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位诺贝尔奖得主!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
置顶公众号,关注世界局势与中国未来。
![](https://imgs.knowsafe.com:8087/img/chayuqing/2019/31a70b7619bd63b1aca36967b73868f8.jpg)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国立场·百姓视角·分享天下事
国际局势·财经热点·文化哲学·讲好故事·关注不后悔
新榜、清博 连续2年全国公众号总排名前5
右下点【好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于敏同志,走了。
2019年1月16日,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走完了93年的人生。
九十三年,于无声处听惊雷。
![](https://imgs.knowsafe.com:8087/img/chayuqing/2019/ca2aedbf7e5455df256c148f950bc369.jpg)
一
于敏是个天才。
1944年,18岁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那年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研究生。
一次数学考试,题目难度极大,数学系本系学生的平均分尚不足20分,最高分不过60分。
但一张100分的试卷震惊了校园。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试卷竟出自一个物理系旁听生——于敏。
于敏对理论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更重要的,天赋。
年轻时听学术报告,于敏可以在报告人刚刚列出公式时不假思索地给出正确答案。
日本理论物理学泰斗朝永振一郎赞叹于敏为“国产土专家一号”,因为这个年轻人从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接受任何外国理论物理学家的指点,全靠自己钻研,就将中国的原子物理水平带上了新的高度。
然而,历史偏偏同这位注定要成为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年轻人开了个玩笑。
1961年的一天,于敏的领导钱三强找到他,问到:“院里研究决定, 请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你看怎么样?”
自1951年他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来,于敏已经在原子物理领域徜徉了10年,奋斗了10年。
接手氢弹研究,就意味着隐姓埋名数十年,一生默默无闻。
更何况,氢弹理论并不是于敏最感兴趣的课题。
但于敏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
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氢弹来!
于是,中国有了氢弹,有了武器化、小型化、威震敌胆的氢弹。
二
想起了华罗庚同志。
一个终身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奇才。
![](https://imgs.knowsafe.com:8087/img/chayuqing/2019/89f08bcf4263d863656945c64be0f6a3.jpg)
从15岁开始,贫病交加的华罗庚,用5年的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所有数学课程。
19岁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岁时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中国数学界。
21岁破格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员,自学多门外语,并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
23岁,破格升任清华大学助教,上讲台给年龄差不多的本科生讲微积分。
华罗庚的天才甚至令应用数学巨擘诺伯特·维纳倾心,1936年,年仅26岁的华罗庚在维纳的极力推荐下,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
彼时的英国,是世界数学的中心,剑桥大学数学系主任哈代更是学界翘楚。他对华罗庚说,如果你愿意,两年就能拿到剑桥博士学位。
但华罗庚回答到:“我只有两年的研究时间,自然要多学点东西,多写些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缛节,太浪费时间了。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康桥两年,华罗庚成长为拥有世界声誉的大数学家。
1950年,荣誉等身、已经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华罗庚,毅然选择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有人说,这是华罗庚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因为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这位数学奇才牺牲了个人的学术研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和用数学方法发展生产力上。
数学界少了一个高产的论文作者,中国多了一位人民数学家。
三
不能不提钱学森同志。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立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工程控制论,还有你所知道的关于航天科技的一切……
能获得上面任何一个头衔,在上面任何一个领域取得突破,都是科技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钱学森,“我全都要”。
![](https://imgs.knowsafe.com:8087/img/chayuqing/2019/7ad5d93e97d06503920e21cd2e958a53.jpg)
1955年,这个“走到哪里都能顶五个师”的人,终于冲破千难万险,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在与学界的朋友聊天之时,我总能听到一种观点:
“如果钱学森留在美国,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
“如果华罗庚留在美国,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
“如果于敏去美国,哪怕不去美国,在国内做理论物理,中国早就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了。”
我相信,凭借他们过人的才智,在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发达、科研条件最优越的美国,他们一定能做出同样惊人的学术成就,他们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甚至可以比在国内多得多。
那样的话,于敏、华罗庚、钱学森的学术成果,当然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毕竟科学无国界。
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旧中国,千疮百孔;新中国,百废待兴。
经历过旧中国的科学家一定感同身受。
在美国,就算论文千百篇,就算个人荣誉齐身。
但在大洋对岸,人民依旧要生活在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下,人才队伍亟待建立,生产力亟待发展,国家渴望安宁。
一边是自己,一边是同胞,何去何从?
这些为国奉献的科学家,一定用他们智慧的头脑思考过这个问题。
不能做点什么改变亿万同胞的命运,于敏不能接受,华罗庚不能接受,钱学森不能接受。
他们如果留在国外,他们如果选择潜心于学术研究,固然能够为人类的伟大成就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同胞们能够分享人类的伟大成就,让同胞们永远不用担心被“开除球籍”。
所以他们回来了,牺牲了自己,为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竭力尽智。
我不是英雄史观的信奉者,我相信,即使没有于敏、没有华罗庚、没有钱学森,中国依然能突破氢弹,生产力依然能发展,卫星依然能上天。
但时间必定大大延后,我们会错过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中国也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像今天这样安宁。而英雄的作用,正在于此。
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侠之大者?
什么是国士无双?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
![](https://imgs.knowsafe.com:8087/img/chayuqing/2019/753c0d7ee133ceb856b76452b2d00e3b.gif)
网友说:侠之大者,护国之安宁!
也有网友说:我们从来不是敬重诺奖的威名,而是敬重诺奖得主为人类事业作出的贡献,先生的贡献不需要诺奖来证明!
来源:知乎@共青团中央、微博@共青团中央,作者:石豪
写文章熬夜艰辛,战友们记得在右下角点下【好看】以示鼓励!
点下图进【睿意生活馆】购【占豪己亥典藏特礼】
俄发强烈警告:美国要政变委内瑞拉了!
毫无疑问,美国这是在对委内瑞拉实施政变,那么成功概率有多大?为何以前美国不对委内瑞拉政变而选择现在?相关评论,请看最新占豪在新财迷的分析。
思考者在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static/img/ewm.jpg)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见证亚洲人民团结和友谊 7972342
- 2 四川宜宾山体滑坡30余人失联 7972081
- 3 《哪吒2》打破好莱坞影片垄断 7877891
- 4 各国运动员共赴冰雪之约 7701460
- 5 导演饺子初中班主任发声 7632526
- 6 女子感染罕见病毒昏迷 醒来就2025了 7508483
- 7 攒点肉真的能扛病 7445229
- 8 正部级“女老虎”李微微被决定逮捕 7336923
- 9 《哪吒2》的风吹到了美国 7259688
- 10 特殊春节彰显别样活力 719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