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录像出租店员到Netflix首席内容官,他距离影视大亨还有多远

百家 作者:快公司FastCompany 2019-01-23 08:54:39



几年前,我喜欢到广州天河一家店里淘碟。


当时,路边的盗版碟地摊基本上都是跟风销售,哪些大片上映了,地摊上就卖哪些片子的盗版。或者有哪些热点事件,他们也跟风卖哪些相关的碟片。


但天河那家租了两室一厅的店,跟地摊的风格很不同。虽然这家店也卖热门片,但还有很多古怪好玩的偏门电影,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大开眼界。


而且从老板到店员,都会如数家珍地给客人推荐“合适的影视碟”。


后来,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家碟铺关门了。老板娘把我的微信都删了。


现在,人们习惯了在网上找资源,而不是满大街的买碟了。


人面不知何处去,淘碟难再笑春风。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碟片摊主们,都转型做什么了呢?


希望有人能做这个调查。今天,我只想讲一个“类似卖碟摊主”转型的故事。




 1 



1980年代,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个录像带出租店——就是类似二三十年后中国的碟片地摊,当然,人家录像带出租是合法生意。


这个录像出租店里,有个名叫泰德的年轻帅哥店员。


在凤凰城长大的泰德,家庭环境比较差,父亲是一名电工,需要长时间工作维持生计;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共有5个孩子。父母都没时间照顾小泰德。


于是,他是奶奶带大的孩子。他从小最大的乐趣是在奶奶家看电视,在他应该听童话故事的年纪,却听奶奶讲明星们的八卦。


受到了奶奶的“熏陶”和“电视机保姆”的潜移默化,泰德太爱看电影和明星八卦了,所以,他辍学在录像出租店里打工——作个不恰当的比喻,泰德就是这个时代的“卖碟佬”。



亚利桑那州在美国算是边远地区,可是在这间录像带出租店里,却有一个走时代潮流前沿的“文化场面”。


在店里,经常看到的场面是:顾客们排起很长的队伍,一个一个等着跟18岁的泰德聊几句话——在别的出租店,客人们都挑了录像带就走人。


顾客会告诉泰德自己喜欢的电影。然后泰德会告诉他,如果你喜欢这几部片子,那你也应该喜欢其他某几部片。


这说明了,泰德是那个年代的美国电影推荐引擎,正如我当年在广州天河闯入的“淘碟新世界”。


这个泰德,全名叫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如今是炙手可热的奈飞(Netflix)公司的首席内容官。


现在有点发福的泰德


创办于1997年的奈飞公司,是一家DVD租借服务商,2007年转型流媒体服务。


自2013年起,奈飞投资原创节目,从《纸牌屋》、《女子监狱》等剧集开始,奈飞笼络了越来越多的狂热粉丝。在过去四年里,奈飞的用户数从不到5000万增加到1.25亿。



泰德说,当年那个录像带出租店对他来说,既是电影学院又是MBA课程。


他看过那个出租店里所有的录像带。直到现在,他依然每天要看至少四个小时的影视剧。


他理解电影、理解导演和演员,而且他理解观众。


他看一眼就知道什么东西是观众熟悉的,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老套,什么东西是新的。


他知道每个影视剧中的每个元素在潮流的位置。




 2 



奈飞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是一个典型的硅谷创业者,整天穿着皱巴巴的卡其色裤子走来走去,思考公司的未来,并将一切都简化为数学问题。


哈斯廷斯的形象显然与崇尚珠光宝气的好莱坞格格不入。


但奈飞仅仅拥有流媒体技术是不够的,要想在影视原创上有所作为,必须融入好莱坞,继而将硅谷和好莱坞链接起来。


奈飞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


于是,在好莱坞,独挑奈飞大梁的是泰德·萨兰多斯。被电视和电影喂养长大的泰德,总是可以运用娴熟的技巧让好莱坞把奈飞当作圈内不可动摇的一份子。


如果说每一家科技公司都希望能找到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那样的人才来为企业实现转型,那么每家试图在行业内掀起波浪的公司都想要一个“泰德”来引领他们走上霸主之位。


2000年,据说泰德当时正在帮助他的老东家与华纳兄弟洽谈一份重大的合约,于是吸引了奈飞创始人哈斯廷斯的注意,获得了后者的加盟邀约。


但泰德一开始拒绝了哈斯廷斯的邀请,他认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正出于关键时刻, 需要他的帮助,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跳槽。


对此,哈斯廷斯反驳道:


“那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还需要你去印度帮助饥饿儿童呢。你怎么不去?”



听起来,颇像乔布斯为了把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挖到苹果来,说出的那段极具煽动性的话: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当然,有人质疑泰德加入奈飞的过程并没有如此戏剧性。但不管怎样,十几年来,泰德协助奈飞起飞,功不可没。


奈飞喜欢给自己塑造一个通过利用大数据成功颠覆好莱坞的黑马形象,尤其一直“吹嘘”自己复杂的数据演算和“回归分析”法,宣称公司内部自己决定是否引入新剧。


但综合好莱坞一众业内人士的看法,奈飞背后真正的关键人物很有可能就是泰德。 



比如,《女子监狱》跟之前的自制剧不同,没有任何“确定因素”:没有明星,节目运作人此前的作品也只是反响平平。


但泰德坚定地支持这部剧集的制作,最后该剧也的确获得了艾美奖12项提名。


米拉麦克斯公司创始人、被称为“现代电影挽救者”的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就公开评价说:


“泰德做生意靠的是自己的品味,并且他的品味很好。”




 3 



进一步融入影视创造圈是奈飞坚定的战略,因为奈飞必须跳出影视供应链分发末端,进入影视链条上端,从而获得产业链的话语权。


随着奈飞招募了大量来自影视界的人才而组成内容部门,但影视人与公司原先就有的技术部门出现了不少争执。



2018年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奈飞的内部高管阵营被撕裂成为两个阵营:亲数据派与亲好莱坞派。


该报道表示:


位于硅谷的技术部门相信数据模型,认为算法可以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内容,并为网站带来流量;


但位于洛杉矶的内容部门认为维护影视圈人脉、作品口碑和营销投入更加重要。



奈飞高层一开始为此还颇为头疼,但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不能“唯数据论”。


为此,奈飞不惜进行“内部清洗”,换掉了“亲数据派”的高管。


2017年,奈飞创始人哈斯廷斯决定:


让他的老部下、首席产品官尼尔·亨特卸任,接任者是内容背景深厚的格雷格·彼得斯(Greg Peters)。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现在奈飞内部,格雷格·彼得斯和泰德·萨兰多斯都被视为哈斯廷斯的潜在接班人。



是的,就是包括那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出租录像带的泰德·萨兰多斯。


但泰德前面的路并不平坦:


近年来,树大招风的奈飞惹来了“老派电影人”的非议,包括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诺兰在内的诸多大导演也都公开表达过对其不满。


为了抚慰传统影视人的心灵,泰德不仅要心思缜密,还要卧薪尝胆。



苹果、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来势汹汹加大投入影视原创,尤其奈飞与苹果的关系已经彻底交恶。


同时,也是发家于硅谷的内容制作公司Hulu东山再起,迪士尼和HBO等老牌内容制作公司奋起直追。


如何面对各路围剿,泰德需要具备“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智慧,以及长袖善舞的“摆平”才干。



外患够多了,内忧也少不了。奈飞在原创内容上投入太大,烧钱太狠,但用户增长始终会有天花板。


不时就会有报道称,奈飞某个季度的用户增长乏力——尽管奈飞的订阅费最近再度提价,但如何在营收和用户增长上实现平衡,始终是萦绕在泰德心头亟需突破的瓶颈。


或许,此刻的泰德在遥望中国,羡慕着那些曾经卖盗版碟、如今散落各地的摊主们过着平淡安逸的小日子。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为您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创新之路——破局·狂奔——在流荡世代中挖掘商业机会,如猎豹般瞄准目标便全力以赴。


为了帮助大家在2019年更好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快公司FastCompany》还精心准备了效率秘籍专题,让你先人一步投入高效“战斗中”!

即日起到本月15日,微信下单买杂志,享受8折优惠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