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奶奶与爱因斯坦并列,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这才是最该致敬的中国骄傲!
致读者:点击上方 “商界智慧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文丨美尚君
2019年伊始,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共同进入“科学家篇”候选人名单。
左下为屠呦呦
BBC介绍称,
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巨大影响绝不能被低估。正如诺贝尔奖中所总结的,她的工作“让数百万人的生存和健康状况得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比起明星出轨离婚绯闻等内容挤爆热搜,这样的中国奶奶才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女神,才该上头条,才是中国精神的代表!
提起屠呦呦这个名字,
我们还是有很大的陌生感,
只知道这是位很牛的老太太。
那么,屠呦呦到底有多牛呢?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在非洲,一年死于疟疾的人口曾经达到两百多万。
1972年11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
率先发现了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它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0月,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的成就。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也成为史上首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
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当年的诺贝尔演讲中,
屠呦呦呼吁全世界关注中医药学,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
她说,“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
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
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2018年,屠呦呦团队在深入研究中
又有突破性发现——
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
根据现有临床试验,
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
研究人员还已证明,
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
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了,
那无疑将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将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然而,这样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生活却异常低调。
在小区里,她就是一位普通的老者,
和邻居们也多是谈自己的儿女、外孙女,
从未谈及过自己获得的荣誉。
“低调行事”,
这是街坊邻居和周围朋友对屠呦呦的评价,
也是她贯彻一生的准则。
1930年隆冬,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是银行职员,
母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儿。
父亲得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脱口而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随即便拍手叫道:不如就叫她呦呦吧!
屠呦呦就这样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幼的屠呦呦与母亲
屠呦呦的少年时代,
在父母的保护下过得还算安稳。
她的小学初中都在私立学校度过,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
屠呦呦是个脚踏实地的学生,
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学习的东西,
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只是这样平静的日子,
在屠呦呦16岁那年中断了。
那一年她患上了肺结核,
不得已中断了2年的学业,
经过长时间的调理才康复。
这次患病的经历,
让她重新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那时候学医的种子就在她心里萌芽。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在考入北京大学之后,
屠呦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药学。
要知道当时的医药学是一个相当冷门的学科,
可她不在乎外界的眼光,
既然路是自己选的,
那就坚定地走下去。
大学四年,屠呦呦成绩很优异,
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在北大读书时
时间到了美越战争的阶段,
疟疾在双方主战场上全面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
当年因为疟疾而死亡的士兵,
是因战争而死的5倍!
而原有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这样,寻找新的抗疟药物
就成为了双方的“当务之急”。
随后越南来寻求我国的帮助,
由于我国当时也深受疟疾的困扰,
于是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
研究抗疟新药。
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
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组长。
就当时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美国为了最先研究出抗疟新药,
花费巨资,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
成立大型的专家组,
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20多万种可能性药物,
可最后都没能成功。
“他们都不行,
我们的设备还没有人家先进,
我们能行吗?”
当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惑。
临危受命,压力自然是有的,
但是在屠呦呦看来,
没有能不能的问题,
只有肯不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
于是她一头扎进新药的研究工作。
为了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用了40年的时间,
其间还历经了“文革”岁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不要说知识产权了,
即使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研究的结果
也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
1972年3月,
按照523办公室的安排,
屠呦呦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
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
当时全场振奋。
在其后的临床观察中,
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
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
验证治疗效果,
在她报告了“30例青蒿抗疟全部有效”的总结后,
掀起了全国对青蒿抗疟研究的高潮。
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
继续进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
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
并命名为青蒿素。
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蒿提取物中,
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
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
从获得诺贝尔奖到如今的3年多时间,
屠呦呦从来没有停下过研究的脚步。
即使她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即使她中间身体不好住院疗养了一段时间,
对于她来说,
生命不止研究不息。
她曾经说过:
“咱不是为了得奖而得奖,
问题是为实际地拿出一些东西。”
当年因为条件有限,
只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性,
屠呦呦一直觉得很可惜。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为了发现更多青蒿素的用处,
她放弃了颐养天年的安稳生活,
依旧带领着团队奋斗在第一线。
也就有了后来
“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这一发现,
堪称送给全人类的礼物。
屠呦呦的家
在北京市东四环附近一个普通的中档小区,
房子面积不大、陈设简单,
对她来说,整个房子里最宝贵的东西,
是一个烂了一边的地球模型。
那是当时获得诺贝尔奖后组委会给她的小礼物。
烂了的部分代表着消灭疟疾的地方,
烂的地方越多,意味着消灭的疟疾越多。
每次拿起这个地球模型,
屠呦呦的眼睛里都会闪着别样的光芒。
出名之后,
无数媒体想要采访她,都被她谢绝了。
有一次一个记者登门拜访,被她邻居看到了,
直接对她说:老太太挺忙的,谁也不见。
还有一次是当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
所有记者都堵在机场的vip出口等她。
然而结果让他们失望了,
屠呦呦走的是普通通道。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300多万奖金,
也基本被她捐了出去,
用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科研工作中。
屠呦呦对年轻工作者的重视,
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曾经有一个在中医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奖项推荐了她,
结果她直接说: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推荐我干什么,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屠呦呦曾说,
“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
我们要好好‘干活’。”
朴素的话语,却掷地有声。
在屠呦呦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对荣誉加身的从容淡定,
对国家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对自身工作的孜孜以求。
如今已经89岁的屠呦呦,
不知道还能在青蒿素事业上奋斗多久,
但我们知道,
只要条件允许,
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网络时代,
通讯设备的快捷便利,
让人们时刻可以洞悉娱乐圈的风向,
却把最该关注的人和事遗落在角落里。
屠呦呦,一辈子投身科学事业,
为人类健康服务,砥砺前行,
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
成就跨越东西,却低调至极。
这样的人,
才是真正的国民女神,中国女性的骄傲!
这样的人,
不该被埋没在网络世界的
一派喧嚣和浮华之中!
这样的人,
才是当今我们最需要的超级偶像!
点赞转发!
向屠呦呦奶奶致敬!
素材来源:共青团中央,
综合:中国日报、澎湃新闻、环球网等
美尚原创编辑
喜欢商界智慧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38471
- 2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931081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69509
- 4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动能 7777234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15970
- 6 大三女生练咏春一起手眼神骤变 7506103
- 7 #马斯克对特朗普政府影响有多大# 7441368
- 8 男子钓上一条自带“赎金”的鱼 7378118
- 9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258790
- 10 女子穿和服在南京景区拍照遭怒怼 713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