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嘀嗒顺风车,杀不死的社交野心

百家 作者:电脑报 2019-01-29 10:30:32

不少网约车平台推出顺风车业务的时候,为了增加用户黏度,在基本的交通功能之外可能会在社交功能上有所侧重。但是自去年夏天受乐清女乘客顺风车遇害事件的舆情影响,顺风车产品社交化引来不小的争议,最大的争议点则在于可能诱发重大安全风险。


彼时,滴滴宣布将全国无期限下线顺风车业务,并且下线整改中的顺风车已去除社交功能,采取的措施包括: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价功能,合乘双方的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同时评价行程满意程度仅与出行行为相关,不向第三方展示,依法保护用户隐私。


滴滴顺风车暂停后,给嘀嗒平台的用户注册量带来了一波增长。作为与滴滴出行拥有类似业务模式的嘀嗒出行,其顺风车业务虽然没有受太多影响,不过也问题百出。


比如:起点和终点的匹配吻合度算法不准确,出租车司机抢不到真实订单等等。嘀嗒平台的顺风车匹配几率、顺路程度,都需要依靠足够大规模的用户群和数据精准匹配。显然,受嘀嗒平台规模的限制,还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人群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打车软件作为一个工具类软件,除了服务以及用户体验之外,安全保障也是用户最为担忧的一面。


本月初,据红星新闻报道了四川眉山女子李某网约嘀嗒顺风车的遭遇。


据悉,1月9日,李某网约了一辆眉山至资阳的嘀嗒顺风车后,接单车主却发来“约一下,免费拉你到资阳”的信息。下图是李某丈夫提供的她和顺风车车主在嘀嗒出行平台上的临时会话聊天记录等信息:



在这则对话中,车主不仅语言轻浮,甚至大言不惭地称“现在是什么社会你搞清楚吧,就这样子没有啥子说了”,还称“订单不取消,等会车费就到账了”。


随后,李某怀疑车主有不良动机而担心自身安全便取消了订单,同时拨打了报警电话。李某根据警方建议,当天向平台投诉了车主。


当日下午,嘀嗒出行联系李某称送20元优惠券,并表示对涉事车主予以永久拉黑处理,还将调查此前乘坐该车主的人,看有无同样情况。随后,嘀嗒出行平台表示,车主在乘客投诉后自行在平台进行了注销,目前平台已将其永久拉黑处理。按照嘀嗒方面的解释,该车主并非平台的认证车主,不排除有违规的人不按规则做。


同时在这则新闻下面有不少网友留言吐槽网约嘀嗒车的糟心经历:



嘀嗒平台自去年以来,被曝料出现司机骚扰乘客的事件时有发生。


自去年网约车事故频发后,很多用户担心打车涉及个人联系方式、住址等敏感隐私,事后会被司机骚扰,存在不安全隐患。譬如滴滴等App则提供了虚拟号码供司机和乘客沟通,订单结束之后司机将无法联系到乘客。但从微博等渠道的用户反馈来看,嘀嗒并未对用户电话进行加密处理,已有多起司机骚扰乘客的案例发生。



不仅如此,在APP功能方面,去年根据南都调查发现,嘀嗒顺风车还有专门的“嘀嗒结伴”频道,此频道充斥着各种爆照交友求脱单的内容,用美女照片吸引男性用户加入。


彼时恰遇滴滴顺风车安全整改,嘀嗒迫于舆论压力暂时关闭了该频道,但当被问及后续如何整改时,嘀嗒并没有给出任何回复。被质疑是否打算风声过去之后再换个马甲重新上线。


同时,在注册流程时,嘀嗒还设置有“情感状态”的选项,用户是单身还是已婚和打车出行有何联系?令人匪夷所思。



另外在滴滴顺风车下线,专项检查开始后,嘀嗒顺风车仍在推荐乘客选择安全性更低的副驾驶位置,宣称那样“更有礼貌”,司机和乘客均可在个人信息设置中输入评价标签,订单结束后,还可互加好友,社交导向较强。


事实上,嘀嗒出行在宣传方面也一直存在打擦边球的嫌疑,其官方公众号从2015年到2018年间经常用低俗的标题进行宣传:


2015年7月6日,《每天挤公交,挤得事业线都出来了!》;

2016年6月24日,《如何判断ta是爱你,还是撩撩而已》,《这则比杜蕾斯还污的悬念广告,竟然是嘀嗒拼车做的》;

2017年1月26日,《这位美女车主,咱们。。。。。。》;

2017年4月1日,《下周将有不可描述的事发生》;

2017年5月29日,《你宽衣解带,我款款相送》;

2018年3月2日,《来!共享炮,了解一下》;

2018年4月1日,《快来关灯,已经等不及了》;

2018年4月26日,《如果没有那次“失足”,他就能实现月薪20万,住进带草坪的大豪宅》

……




很显然,嘀嗒出行的品牌宣传,倾向于把顺风车描绘成一个偶然的社交场景,一次意外的邂逅,他们之前的广告明显带有强烈的两性社交引导倾向,吸引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司机入驻,乘车安全从这一步,就已经走向了失控。


并且如今专项检查已经结束,滴滴顺风车仍在下线整改中,而嘀嗒顺风车平台上仍然留存着种种“社交”痕迹。


调查显示,打车平台获取并展示过多的司乘双方个人信息会导致过度社交行为甚至出现针对用户个人的挑单行为为某些犯罪造成便利条件。


试想一下,在城市的深夜里,如果一个乘客被标注了“美女”“漂亮”“性感”等标签,或将意味着她被接单的概率更高,同时这些信息使得她成为一些顺风车司机特别“注意”的对象,甚至该司机可能是专门开着车在大街上游荡,就等着接标签为“xx性感/美女”的人,这样的人难道真的会是一个“有料又有趣”的精英吗?


毫不客气的说,当一款出行工具被加入社交功能,这无异于是一款线下社交平台。即便其产品初衷多么美好,它随时都可能成为发泄荷尔蒙的工具。


出行归出行社交归社交一款出行打车软件,还是不要硬跨界做交友软件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电脑报新媒体矩阵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