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击!一份5岁小朋友的简历闪瞎网友,何止输在起跑线上…
■ 编辑 | 内参君 | CEO商业内参(CEO-888888)
今天,不少人被微博上一份简历“暴击”了。
据说,这是一份5岁小朋友的简历pdf,是为了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小孩的父母非常厉害,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高薪行业的头部国际公司做高管。
简历长达15页,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经历、爱好、父母的教育观、老师评价以及2018年英语阅读书目等7个方面展现。
两岁就开始听并跟唱学诗;
三岁开始学游泳,现在已经会自由泳;
5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
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篇。
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已经准备报考英皇二级了;
学了4个月围棋,取得了11级证书。
每周写三篇英文日记,
每天用中文看图说话,
每周踢两次球。
去旅游是东南亚日本,做游戏是数独、火柴棒、七巧板,顺便搞实验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热胀冷缩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大家感受一下:
最后,光是附件阅读书目,就有5页,包含了408篇英语读物。
网友得冷汗淋漓,不禁流下羞愧的泪水:
而且,这还不是孤例
这只是钱能解决吗?
如此大的差距,也让部分网友萌生生娃养娃的恐惧。
还有网友质疑,这样孩子会快乐吗?
对此,多数人网友认为应该是开心的。
输在起跑线上?
有很多人感叹输在了起跑线上,简历中男孩爸爸却说,“人生是长跑,不要太在乎起始点上的细微差距。”
香港TVB有部实况节目《没有起跑线?》,通过记录身怀六甲、升幼稚园、小学、考中学DSE(中学文凭试)等处于不同阶段的真实家庭,窥探香港近年教育情况。
节目中,Irene 现在生了第二个孩子,她并不轻松。
由于在第一胎的时候不想做“怪兽家长”,所以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特别严格,儿子落后其他孩子一大截,到现在都没有幼儿园接收,因为学校只会把机会留给优秀的孩子。
所以第二胎她决定要“赢在子宫里”,在她所住的地方,更有“赢在造人前”的说法。
Irene怀孕五个月时,就已经提前给孩子了解了家附近五六十所学前班幼儿园的情况。
幼儿园一次报两间,兴趣班也多多益善……
高额费用的兴趣班、辅导班,出国游学,提前通过储蓄、投资或保险做好的教育准备,让越来越多的人高呼“孩子养不起”,却又停不下来。父母们在“望子成龙”的焦虑里苦苦支撑。
一项调查显示,有91.1%的中产家庭家长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教育消费,将近一半的人,心甘情愿多花钱。
《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 艾瑞咨询
“再穷不能穷教育”,更多中国父母相信,钱到位了,就能换来回报。但正如上面网友所言,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真金白银的较量。
这份简历中有一条信息尤为值得关注:
每天2-2.5小时的有效陪伴,有多少父母能做到?看到下面这位网友的回复,不禁心酸。
家长们焦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其实,父母自身,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起跑线后决定孩子成长速度的,不只是财力,更是心力。
家长亲自设计课程从孩子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加难度
托起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针对“起跑线”的竞争,是父母本身对教育理解的高度。只折腾孩子,却忽略自我成长的教育,像一座空中楼阁,有了形式,却难以稳固。
教育一场,教学相长。
不必看着别家的楼阁顾自焦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在所及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精神滋养,就是最合适孩子的。
21财闻汇综合自:槽值(caozhi163)、新浪微博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