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三十岁后始觉悟,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百家 作者:互联网思想 2019-01-23 11:55:33


1月23日,据媒体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1月22日上午,他还发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南部乡村。他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共有18个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个哥哥。”

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说,他出生时没有哭,带着微笑来到人间,他的祖上及父亲一辈都不识字,就给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辈的,我一个哥哥说,‘怪’太不好听了,还是叫‘奇’吧。于是父亲以林清奇给我去报户口,没想到工作人员说,‘奇’也不好听,还是叫‘清玄’吧,因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长》的书。”

林清玄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

林清玄曾获台湾吴三连文艺奖等众多文学奖项,有三百万人听过他的演讲。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国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2019年1月,所著《秋声一片》荣获首届“东方文艺奖”散文奖二等奖。本文特别推荐《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林清玄:三十岁后始觉悟》,愿他天堂安息。



《和时间赛跑》


(经北师大版修改)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跑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 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林清玄:三十岁后始觉悟》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我没有读过什么好的学校,学校里的老师经验也都很不足。就像给我们教英文的老师,其实他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短训就上岗了。但这没有妨碍我们的成长。


这位老师教我们用汉字来记住英文单词,“土堆”就是today,“也是土堆”是yesterday,而tomorrow 就理所应当地变成了“土马路”。于是,我记住了这些单词,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是土堆没关系,昨天是土堆也没关系,只要明天能成为一条土马路就行。”


十七岁那年,我决定离开家乡。临行前,妈妈送了我一样东西,一个玻璃的瓶子,里面装着黑黑的东西。母亲说:“你别小看,这里面装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样是拜祖先的香炉里的香灰,一样是农田里的土,还有一样是井里的水。闽南人的祖先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带着这个,说是带着这个去到别处就不会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这个瓶子至今还摆在我的桌上,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家乡。


因为身上没钱,离家后的生活一度过得很苦。我曾经在餐馆当过服务生,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还在洗衣店烫过衣服,甚至还杀过猪。杀完猪回到家,洗完手,就继续写作,变成作家。那会儿我十七岁,开始陆续发表作品,被一部分读者视为“天才”。


我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名成功的作家。在我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名作家,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我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


在我生长的年代,要当作家很难,因为稿费很少。我还有个习惯,就是绝不废话,能三千字写完的绝不会写成五千字,能五百字写完的绝不会变成一千字。


当作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为了生存,我开始去报社上班。我对成功的渴望很强,和当时的所有年轻人一样,希望得到名利、金钱、影响力。我工作很卖力,因而很快就升迁,第六年就当了总编辑,同时还在报纸上写十八个专栏,主持节目,当电视公司的经理,还做了广播节目《林清玄时间》,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大众眼中成功的人。


到如今,我一共写了一百七十几本书,摆起来比我的身高还高。当时台湾有本杂志,评选“四十岁以下的成功人士”,我排行第一,排在后面人是马英九。


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我以为,成功应该很快乐,应该每天带着“神秘的微笑”,但事实上很难,因为每天从早到晚要开七八个会,还要和很多你不喜欢的人约会、应酬。到最后,生命的时间和空间被挤压,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而且幽默和浪漫精神不见了,对年轻时候向往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有一天,我在报馆里等待看样刊,无聊的时候就翻开了一本书,开篇第一句话说:“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把全部时间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当时很震惊,因为那会儿我已经过了三十岁了,却完全不知道觉悟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觉悟?不久之后,我辞掉了所有的工作,到山上去闭关,去清修和思考,开始走进佛教的世界。清修持续了三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的作品中有了很多关于宗教的元素。


三年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因为心恋红尘,我决定下山。


在山下路过一个水果摊,我想买点水果,当时老板不在,我便在边上等。这时候一个路人过来,问我水果怎么卖,将我误认为老板。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经过了三年修行,大家竟然看不出来我很有智慧?随即我就意识到,觉悟修行并不会改变人的相貌,只是内心起了革命。

  

之所以讲觉悟,是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心。我们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紧急的生活,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紧急地生活,随波逐流,而不是重要地生活。


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着急上班、学习、考试,是紧急的。当人整天在紧急的事情里面打转的时候,“琴棋书画诗酒花”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学会腾出一些空间,进入“重要的生活”。


台湾有位有钱的博士,叫王永庆,他在九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了,在美国巡视工厂的时候。我听到消息很难过,我想:如果我九十岁有五千亿财产,我会去巡视工厂吗?答案是一定不会。王的后人迄今还在为财产争夺不休,这是一件很让人伤心的事,因为他们没有觉察到什么才是重要的生活。


还有一位富翁叫郭台铭,虽然他有很多财产,但他最后娶了一位平凡的舞蹈老师。我问他:“你为什么会选她?”他回答我说:“我太太最大的优点,是她身上闻不到钱的味道。”这表明,对于一个整天追逐金钱的人来说,没有钱的味道反而是最大的优点,意味着这个人并没有掉进欲望的泥沼。


再艰难时,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怎样才能觉悟?你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尽可能地把所有时间和空间都留给那些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叫陆羽。他是一名弃儿,长大后,他给自己取了陆羽的名字,意思是漂流在陆地上的一根羽毛。他立志要喝遍天下的茶,饮遍天下的水,于是从九岁开始就一直旅行。我后来曾追随他的饮茶之路去寻访,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不容易。全国的茶区那么多,在只依靠步行的年代,他都一一走遍,还写下了《茶经》——这成为迄今无人超越的经典,支撑他的,就是一股叫作梦想的力量。他懂得,在有限的人生里,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第二,你必须意识到,世俗的事务并非无价。


什么是无价的?是浪漫的精神。有一次我去上海演讲,和朋友站在黄浦江边吹风,觉得夜晚的黄浦江格外的美,十分浪漫。此时,我的同伴撞了我一下,“喂,你知道黄浦江边每年有多少人自杀吗?”哈,真是煞风景。


什么是浪漫?“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这些都是浪漫”,浪漫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开出一朵玫瑰花。


即便是被世俗捆绑,即便是处于人生低谷,也要时刻保持浪漫精神。求婚也并不一定需要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很大的钻戒,我只是写了“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两句诗,妻子就感动异常,嫁给了我。


第三,不要失去对真实价值的认知。


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价值的认知已经不那么清楚。


有一次,我在上海走过一家百货商场,看见橱窗里挂着一个包,售价是一百万元人民币。那是爱马仕的鳄鱼皮包。我很吃惊,谁会花一百万元人民币买这个包呢?但显然是因为有人买才会有销售。


很多人都被这些名牌捆绑和魅惑,在吃穿用度上,花很多钱来消费,但事实上,他们看中的并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价格。我到商场里去买衣服,都会问服务员,有没有没牌子的东西?只有撕掉牌子,物件才会回归本身的价值。因为我希望寻找的是生命的价值。


我认识北京的一个有钱人,是个矿产大亨,每年赚一百多亿人民币。他家地面铺的是玻璃,下面水池里养着锦鲤。这些锦鲤都经过标准的挑选,不合格的鱼会被拿去扔掉或给大鱼吃。


因为不符合某些标准,有些锦鲤一出生就被决定了凄惨的命运。后来,我把那些不合格的鱼买了回来,养出来也格外与众不同。人如果只认识统一的、固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好在人不是锦鲤,就算出生微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四,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在于,大部分人被训练成单一的人,按照上学、考试、工作、结婚等标准流程活着。这很值得检讨。


你看看这个世界,辣的是辣椒,酸的是柠檬,苦的是苦瓜,甜的是甘蔗。如果你把他们养在一块土地上,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全部死掉,或只有一种活下来。他们本来活在不同的土地上,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如果硬将他们放在一起,也许辣椒最后会变成苦瓜。


人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质,但是也要包容别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才会精彩。因此家长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作比较,因为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较,辣椒只要自己够辣就好。


人从小就要发现自己最合适做什么,做什么才最快乐。我这辈子一直想当作家,从来没有改变。清华大学举行一百年校庆的时候,有学生问我:“你已经写了一百七十多本书,还会接着写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我已经写了四十多年,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d0373dw20fv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3636363636363635" data-w="480"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373dw20fv&width=368&height=276&auto=0" width="368" height="276" data-vh="276"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76px !important;"></iframe>

今日先生去世,愿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六良之声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
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
(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271684300@qq.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