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音乐作品数量上升了,但音乐审美需要重建 | 36氪专访

百家 作者:36氪 2019-01-29 15:07:02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去年云音乐对流量歌曲的推荐也是空前的,这是之前几年不会出现的”。




 | 韩洪刚



2018开年时候,丁博生了场病,断断续续直到五月,终于完全回到工作岗位,继续负责网易云音乐的运营部门,继续面对变化无端的音乐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环境。

这一年的流媒体行业远没前些年热闹,没有那么多刷屏的营销活动,没有那么多动辄过亿的版权合同,没有那么多你来我往的交锋试探,整个行业似乎脱离了欢脱跳动的青春期,而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黎明之前静悄悄。”

在静悄悄的时候,网易云音乐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磨刀”。他们调整了内部组织架构,变得更加短小精悍,反应速度更快,也完善了曲库结构,调整了产品细节,这些都是人后的工作,丁博说“可能今年砍的柴少,但刀磨得挺快”。

网易云音乐磨刀的时候,行业里的其他人也在准备弹药。

四月,Spotify上市,它向来被看做流媒体的标杆,如今也为这一行业确立了定价标准;年底,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上市,尽管经历波折,但依然获得了与Spotify相仿的市值。

但上市背后不是整个行业的欢庆。因为网易云音乐原高级总监加入而一度引人关注的百度音乐,已经悄无声息;虾米音乐依然仅次于TME和网易云音乐,但已经有了很难追上的差距。

“从去年后半年逐渐形成TME跟网易云音乐双雄并立的局面。再往前推一年还是三国演义、四国大战的局面。网易云音乐还好在风风雨雨中我们坚持下来了,活得还不错。”

“活得还不错”首先体现在各类数据上。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网易云音乐的活跃用户增长速度超过任何对手,而留存率也是业内第一,丁博没有透露具体会员数据,但说“增长幅度很大”。

但丁博并没为此而开心,他觉得2018年过得太平淡了,尽管完成了KPI,但却没了先前“波澜起伏的惊心动魄,巨大上升的成就感或者遇到阻碍的落差感”,他希望云音乐每年要有足够的亮点,要为行业做些事情。

丁博也遗憾去年对好音乐的发掘还不够。去年网易云音乐发掘了木小雅,但从0到1的也只有一个木小雅,这在丁博看来还不够 ,而且,丁博承认,为了经营上的考虑,“去年云音乐对流量歌曲的推荐也是空前的,这是之前几年不会出现的”。

一边是经营、流量和商业压力,另一边是好歌曲,创造力和发掘新人,丁博在采访时常常表现出矛盾和摇摆,他知道流量歌曲是必需的,知道大数据分发是趋势,但也知道,“如果我们完全坚持用数据流量体现的话,就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1月20日,网易云音乐在北京办了第二届“硬地围炉夜”,丁博接受了36氪的独家专访,聊了对音乐行业、音乐内容和技术趋势的看法。以下内容经36氪编辑整理。

真正的对手还没出现


36氪:2018年过得怎么样?

丁博:2018年蛮累的,前半年病了半年,后半年冲了半年。我记得去年春节整个是在发烧中度过的,到了五六月份才比较全面的恢复健康,后半年就比较忙了。

36氪:后半年冲什么?

丁博:我们网易云音乐会员在后半年增长幅度很大,要比上半年高很多。

36氪:是什么推动了增长?

丁博:有些细节的改动,我就不多说了。比如说在会员领域,在后半年做了产品功能及细节上的一些调整,包括内容上的一些策略优化,所以我们会员增长在后半年达到了比较快速的状态。

36氪:有人说网易云音乐太复杂了,太多了,不像以前那么纯粹。

丁博:我们内部也有这类声音。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考虑。在考虑时都是综合考虑的。有些人喜欢分成若干个,有些人就希望在一个集成的东西里实现,只要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串联起来。究竟哪个好?也在尝试。

短视频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把它分出去。但是你要考虑,分出去单独成立一个App,它相当于再打造一个产品,而且云音乐本身导流到一个新产品中,其实对自己也是一个损耗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合适,没有一定之规。

36氪:快速增长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吧。

丁博:也算是压力,但也不完全是压力。而且后半年竞争格局,产业格局其实就在不停的变化,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其实从去年后半年逐渐形成TME跟网易云音乐双雄并立的局面。在往前推一年还是三国演义、四国大战的局面。网易云音乐还好在风风雨雨中我们坚持下来了,活的还不错。

36氪:两强并列的格局,对竞争带来哪些影响?

丁博:我去年一直把阿里音乐当成一个X因素。X因素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好像没有表现出强势到可以迅速超过TME或者网易云音乐,但是因为它毕竟有一个很庞大的资源背景和很好的口碑调性,它在竞争格局中的时候,我们就要随时考虑他有可能迸发出什么样的能量,所以在制定策略时必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当竞争格局变化时,竞争对手的针对性包括我们的针对性也会更清晰,所以其实会对某些策略产生一些决策上的变化。

36氪:现在制定策略不需要考虑X因素了?

丁博:我到现在也不敢说完全不考虑这个因素。我们好像看起来是从三国大战或者群雄逐鹿走向双雄并立的局面,但事实上这个市场更乱了,因为不管是资本、资源还有其他各方面以及其他模式对音乐市场的野心都开始有所爆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潜在对手可能会更多。严格来讲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

36氪:潜在对手有哪些?

丁博:显现出来的威胁,我觉得目前没有。但是我们考虑的是,你要知道每一次真正颠覆一个产业的威胁都不是长年累月累计起来的,最近这些年任何一个变革都是因为某一些技术变革、或者某一种具体环境的变革导致产品形态发生变化之后然后迅速占领市场。

36氪:2018年相对平静一些,是竞争变少了,还是转到水面下了?

丁博:我们本来就不是敌人。我们有可能天生敌对的一面,但我们不应该是敌人,而应该是竞合关系,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2018年整个过程也是这样,大家在竞竞合合中过的。我觉得2019年也是这样,可能阶段性爆发一下,阶段收敛一下,阶段性蜜月期、阶段性战争期都会存在。

36氪:今年大事确实比较少。

丁博:黎明之前静悄悄。去年虽然没有大的风口,但是可以想想去年发生了多少事。腾讯主动出来想要把2C的业务形态拓展到2B,率先做出变革;马云宣布退休;阿里大文娱也做了一些整合;各种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字节跳动从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变成中国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苹果的市值一下跌了很多,其实去年好像风平浪静,但事实上酝酿着的势能很大,这些势能可能会等着未来有一天爆发,我觉得对大家有可能是机会也有可能是灾难。

36氪:感觉你今年说话谨慎了很多。

丁博:也不是谨慎了很多,确实没有去年那么清晰。去年我们是在云音乐既有的优势上坚定不移地往前发展,所以我说的很肯定,每一步怎么走。但是今年整个产业,现在5G马上要来了,短视频的冲击来了,短视频之外的,甚至跟音乐无关的,比如说拼多多、趣头条的成功,去年是打稳根基的一年,今年要消化各种各样的经验,从而制定出新的玩法策略,所以把话说得很稳没有意义。

36氪:去年网易云音乐都做了什么?

丁博:有些工作做在人后,比如说完善曲库结构,甚至调整内部组织构架,这些都是外部不能感受到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这一年的铺垫是为接下来几年更好的发展。中国有个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能今年砍的柴少,但刀磨得挺快。

36氪:去年有遗憾的地方吗?

丁博:还挺多的。我觉得2018年我们过得太平淡了,我们完成了KPI,但也仅仅是完成了KPI,对我们看来没有什么关系。在完成KPI的过程当中那种波澜起伏的惊心动魄,巨大上升的成就感或者遇到阻碍的落差感不足以让我们产生兴奋,我觉得2019年希望云音乐有更多的亮点,这些亮点可能是种自我否定,但也可能是一种进步,我希望是对行业有帮助的,绝不仅仅是我们完成了一个KPI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估值上升了,离IPO又近一步了。这些事已经有人走过了,跟我们没太大关系。


中国音乐在吃老本,审美需要重建


36氪:“硬地围炉夜”今年是第二届了,跟去年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丁博:今年可能我们更聚焦在音乐上,今年在我们做策划的时候就对本身的音乐性考虑得比去年要更多。另外,大家可以看到今年在独立音乐人的圈子里或者原创音乐人圈子里面有一些趋势变得更明显。比如说音乐类型更加丰富,去年的时候我们更主要集中在民谣领域多一些,像今年比如说说唱、民谣、流行、电音等都比较丰富。

36氪:为什么2018年有更多音乐类型爆发出来?

丁博:2017年就有很多音乐类型爆发出来,只不过大家没有感觉到。2018年比如说因为某一种类型出来之后,大家更关注这个音乐类型了,就觉得这个很好。

在《中国有嘻哈》出来之后,我们说说唱音乐是插队的,按说应该是电子音乐。这么多年做爵士音乐节,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大家一直都觉得小众。古风音乐圈火了多少年了,河图、贰婶玩了多少年了。动漫音乐有多少人喜欢。只不过以前大家没有关注,但是现在拿出来被大家看到了。

36氪:好的内容被人看到需要有放大器,电视、综艺都是放大器,现在的放大器是什么?

丁博:网易云音乐应该是其中之一,其他的放大器也有,大家接触到的东西多了,有些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或者放在你身边你没去听,这个频道在这呢但你没有播,但是突然这个频道有一个很好的节目,你发现这个频道内容不错,以后就多看看。就这么简单。

36氪:网易云音乐有偏向吗?

丁博:偏向好音乐。但是我们去年也受流量影响,去年云音乐对流量歌曲的推荐也是空前的,这是之前几年不会出现的。这个没有办法,所以风潮就是风潮,人在其中无法逃离,只不过或高或低,我们希望在风潮之中大家能保持一点清醒。把风潮利用过来。

36氪:去年也陷入一种流量焦虑?

丁博:也不算流量焦虑,只是对流量歌曲的关注度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数据型的歌曲我们完全没有,也不可能。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品质型的音乐在这里面。

36氪:虽然类型多了,但是好内容还是没有太多。

丁博:去年并没有产生多少赵雷、李志。去年毛不易的作品确实也不错,这点还是值得骄傲的。像木小雅算是意外的发现。我跟团队说,找到两个木小雅,我都觉得你做的很不错。但是没有找到。

36氪:有人曾经说中国音乐要么依靠选秀,要么靠老音乐家回第二春第三春。

丁博:我们一直在吃老本,甚至吃的是80、90年代2000年初的老本,甚至更早的30年代、40年代。吃到现在没有什么可吃了,因为我们缺少休养生息的过程,竞争太多。其实音乐行业这个阶段不是需要我们彼此竞争到什么程度,而是彼此要休养生息,让这个行业焕发出更好的生产能力、爆发能力、IP产出能力,积累更多的财富。

36氪:原创音乐人就是在做重新找回创造力这件事?

丁博:是,找回创造力。你要明白,中国的音乐并没有强大到真正可以和欧美对抗。反而90年代创造力更旺盛。现在作品数量起来了,但是作品流传能力、沉淀能力都下降了,甚至对作品审美也下降了,回到十年以前甚至十几年以前的状态。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有些很优秀的歌曲拿给欧美的朋友,人家会认真地说,这个歌很好听,这是你们最新的儿歌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中国音乐现在都不需要学习欧美音乐,他们太强了,就像中国篮球学习NBA的打法,我们一定输得很惨。

36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好内容?

丁博:不知道。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至少两句话:传得开,留得住。现在很多是传得开的留不住,留得住的传不开。

36氪:去年的时候您说不打算从原创音乐人这收回付出的成本,现在有商业模型了么?

丁博:我们其实云音乐本身是要考虑商业模型的,它不是公益而是生意。具体到原创音乐人这边我们要去从他们身上赚什么钱,其实我们没有单独的考虑。

云音乐更多的商业模式还是从整体方向考虑,比如说广告收入,我们去年也开始有尝试在品牌广告之外还会有一些流量型广告的尝试,我刚刚提到会员去年达到了迅速的增长,今年在这方面还会有更多的计划。数字专辑售卖,去年售卖依旧保持了很好的竞争能力,包括一些周边的售卖,云音乐商城等等。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在去做。你说有没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其实整个行业都在想,整个行业都希望有新的商业模式出来,但是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这几块。

36氪:音乐人类型越来越多,分众化趋势更加明显,怎么保证提前理解用户需求?

丁博:我们有一个几亿用户的大平台,有每天海量的播放数据,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通过数据的方式我们能对音乐圈得出的结论和了解比普通用户要多,这首先保证了我们可以在前面做些东西,更何况我们会对某些精准人群的行为进行判断,通过他们的行为推导出来的作品再往更大层面上推,最后成为全盘推广的可能性。

其实我们是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把人群中走在最前面的人的审美行为进行了分解之后,用这种行为来指引大众,而不是说我们每个编辑都应该站在大家之前。这已经不是音乐编辑时代,或者说我们通过我们的技术或者说平台的数据,我们会在全国找到几千万音乐编辑,然后通过他们的编辑能力去引导更多的受众。

36氪:有人说现在人的音乐审美被破坏了,可能重建吗?

丁博:会,但是挺难。其实整个市场中,为什么我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保留一定的非数据推送东西?因为如果我们完全坚持用数据流量体现的话,就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我们正在进行36微信公众号调研

诚邀你花几分钟的时间

填写一份问卷

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字节跳动推出首款视频社交产品「多闪」,定位熟人社交|最前线

网易云音乐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6亿美元 | 36氪独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