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每一个UP主都是了不起的人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当身处于不同星空之下的人类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知识总会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到他们身边,为他们解开疑惑,引导人类从历史的深处走向今天。
远古时代,知识传播就是人类生存本能的一部分。甲骨文中,“知识”的“知”字是谈论和传授打猎、作战经验的意思;而“识”字则表示辨别武器。把握“知识”的人才能吃得饱、住得稳。
文字、纸张的出现,让知识得以通过符号的形式流传。这个时候知识的流向是单向的,只能从作者到读者,从讲台上的老师到认真听讲的学生,但祖辈的人还是会抱着一本本大部头,爱不释手。
广播、电视、电影和互联网颠覆了知识的形态和传播速度,知识被赋予了声音和画面,只要点点鼠标,80后就能到互联网上冲浪,搜索古今世界的信息。
如今迎接短视频时代的人,他们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在轻松愉悦、老少皆宜的社交环境下,知识于十多秒的短视频诞生,连接大众,有活力的知识在集体的智慧中迸发,每个人都是这一场知识普惠的参与者。
知识青年有了不一样的定义
短视频的出现,让知识传播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质。
不同于小说或电影的起承转合,短视频的每一帧都必须是高潮。没有冗长的前奏和铺垫,每个观众都能在打开视频后极短的时间内到达知识点,快速地习得、消化。在抖音网红、英语教师孙志立看来,短视频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它起到的是知识检索的作用。如今,知识青年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一个账号最精华的部分,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去搜索更多。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传播的效率被大大提高。
再来,短视频亦契合了当今社会对个性的追捧,诞生了诸多网红。数据显示,在抖音粉丝数排名前100的知识类创作者中,超过半数人都是以真人出镜、出声讲述的方式,向观众传达有温度的知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用魔性的口音抖包袱,让学生重新爱上古诗词;园艺师坤哥、辣妈艾小鑫靠教大家玩花卉、养生育儿,也成为了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新知识青年。
在抖音上,口语技巧、美食烹饪、生活窍门、武术防身都能成为教材,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知识获得了一种更为显性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大众的兴趣。晦涩的知识被创作者的巧思打碎,进入生活日常。不可否认,跟着短视频尝试花样系鞋带、花样吃火锅的抖音青年,可能是物理学、社会学的最强实践者。
一条用动画模拟太阳系真实运转情况的抖音视频,配以恢弘的背景音乐,带给大家无限震撼的同时,也收获了67万的点赞数。陈柯宇创作了古风歌曲《生僻字》,经过新华网的话题发酵,激起了一浪“汉字热”,连国外友人也忍不住参与。在抖音平台上“抖动”起来的高冷知识,都能够一下子贴近群众,群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这不正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了。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让知识传播即时化,让知识呈现人格化,让隐性知识显性化,还让复杂的知识通俗化,它们也塑造了当下知识青年的新形象。
知识传播的壁垒也正在被打破
知识类短视频成为了抖音的新风尚。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 8 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 1.8 万个,累计发布超过 300 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 3388 亿。从粉赞比来看,知识类作者也远高于平均线。
例如一条名为“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的短视频,收获了 185.4 万个赞,播放量累计超过4760 万,成功让用户“长知识了”,他们都震惊于“万万没想到格陵兰其实没有那么大”,甚至表示“以前课上教过的不记得了,不过你一说我就能理解”。
视频的发布人“地球村讲解员”不是唯一的知识大咖,在抖音上的嫩人覆盖自然人文科普、本科研究生考学、摄影声乐才艺、职场行为处事、减肥健身、手机贴膜等方面,构成一张深度与广度并存的抖音知识地图,用户随手可及。
王小波说,学习文史知识的目的在于“温故”,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知新”,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有科学素养的人拥有广袤无垠的未来。
而我们可以在抖音短短的十几秒视频中,获得过去和未来。2018年9月,中国科技馆等全国 42 家科技场馆集体入驻抖音,并发起话题挑战“我的科学之 yeah”,累计播放量超过 18 亿,不少用户喜欢看他们“用红色素模拟水中的火山爆发”的实验。
这意味着,短视频能够让知识走出学校、博物馆等殿堂,通过移动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传达给用户。
15秒到1分钟
足以让好奇的种子发芽
1月8日,短视频与知识传播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孙志立,“四平警事”主创董政,“酷炫实验室”负责人唐志炜与一众专家学者、媒体人分别发言,其中“知识普惠”一词被频频提起。
好的知识类短视频,可以实现知识的“惠及”。抖音短视频长度为15秒到1分钟,可以大概说清一个知识点,让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实现“时间的复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
基于抖音案例分析和用户访谈,专家们将短视频知识传播的功能价值总结为“种子(Seed)"。短视频就像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激发着更多人探索知识的兴趣,并在人们更多的主动探索和实践中生根发芽。
“种子(Seed)”又能被解释为:点亮兴趣(Spark)、扩展边界(Expand)、焕新观念(Erase)和激发参与(Do-it)。
当人们看到“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名人关系,金庸是徐志摩表弟,还把他写进小说”,或“停止吸烟后,身体会发生什么?”这些视频时首先产生的是好奇心。以这些有趣的点为线索,他们能够发现更加宽阔的知识面。新习得的知识还有可能会完全否定掉我们的旧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认知。
就像“最轻易”上当受骗,亲信保健谣言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在短视频中获得最权威的资讯和案例,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健康科普才能让父母接受科学的生活观念。
而短视频具象的呈现形式和便捷的跟拍机制,让动手参与变得更加容易,也让学习反馈变得更加及时。他们跟着动手做、上传视频,别人转发、评论、再进行修改,这个过程中,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和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总结道:
当更多的知识普及和惠及大众,当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中来,我们所感受到的,正是文化脉动的喜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