来了劈山炮、来福大炮、后膛枪等装备。


英国历史学家包罗杰说:“这支军队基本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中国最优秀的统帅、视死如归的军队、世界一流的装备、朝廷的大力支持,此时的阿古柏,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1876年3月,左宗棠离开兰州,挥师西进。


战斗过程毫无悬念,1878年1月,盘踞新疆12年的阿古柏被全歼,新疆收复。


这次战役,几乎是左宗棠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他足以配得上“左公千古”的荣誉。


他是那个时代的男神,也是最强硬的汉子。



阿古柏被全歼,但伊犁却被俄国占据。


俄国的说法是“代清朝占领伊犁”,一旦清军收复北疆就立刻归还。在他们的脑子中,清军都烂成什么玩意了,还能远征?


可左宗棠就这么来了,招呼都不打。


1878年10月,朝廷派崇厚出使俄国,希望能要回伊犁。但到了俄国后,估计是伏特加喝多了,崇厚就把伊犁送给了俄国。


也不通报朝廷,就这么大摇大摆回家了。


左宗棠一下就怒了:“老子从南走到北,又从东打到西,你个老东西就把伊犁送了?啥玩意?”


回家后,崇厚被判“斩监候”,最终花30万两白银,买了一条命。


左宗棠向朝廷报告:“这次不算数,请重新派人去谈判,谈不拢我就带兵开战了。哼!”


最终去俄国谈判的,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


▲ 曾纪泽


为了给曾纪泽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左宗棠在后方也定下“三路大军收复伊犁”的新方案。


1880年,他已经69岁了。


由于水土不服,他经常早上咳血,还有浑身的湿疹,这样的身体,早已不适合远征。但想要回伊犁,自己又必须出关。


怎么办?


左宗棠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跟在自己身后,踏上平生最壮烈的征程。


曾看到一句话:“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69岁的老人,不能在家含饴弄孙,甚至有家难回,他图什么?


因为此身早已许国,再难许卿。


第二年,曾纪泽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争取回部分主权和领土。在当时,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条约签订的那一天,左宗棠刚好抵达北京。


弱国外交的胜利,他会感到欣慰吧。



在晚清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点燃一身正气作为火把,在浑浊的时代照亮自己,也温暖了世界。


23岁时,左宗棠就写下一幅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其气势之豪迈,丝毫不像前途未卜的年轻人。


近50年后,垂垂老矣的左宗棠依旧一身肝胆,在西征新疆之前,他曾写过一封家书: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鼻子一酸,哭了。


当大清的衮衮诸公在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是否知道,这个“抬棺上阵”的老人,在万里戈壁中的奋斗?


左宗棠在不顾生死拼杀的时候,是否知道,他所保卫的江山被一群瘾君子、真小人腐蚀得千疮百孔?


他是知道的。


尽管如此,左宗棠依然背对浮华,面向艰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拖着身后的老大帝国艰难前行。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真英雄。


世人都说左宗棠太犟了,可我就喜欢这样的犟骡子。


在任何时代,最缺的就是这样的钢铁硬汉。


这样的纯爷们,才是民族的钢铁脊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十点人物志

听免费人物传记 / 名人故事 / 文学名著

-背景音乐-

吕秀龄《夜闻落叶》

-作者-

温伯陵,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本文原标题《你可以一天学成“李鸿章”,但不能一天做成“左宗棠”》,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应犹,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摄影的主播一枚。微信公众号:枕边经典,聚听。个人微信号:z67021248,新浪微博:@应犹uull,喜马拉雅电台:枕边经典。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戳阅读原文下载十点读书App,领2019全年好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