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膨胀速度到底有多快?
上个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提出的哈勃定律成为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用公式表述为:v=H0D。其中,v 是由红移现象测得的星系退行速率,H0是哈勃常数,D是星系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注:2018年10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哈勃定律更名为哈勃–勒梅特定律,以纪念更早发现宇宙膨胀的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验证与研究,宇宙膨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有一个问题却让天文学家焦头烂额——宇宙膨胀速度到底有多快?要知道,天文学家利用不同方法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估测,得出的结果却存在超出测量误差范围的差异。
宇宙膨胀速度一般用哈勃常数来表征,而估算哈勃常数的方法最常见的有两种。
其一,用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测定星系的距离,再结合红移现象测得的星系退行速率,用哈勃定律推算出哈勃常数。2016年,天文学家分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19个星系中的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的观测数据,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计算出哈勃常数为73.23 ± 1.74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其二,利用大爆炸的余晖,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微妙的起伏,推算宇宙膨胀速率,得到哈勃常数的数值。目前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最精确的观测来自普朗克卫星。根据普朗克卫星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哈勃常数为66.93 ± 0.62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令人头疼的是,这两种方法各自都有着可靠的理论基础,但得到的结果却存在超过8%的差异,已经超出测量误差范围。这意味着,我们目前对宇宙膨胀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天文学家一直争论不休。
近日,一项发布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的研究采用另外一种新方法对哈勃常数做出估算。这种方法是基于对受到引力透镜效应作用的类星体的观测进行的。
类星体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星系团时会被扭曲,使得这些光线以不同的路径到达我们,产生一个时间差。研究人员据此可推算出哈勃常数。在这项新研究中,哈勃常数的估算值约为72.5千米/(秒·百万秒差距),与之前用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估测的值接近。
那么,为何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推算的哈勃常数会更低呢?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论如何,我们对宇宙膨胀的认识肯定存在进一步改进之处。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我是分割线
最易懂的宇宙学入门科普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进行购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热爱与坚守 7904282
- 2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迎换证高峰 7808827
- 3 一顿饭花3600元被盯着不让拍视频 7713941
- 4 这份防中暑秘籍请收好 7616456
- 5 全国唯一做宝剑的专业:就业率近100% 7522091
- 6 “车顶维权”女车主败诉被判赔17万 7423613
- 7 净网:来看1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7334118
- 8 中山大学133名考生取消录取资格 7234212
- 9 杨丽萍自曝吃菌子中毒:看见仙鹤 7138862
- 10 大爷写《我的母亲》作文火爆全网 704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