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法律思维运用在信贷项目评审中?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王祖锋
信贷项目的评审,本质上是一种信息采集、信息解读、形成判断的过程。从专业分工上说,需要从财务、法律、金融等各角度进行采集、解读。各种专业分工的背景下,是否存在共同的思维特征呢?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共同的思维特征就是法律思维。无论是法律专业人员,还是非法律专业人员,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运用这种思维进行评审。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职业人的思维模式。法官、检察官、侦查员,律师,企业法务以及所有从事法律工作的人,都在运用同样的思维解决法律问题。法律思维的主要体现为证据思维、逻辑思维、程序思维、规范思维、社会思维等。在这里,我们以证据思维、逻辑思维为例,阐述法律思维如何运用在融资担保项目的评审。
众所周知,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人是通过将社会事件转化为法律问题,通过法律方法解决法律问题,从而实现法律的规范功能。那法律人是怎么解决法律问题的呢?“采集证据--法律事实认定---法律结论”,这是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路径。在这里,对证据的采集、分析是整个法律结论是否公正的重要前提。所以,重视证据采集和分析,是法律问题解决的头等大事。
在项目评审中,对信息的采集是评审的起点,也是评审的重中之重。信息如何采集?面对不同的信息来源,如何甄别判断真实的信息?这就可以借鉴法律人的证据思维。
首先,要树立基本事实要有证据支持的观念。比如,客户陈述有一套房产,那就应提供该房产的权证、购房合同、房款支付、税费缴纳凭证等其中之一;客户陈述有收购某公司,已支付首期款,余款未付,并以此为融资理由,需提供该前期洽谈的相关书面文件、部分款项支付凭证、目标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等;客户称一笔涉诉记录已经结案,应提供该涉诉的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款支付凭证。倘若只是有客户的陈述,没有证据提供,该情况难以得到核实,不能作为项目判断的依据。
其次,要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在解决法律问题最典型的诉讼庭审中,诉辩双方对证据的真实性的质证,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真实的证据,才能客观反映信息来源。很多情况下,项目判断失误主要来源采集信息失真,而不真实的证据是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评审中,对关键信息的材料,要复核原件,确保原件和复印件一致;如重要证照或者第三方出具的材料,除复核原件外,还可通过官网或者直接向第三方机构以书面或电话、上门进行确认。现实中,项目经理将未经和原件复核的复印件作为报审材料,而评审人员仅限于审查复印件,难免失察。
再次,要审查证据的关联性。除了真实性,还要审查证据和待证事实的联系,这就是证据的关联性。如真实的银行流水,是否必然印证销售经营情况?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还存在票据、现金走账的销售收入,银行流水不能必然印证真实的销售经营情况。纳税申报表,是否必然证实企业销售收入?答案也是不一定。这个要看企业行业、上下游对开票的要求等具体情况。所以,对真实的证据,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解读。
最后,要分析不同证据之间的证明力。在诉讼法上,对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存在一个认定的过程,即“认证规则”。如当事人对自己有利陈述或者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未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对方不认可的,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这些都是认证规则。在项目评审中,对同一信息,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证据。如证实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有资金流的证据(购入原材料、售出货物的银行流水)、物流证据(采购单据、送货单、出仓单),还有水电费单据、工人工资表、纳税申报表等。上述证据,从不同的角度证实实际情况,要综合分析内部的联系和合理性,得出真实的信息。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法律人最重要的思维特征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判断。法官裁判案件的过程,最典型的运用了形式逻辑中的三段论,下面是一个关于担保主体不适格的判决主文:
“本案中,财政所是国家机关法人,林业工作站是依法成立的事业法人,其职能均为公益性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担保法的司法解释》(下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条“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的规定,上述二个主体均因不具备担保主体资格,该担保无效”。
----上面的判决,蕴含了一个逻辑学中典型的“三段论”推理,它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在这段论述中,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条是“大前提”,关于对担保人的主体性质的查明是“小前提”,担保无效就是“结论”。法律人就是通过这样严密的逻辑思维,抽丝剥茧的推导出结论。
在项目评审中,评审人员的职能就是通过分析得出项目执行结论,即回答“项目是否操作”“项目怎么操作”这两个问题。通过证据思维可完成信息采集。但采集的信息涵盖了财务资料、非财务资料,可能是纷繁芜杂、零碎无序的。如何在零散的信息中抽绎出项目的基本面分析、风险点的揭示,从而得出项目执行结论,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这个桥梁。现举例说明:
某家具生产企业z公司,系为扩大再生产,拟通过S担保公司向银行申请担保贷款1000万元。在项目评审中,评审人员采集到如下信息: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Z公司存在1笔涉诉的裁定书。裁定书载明:原告李某诉Z公司民间借贷一案,于2014年7月在H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因李某提出撤诉,法院准予撤诉。案的案件受理费为57692元,减半收取28646元。项目经理向Z公司实际控制人A核实上述诉讼,A答复是一笔72万元的诉讼,已经履行,所以李某撤诉解决,A为此提供了支付单据。
对于该笔涉诉情况,表面上看,有准予撤诉的裁定书、且有履行证据,上述材料也没有异常,结案似乎可以认定,那么Z公司不受该案件的负面影响似乎成立。但是,评审人员经仔细查看裁定书、支付证明、以及A的陈述这三个信息,推敲其中的联系,却发现有重大疑点。首先,在涉诉金额上,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计算方法,该案件57692元的诉讼受理费反推出李某起诉金额应该是655.6万元,而不是A陈述的72万元;其次,S公司提供的72万元支付证明,是李某在2014年5月出具的,而李某在2014年7月才提起本诉讼,故该72万元根本也不是本案起诉之后才支付,故本案的撤诉,和Z公司向李某支付72万元没有因果关系。基于这两点的分析,评审人员认为,Z公司隐瞒了涉诉的金额以及撤诉的背景。为探究该案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该笔民间借贷的具体金额以及余额,评审人员要求项目经理对涉案信息进行补充调查:1、通过各种方式核实该涉诉的真实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去H市中级人民法院阅卷、向李某询证);2、提供涉案的全套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起诉状、双方涉诉证据;3、双方的和解协议(如有)以及诉后履行材料。
经多次沟通交流,Z公司承认涉案500多万民间借贷,尚未偿还。评审人员认为,由于存在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该担保项目具有较大风险。最后该项目被评审会终止。
通过上述案例可知,涉诉金额和诉讼费、履行和撤诉,均相互关联。故每一个信息不是孤立的,评审人员就是用逻辑思维,将上述零散的信息有机串联,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得出相对客观真实的判断。评审人员的使命,就是根据担保申请人的历史和现状,评价其未来,这是需要环环相扣、层层推演的。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证据思维、逻辑思维,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法律思维的特征。法律思维作为法律人独有的思维特征,因以法律作为分析工具,在对待融资担保的评审中,不能像财务工具那样,从定量的角度对担保申请人作出数据化分析,从这个角度说,法律思维对项目评审是有局限性的,是有界的。但,项目评审本质上是信息采集、信息解读的过程,法律思维从更高层面揭示了信息采集、信息解读的正确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思维超越了项目评审本身,广泛适用于人类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各个领域,故是无疆的。有界而无疆,法律思维在这有无之间彰显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无穷张力。
☑ 授信审查解决的4大问题——谁来借款、贷款用途、还款来源、风险防控!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20800
- 2 女子穿和服在南京景区拍照遭怒怼 7970885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97551
- 4 2024 向上的中国 7782548
- 5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695582
- 6 大三女生练咏春一起手眼神骤变 7583201
- 7 胡军演洪七公 7406230
- 8 男子钓上一条自带“赎金”的鱼 7323565
- 9 赵丽颖带儿子探班 7259615
- 10 高考601分女生为何选择殡葬专业 712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